《流浪地球》:大国科幻彰显大国情怀

2020-02-27 21:03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木星流浪

李 艳 飞

(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流浪地球》是国产科幻电影在探索道路上的一部丰碑式影片。该片既有恢宏壮观的场景展示,又有细致入微的情感描写,张弛有度。影片充分传达了全球化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即只有各个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协同,才能够应对并战胜危及人类生存的共同灾难。影片还充分利用了中国元素,展示和宣扬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表达了用古代先人的智慧为人类发展指引方向的观点。

一、全球化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宏观景象

地球即将被太阳吞噬,人类面临共同灾难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联合政府提出了“流浪地球” 计划,带着地球去流浪,奔向2500年后的新家园。《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通过不同国家地区同时遭遇自然灾害的情节展现出世界一体化的宏大背景。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共同家园,人类在宇宙中只是一个渺小的生命族群。影片开头不同国家电视台用不同语言播出同类新闻的方式,充分展现出影片的全球化视野。用快语速的新闻播报和震撼人心的灾难场景图片,为观众勾勒出一个整体画面,并同后面慢节奏、温馨的父子海边玩耍对话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当人类这个大家庭遭遇灾难的时候,个人的小家也要面临生离死别。

(二)人类世界是相互协同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中庸思想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价值理念,道出了中国人民与他国人民相处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内蕴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之意,深刻阐释了“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的价值理念[1]。在面临共同灾难时,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跨越国界,超越了种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界限成为一个整体。地球人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全人类拧成一股绳,相互携持,为了共同的栖息地而相互协作,应对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这充分展现出人类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协同、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三)牺牲小我,拯救全人类

影片为濒于毁灭的地球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从拯救全人类的视角出发。这同《阿凡达》给出的解决方案形成鲜明对比。《阿凡达》中,只有几个人被允许留在了潘多拉星球(Only a few were chosen to stay)。影片中只有男主人公一人,成功转化成了潘多拉星人。影片非但没有为整个人类考虑,反而借主人公的口说出了“The aliens went back to their dying world”(地球人返回他们垂死的星球)这样冷冰冰的话。言语中充满了主人公对地球人的怨恨和对地球的憎恶,他对这个给予他生命的世界毫无眷恋之情,欣然奔向了新的星球。《流浪地球》男主人公的表现则截然相反。当联合政府放弃了“流浪地球”计划,开启了“火种”计划时,就意味着他们选择了让空间站中小部分人生存下去,地球上的37亿人口被遗弃了。男主人公刘培强最终选择牺牲自己而非独自苟活,来换取儿子和全人类生的希望。在牺牲自己之前还不忘分离休眠舱,让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们有机会存活下来。

(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当地球上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观念的人面临同样困难的时候,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其作用。联合政府虽不赞成“点燃木星”的想法,但是还是给了韩朵朵一个全球播报的机会,让各国救援队伍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当大部分人都徘徊、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正确的声音、一个积极的应对态度、一个给人类以希望的解决方案、一个具有正能量的呼救腾空而出,为悲观失望的全球救援队和全人类指明了方向。

正因为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韩朵朵的呼救,起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得到各国救援队伍的积极响应。各国救援队员本都赶着回家,跟家人见最后一面,韩朵朵的呼救,瞬间让他们改变了想法,因为她说:“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在韩朵朵的呼救下,面貌肤色各异并操着不同语言的各国救援队员,此时都心怀同一个希望、同一个梦想、同一种动力,就是希望地球不要坠入木星,于是各国救援车队纷纷掉头,舍小家为大家,展开全球饱和式营救。

二、表达中国情

(一)中国新年

“作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集成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标志和象征。”[2]影片以中国新年开头。新年对中国老百姓意义深重,是能够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的最重要的节日。当全国人民都为着过新年做准备的时候,全国人民就是一条心,过年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中国式过新年也是中国文化符号集中展现的时刻,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伴随着一哥的一声“给我弄死他”,出现了舞狮场景。舞狮子的欢快节奏正好和刘启趁乱逃跑的画面相互映衬。再加上“开门迎春春满园,抬头见喜喜事多”这样喜气洋洋的对联,三者相得益彰,为影片增添了喜剧色彩。

新年预示着新气象、新开始,给人以希望。刘启说:“今年春节,哥带你去外面过了。”表达出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这种向往要在新年这种特殊时刻付诸行动,才更有意义。刘培强在试图说服联合政府和面临生死抉择时,首先说道“今天是中国新年”。中国新年已不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愫、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代表着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愿望。

(二)中国式回家

家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人生的避风港和情感的寄托地。每当节日,尤其是春节和清明节,不论身在何处、有何重要的事情,人们都会不远万里,暂停一切手中事务,赶着回家。“回家”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话题。影片开头,刘培强就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等有一天,你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木星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在中国新年之际,听到“恭喜您,明天可以离岗回家了”时,周围的同事都面带微笑鼓掌祝贺,刘培强也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和阔别多年的儿子团聚了。刘培强在点燃空间站准备撞击点燃木星时也说“回家”。老韩头盔内氧气不足,在临死前嘱咐刘启“带朵朵回家”。当刘启和Tim安装完点火石驾车撤离时,一扇扇门即将关闭,在这种生死存亡却又有一线生机之际,Tim大喊:“妈妈,我想回家!”当人们面临困难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回家,回家成为影片中的人们心心念念的话题。

(三)中国话

一反国产影视剧主人公一口流利外语或结巴外语的常态,影片中的人物跟外国人的对话全部说汉语,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陆战之王》里一位操着流利汉语的外国坦克兵说的一句话:“中文才是世界的未来。”这为今后影视剧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导向。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构想逐步实现,沿线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很多学生慕名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为汉语的国际化推广铺平了道路。影视剧未来的发展,也要遵循这样的语言规律,为观影者学汉语、知汉语、懂汉语提供确实有效的语言平台。

影片以汉语为第一语言,其他语言同时出现时,汉语会排在第一位,这体现了汉语为主的指导思想。在地球即将离开太阳系,与太阳系告别的时候,影片陆续出现画外音:“再见,太阳系!Goodbye, solar system!......”首先是汉语,英语第二,法语第三,之后是其他国家语言,最后以童声汉语收尾:“再见,太阳系。”刘培强跟俄罗斯宇航员会话的时候,并没有像以往影视剧那样,用一口流利的外语来博眼球,而是用汉语跟其对话。影片中,一个黄头发,外国人模样的大男孩,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说自己是中国人,处处流露出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因而被称为“中国心”。

(四)中国红

相同颜色在不同国家代表的意义不同,“中国红”对于华夏子孙具有非凡的意义,代表着喜庆祥和。虽然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视红色为血腥暴力的符号,但是随着我们的国力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国际话语份额逐渐增多,红色的喜庆祥和之意,也逐渐被国外受众所接受[3]。影片以肃杀的黑白色为基调,地下城的熙熙攘攘反衬外面世界的冰冷凄凉。红色的五星红旗袖标、红色的狮子、红色的防护服、红色的气球、红色的车内吊坠穗等等,同影片黑白灰的基调形成强烈反差,预示着人类面临残酷的生存环境时依然顽强拼搏、努力抗争、争取希望;同时展现出人类这个宇宙中的渺小族群强大的生命力。

三、以古代智慧引导人类前行

(一)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愚公移山精神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执着不屈的干劲以及强烈的生存愿望。马克洛夫提醒刘培强说:“贝加尔湖的冰变成液态,至少也得两千五百年后了。”刘培强回复道:“没事,我们还有孩子,孩子的孩子还有孩子,终有一天,冰一定会化成水的。”这完全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延续。愚公有着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房前的大山,通过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终究有一天会被铲平。主人公刘培强的这种“冰一定会化成水”的信念,同样源自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智慧,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只有这样的文化土壤,才会孕育出像主人公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华夏子孙。

(二)置之死地而后生,勇于尝试的英雄虎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死马当活马医”的生存智慧,这给予濒临毁灭的地球生的希望。当所有人都因为地球将葬身于木星而沮丧绝望的时候,刘启并没有陷入悲观情绪,而是积极思考应对之策。这时,他突然想起父亲临走前对他说的话——木星上“百分之九十都是氢气”,从而联想到木星吸收了地球氧气,点燃木星产生的推动力,可以将地球推离木星而勉遭相撞带来的毁灭。这个计划以色列科学家提出过,由于成功率为零而被否掉。有人说点燃木星等于同归于尽,王磊回答:“同归于尽总好过坐以待毙。”这种积极迎战困难的态度,战胜了悲观消极的被动情绪,从而给地球、给人类提供了生的希望。

此时各国救援队员都急着赶回家,和家人见上最后一面,这也是联合政府作出的最终决定。刘培强思考了一下,说道:“今天,是中国新年的第一天,这本该是一个团聚的日子。作为父亲,我不想这次团聚是最后一次。我不甘心。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为了我们的孩子,请求你们。”如果不试,就没有一丝生的希望,如果试试,也许还能够成功。这就是古代先贤留下的最实用的生存哲学。

(三)勇于牺牲的烈士情怀

铮铮铁骨,义薄云天。剧中人物都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人、挽救全人类。“流浪地球”计划是让更多的人活下来,“火种”计划的核心是让人类文明延续。刘培强认为,“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最后联合政府同意了刘培强的提议,选择希望。刘培强分离了休眠舱后,选择了自我牺牲,挽救了地球。就在这时,刘启竭尽全力不想让父亲选择牺牲,流露出对父亲深藏内心的爱,而此时父子冰释前嫌。救援队成员刚子,在上面电梯急速降落的一刹那踢开了脚下的电梯门,将一线生机让给了刘启的老爷老韩,牺牲了自己。这种勇于牺牲的行为,凸显了中国男儿的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精神。

(四)豁达的生死观引导人们坦然面对人生的最后时刻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豁达的生死观,使人们面对死亡的时候,能够泰然处之。面对生死,老何口中念叨“生死如常”,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在临走之前流露出了因完成了使命而欣慰的笑容。

老韩在面临氧气不足时,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很平静地回忆起了往事,在临终前摘下了头盔,平静地接受死神的召唤。刘培强在奔赴死亡之前,也是十分淡定。他拿出了一家三口的照片,内心坚信地球不会毁灭,牺牲前跟儿子进行了最后的通话。他不舍的是同亲人的团聚,他的牺牲是为了更多的亲人能够团聚。

《流浪地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科幻电影,充分体现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影片极具正能量,张弛有度,为我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是我国科幻电影史上一座里程碑。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木星流浪
流浪
第十章 ”大力士“木星
流浪的歌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木星
流浪猫鲍勃
木星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