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与科技史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

2020-02-27 20:39江凌云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8期
关键词:墨家双创科技

◎江凌云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古今中外传统文化研究,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进行了探讨,得出中华文明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借鉴双创教育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结合现代学者双创研究的有益成果,三管齐下,从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多方融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良好发展。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已经成为工业制造大国,造就了一批大国重器,恢复了世界大国的地位,但还不是科技创新大国、强国。目前我国面临着内部产业升级、外部中美贸易战双重压力,原有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引进之路受到发达国家的限制,逆向工程、反求设计等又受到专利等约束,越走越窄。要想摆脱经济发展可能出现中的拉美化陷阱及大国竞争的修昔底德陷阱,必须认识和践行科技发展规律,在分析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上进行改革,着力培养一大批有绝活的高级技工、工程师;有原创发明或者能避开先进国家专利陷阱能力的科学家、企业家。

一、从传统文化和科技史层面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就不能绕过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对高等教育的拷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钱学森之问。随着大国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解决上述两问题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华为海思公司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说到:公司不仅要保持开放创新,更要实现科技自立!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国家层面上的关键技术或知识产权不受制于人,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压力就是动力,双创教改势在必行。

科技、民族、社会主义思潮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推动国内外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有机单元互动与反馈,整个社会因此变动不居,不断塑造国内及国际新形势。学术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列国公认的事实。纵观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脉络,中国的诸子百家、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科技及人文精神井喷的时代,巨星璀璨,先后造就就了汉唐盛世和近代文明。想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原本溯源,才能明得失、知兴废、定行止。

2.中华文明基因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1)中华文明不利于创新创业的元素。古希腊人、英国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一手持剑,一手贸易,他们本质上是商人,是地中海商业文明的代表。商人擅长数目字管理,也就是“用假设得到的概念”,因此认识论及逻辑学相当发达,古希腊先哲人以此为出发点,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商人一般是城里人,因此古希腊人围绕城邦而组织其社会,民主、平等、去中心化的观念易于树立,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人情方物,习于变化,为了货品畅销,他们鼓励工艺改进、技术革命、鼓励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科技与文化因此而繁荣。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儒家的社会伦理,没有具备适合科学成长的自然哲学,有待进一步研讨。中国道家和名家本有的认识论和逻辑学,在在表明其在文化中的影响,此其一;中国人惯于以以史为鉴,历史是他们的宗教。虽然哲人们不分中西,能够在哲学中悠然自得;但如普通欧美人依靠某种信仰来抚慰自己的精神一样,普通国人只能通过历史来寻找、定位自己的立身之本,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史学发达,以至于出现“五经皆史”的说法,中国人绝大部分日常的疑惑,均可从历史中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或者殷鉴。此其二;因此即便在古代中国,科技不发达的缘故,也并非缺乏科学成长的自然观,而是另有缘由。

道德经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儒家也认为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思想与印度的传统(同为东方哲学的组成部分)不谋而合。诚然,爻核仁义,闻道日肥,对道的追求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渊源,中国的大人、长者、君子们因此而得以开发智慧;作为大陆国家农耕文明的代表,崇尚士农抑制工商,古中国人是围绕家邦而自组织起来,又因为治水而促进了大一统体制的形成,天然的有独裁意味、等级观念分明,形成了东方专制主义传统。因为在一家之内,父兄的权威天然高于子弟,重秩序,求稳定,崇实用,地理上的部分因素也不利于科技发展;中国人不习惯进行数目字管理,所谓调和鼎鼐,不过是基于经验或者中庸之道,以上均为中国科技长期停滞的原因。

综上所述,形式逻辑和实验分析是科技演进的两大奠基石,而古代中国以应用技术为主,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全性保真(命);儒家视科技为“奇技淫巧”,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止步不前,墨家、名家推崇“兼爱”“尚贤”、鼓吹“名实之辩”,实际上蕴含着朴素的科学精神,但未能在秦汉后的中国发挥影响。这是产生“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的背景,也是解答上述问题的钥匙:古代中国擅长培养智慧,但创新创业精神不足。新中国建立以来,解构了固有的学术体系,建立了以马列主义哲学为引导的现代哲学体系,促进了创新创业的发展。但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在不断演进,对传统的智慧、义理教育的实践还有待深化。

(2)中华文明中有益于创新创业的元素。

一般说来,东周时科技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已经萌发,比如墨者、名家和道教(与道家有区别)的学术,对于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启发。

《墨经》专指《墨子》中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小取六章,《墨经》与《荀子》的《正名》发展了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理论。墨子没后,墨家一分为三,分别以谈辩、从事(做研究)、说书为宗旨。到了战国末期,又汇为二:一者成为游侠,二者从事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后期墨家”,是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先驱。儒家和墨家是最初的显学,不过儒源自文士,而墨出于武士罢了。儒家和墨家教育规模大,儒家有书院,师生日夕研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道统到今日尚有余绪;墨者有巨子作为领袖,其传承模式接近于宗教,墨家学者也包括工匠和知识分子,他们尊重技术、刻苦钻研,急公好义,具有极强的合作精神、高效的行动力,是古代守城器械、机关消息的设计师,汉初的田横八百义士视死如归,很有墨者精神。虽然历朝以来,上位者外儒内法来治理国家,但很多中国人以外儒内墨来调适身心,进而找到灵魂的安歇处。比者各种公案、武侠、玄幻小说,一直深受国人的喜爱,这也是中国人深受墨家学说熏陶的佐证。儒家和墨家传承是古代中国教育两种经典传承范式,值得后学研究;胡适对墨家多有褒扬,以为中国文明之复兴,仍有赖于墨家等学术的兴盛。

惠施、公孙龙是名家的代表,开中国辩论之先河。学术进步有赖于自由辩论自不待言,双创教育应该汲取其中精华。

早期的道家提倡天人合一、全生避险。如杨朱避世隐居,老子西出流沙,庄子鼓盆而歌等。《老子》研求自然的不变规律,“反者道之动”,进而教导大家知常、袭明。袭明蕴含朴素的思想:欲得到某些东西,要从其反向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忍一些与之相反的东西。谁要想变强,就必须从感到他弱开始。一个人要不“人为”,不“造作”,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出必要、自然之范围。《南华经》要求以“道”的观点,审鉴事物,洗练身心,与佛学金刚经有相通处;大宗师一章中颜回说的坐忘,就是道家弃知(此处通智)而求得“内圣”的方法,与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陆王心学中的性命功夫互为参照,是中华文化中性命之学、智慧之学的核心内容,对开发、增进学者智慧,提升人生境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创人才的“无字天书”。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是其中的灵魂。儒家中有汉学家与唐宋学家两大流派,其中汉学家又有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两支。其中唐宋学家义理以程朱为宗绪,文学以唐宋八大家为圭臬,也相当注重小学之道,流传到明清,有桐城派学术明世。曾国藩作为桐城派后期殿军,曾提出治学四科“义理、考据、辞章、经济(即实学或朴学)”,其中的考据方法及其训练,与近代工程及实验科学研究方法接近,亦可以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而实学即提倡对近代科技的学习,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渊源之一。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议

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总结古今中外的创新创新教育有益经验,强化形式逻辑和实证分析训练;在机制建设上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大力打造求真务实、尊重科学的氛围。具体建议如下:

1.尚贤尚同,学校要创造尊重科技、智慧产权、科技人才的环境氛围。

双创教育要想有大成就,需要有大量的能识人、育人的伯乐。学校要有爱科学、爱真理的大情怀,从制度上解放教师的各种束缚,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鼓励教师求真、务实、创新,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主导地位。

2.吐故纳新,借鉴传统文化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西方有文艺复兴运动,进而引发了基督教全面改革,为科技革命打下了基础。我国五四运动打破了儒家一统学术的制度藩蓠,今天也需要继续重构中华文明创新创业新范式。国学中的墨家、道家、名家思想,或者以专擅技艺鸣世,或者以辩论、理性思维见长,或者以清净无为、研求直觉、顿悟为宗,对于今天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仍有较大启发。马云可以建“达摩院”,学校可以组织如“墨子社”“名家坛”“宏道馆”等社团,吸引学生参加技艺竞赛、辩论、增进智慧。

3.拿来主义,多方融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征诸信史,学术及科技的繁荣大多有赖于“大争之世”。比如古希腊、春秋战国、文艺复兴时,对于本区域皆是“千年未有之变局”,科技活动的鼎盛需要一个充分自由、有效竞争的环境。钱学森教育思想是廓清院校与社会,学科之间,科研与教学,学与教之间的各种障碍,创造一个思想、学术交流低成本的校园环境,对于今天的双创教改仍有启发意义。鉴于此,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最好能与各种技能竞赛、产学研结合,特别是专业性社团,要聘请本领域的专家做指导教师;学校要克服行政化倾向,鼓励教授治校、学术自由、教学自治,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权,适当降低教师授课工作量,鼓励师生创新创业或到企业兼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会议,经常性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学校对接各政府职能部门,设立创业中心或创业学院或创业园区,利用省大学生双创项目平台,多方引入社会资金,解决融资瓶颈,为双创人才提供各种创业咨询及支持服务。唯有千金市马骨,然后能致千里马;学校需要从配套、经费方面适当支持。

从优配置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引进校内外真正有能力的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担任创新导师,进课堂,传真经,铸国器。除了原有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外,要特别强化形式逻辑的建构,增加演讲与口才的锻炼,培养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自我独立见解的性格,增添冒险精神、契约精神、兼爱情怀的熏陶和洗练。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至少要擅营销、会管理、懂技术。双创课程中应含有营销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创业能力。

4.全程帮扶,加速团队成长。

定期组织创业项目评审会,创业团队与创业导师签署一对一辅导协议,为创业项目供系统化、专业化、便捷化的创业综合服务,解决创业师生的后顾之忧。跟踪指导,持续帮扶。从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指导、创业大赛辅导,到带领创业团队反复练兵;从项目分析、团队组建、公司设立、市场运营指导,到引导创业团队正式启航;从社会资源对接、投资持股孵化,到帮扶创业团队发展壮大。培育成果,创业实战。

三、总结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要创造适合双创的氛围,为此需尊重科技和人才,创造竞争性环境,弘扬墨、名、道、儒家及其他中华文明中有益于创新创业的元素;在相关课程中,应针对中华文化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弱点,补足补强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训练;在创业能力培养上,提升营销、管理、专业技能;同时,高校应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支持系统,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墨家双创科技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科技在线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