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彤
(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
高等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在我国图书馆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进入信息时代后,公共图书馆缺乏专业性资料,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纷繁的互联网信息资源良莠不齐,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这使得高等院校图书馆有机会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加强社会化服务。
高等院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全社会的知识宝库和资源交流平台之一,除了为高校发挥教育作用,还应肩负社会教育功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资源和专业的优势,积极开展为社会服务。在认真做好为学校学生及教师教学服务的需求时,面向社会,为社会用户服务。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进一步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多是传统型信息资源服务机构,主要为在校师生提供服务,比较容易形成保守型思维形式,成为高校图书馆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信息服务相关机构。高校图书馆为推动自身不断发展,应打破传统观念,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拓宽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以满足社会用户的需求,使高校图书馆功能由单一走向多样化,提升社会存在价值与地位。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专业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图书馆由于种种限制,已经很难满足各行各业的专业化信息需求。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人们在获取有效信息过程中难免遇到种种问题。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专业化技术的引导,需要获取该行业最近研究成果信息,然而多数企业无法承担购买专业数据库的高昂资金,阻碍了企业创新研究。高校图书馆拥有专业的馆藏资源,现代化信息服务设备,能够为不同行业领域的人员提供专业信息和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与社会专业人士的沟通,了解现在社会不同行业的最新需求,防止资源采购与现实需求脱节,避免资源闲置,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使高校图书馆和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部分高等学校中,例如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图书馆,开始尝试为社会化服务。从此,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始起步。
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内容主要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书刊资料等的阅览与外借服务,这是最基本的服务类型,属于初级层次服务;第二类是利用自有的和联网的信息资源进行情报检索,为用户传递信息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第三类是与社会合作,与政府、企业、博物馆等其他社会机构合作,提供战略规划咨询、参谋决策咨询、竞争情报分析等服务,这是较少出现的服务类型,属于高级层次服务。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来看,主要集中在第一、二类。
其中,东部地区高校,比如浙江、广东等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上述三种服务内容均有涉及。中西部地区社会化服务程度相对较低,且服务内容主要是书刊资料借阅,信息资源传递这两种服务内容。调查发现,社会化服务资金主要来自学校拨款,并非如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资金来自校友、公益组织等多元化渠道,资金有限加之学校重视程度不同,从而限制了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和主动性,导致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并且针对社会化服务的宣传更是寥寥无几。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层次较低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力资源匮乏。一方面高校很少成立专门的社会化服务部门,多数以兼职的形式,在不影响学校内部服务的前提下开展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人员缺乏社会化服务专业培训,在战略咨询、情报分析等方面业务能力有限。
我国高校社会化服务模式主要总结为以下几方面:援助服务,为贫苦地区捐助书籍等资源,支持基层图书馆及新农村建设,提供开展教育扶贫;但是随着产学研的融合与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多起来,高等学校为本地企业提供有偿信息资源服务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学校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平台上进行产品的研发、专利咨询服务。随着社会网络传媒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也开始对社区开展各种信息服务,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普及科普知识。
总之,我国高校社会化服务起步较晚,开放内容不丰富、开放方式单一、开放程度有限,加之开放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导致社会化服务不够积极,进展缓慢,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图书馆是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图书馆也不能例外,也应具备这些基本的功能,为大众信息化需求提供服务,要克服缺乏主动意识和持观望态度等。高校图书馆应该认识到,只有积极主动地去服务社会,使得服务对象扩大,影响力提升,才能有更大的存在价值,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高校图书馆要摈弃社会化服务短期效益不明显的思维局限,从长远发展角度思考,才能变被动观望为主动服务。
主动服务首先迈出的第一步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微博官方账号、论坛、抖音以及广播媒体等方式宣传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途径,让更多的人知道高校图书馆各自的服务特色、服务内容,从而使公众更有效地通过各种方式走进高等学校的图书馆。
建设多元化复合型的图书馆人才队伍。一方面,引进人才多元化,不仅要引进图情专业的人才,还要积极吸引信息技术、市场推广、多媒体应用、大数据统计等方面的人才,形成一个综合性高素质的团队。
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技能更新迅速,充分利用现有人才队伍资源,通过战略咨询、情报分析等专业培训以及定期进修等方式,提升人才业务能力。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因此图书馆人员还要深入不同行业用户了解他们的学科需求,为用户研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养,有助于高校面对专业用户群,提供精准信息服务,促进产学研发展。
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当立足自我优势,努力开发自身资源,开展独特有效的社会信息服务。毋庸讳言,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不但处在初级阶段,并且多数处于初、中级层次,所提供的服务信息价值含量很低,仅仅处于文献借阅层次。因此,高校图书馆自身也要招揽和培养专业人才,逐步有初级服务向中高级服务转变,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产学研结合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图书馆在校企合作中将会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图书馆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更高的作用,不仅服务于校内读者、科研工作者,更要与企业有良好的互动交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提供信息服务支持。
加强与其他高校、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共建特色数据库,共享信息资源,开展各类培训与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座谈会等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其他高校的优秀经验,与公共图书馆优势互补。此外,还可以联合当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机构,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走进社区、企业,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也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境地。图书馆要结合本地社会发展需求情况,结合本校及图书馆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时因地循序渐进推进高校社会化服务开放范围与程度,确保高校内部服务平稳顺畅,校外社会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