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绩效审计中的问题研究

2020-02-27 07:11■尹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内审经济性银行

■尹 蕾

(江苏银行内审部)

1 引 言

2 文献综述

美国审计总署(1972)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首次将绩效审计定义为“3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2013)年发布的《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也对绩效审计的“3E”审计内容和方法做了规定,经济性是将资源消耗降为最低;效率性是指产出与投入的对比;效果性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

刘家义(2004)较早开始研究绩效审计,其认为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关和人员对各项资源使用的“3E”进行审计。时现等(2013)认为,我国绩效审计仍以合法合规性、财务审计为主,忽视了业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

蔡利等(2014)认为国有企业更多的是做大规模而不是做优做强,忽略了效率性,审计机构应该进一步推动绩效审计,提高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

杨书怀(2016)认为要开展金融绩效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

3 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3.1 绩效审计开展的背景

银行业监管、审计监管部门、审计行业协会、银行内部管理层均对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要求。

根据《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绩效考评工作的意见》(银监办发〔2013〕78号)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至少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绩效考评审计。

2018年1月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要求,内审需开展经济管理和效益审计,并提出提高管理水平并提升绩效的建议。

中国内审协会发布的《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要求绩效审计要侧重从绩效的角度发现问题,描述发现问题对绩效造成的影响、后果和严重程度。

部分银行由于盈利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资本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均低于平均值,因此银行的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希望通过绩效审计找到提高全行绩效水平的突破口。

选用优质抗病性、抗逆性强的品种,可提高作物本身的抗性,可减少药物的施用量,同时降低药物对蔬菜的污染。如辣椒选用陇椒2号、3号、航椒5号等;番茄选用魁冠3号、5号等;番瓜选用法国冬玉、长胜等;茄子选茄王、法国长茄等。

3.2 银行绩效审计内容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是对银行的各种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的一种审计。传统的财务审计、操作风险审计、合规性审计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银行现在越来越重视绩效审计,提高资源配置和资本回报。银行绩效审计主要包括:

3.2.1 经济性审计

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支出开展经营活动,降低成本避免浪费。商业银行的各项成本为利息支出、人力费用、业务费用、管理费用等,关注的内容具体包括是否严格控制各项存款利息、人力费用、业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节支增效;内部是否制定了有效的财务制度,保证各项支出的真实、合法,严格控制成本收入比。

3.2.2 效率性审计

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即在同等资源的投入下是否产出最大化。包括审计其资金、固定资产、人员等使用效率,银行间对比较多的效率性指标主要有贷款平均收息率、净息差、净利差、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资本充足率等。同时关注人均资产收益水平、人均负债业务付息率等情况,查找效率低下的原因,提高核心竞争力。

3.2.3 效果性审计

效果性是指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即最终财务经营成果是否已经实现。对商业银行的效果性审计,重点是关注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异,如各项存款、贷款的规模指标是否实现,市场占用率是否有所提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中间业务收入规模与增速情况,目标完成程度;总行下达的利润指标如经济增加值(EVA)是否实现,对经营效果性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价。

4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4.1 重合法合规审计,轻“3E”审计

绩效审计的内容包括各项业务运作和经营机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是目前银行内部审计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开展信贷类、操作风险类审计,如业务支出项目的审批流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且开展绩效审计时更多的也是关注绩效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业务操作流程是否合法合规,未能从“3E”角度分析银行经营情况。如费用支出除了审批流程合法合规,未能关注支出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因为流程合规的不一定符合经济性;审计过程中未评价资源的效率性,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绩效考核侧重于考核非财务类KPI指标,多数经营机构会为了规模类指标放弃资源的使用效率。

4.2 审计信息化支持力度不够

没有统一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银行数据量庞大,涉及业务条线、业务品种、考核指标众多,因此考核数据线上化程度不高。部分考核数据为手工统计,全行难以有统一的绩效考核系统统一管理绩效数据,计划财务部在对业务部门考核的时候是以业务部门的数据为准的,总行在对分行考核的时候部分数据是以分行上报的数据为依据的,无法保证其数据真实性,存在自己考核自己的情况,且耗费大量的人力,影响效率。由于绩效数据没有统一的系统管理,审计人员进行绩效审计的时候也无法从整体上对绩效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审计发现缺乏说服力。

4.3 审计资源配置不足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16〕12号),商业银行应当配备的内审人员不少于员工总数的1%。但是目前银行审计条线人员不足员工总数的1%的情况较为普遍。从人员素质来看,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拥有审计、财务、业务知识的人才紧缺,拥有财务、审计相关证书的人员较少;从年龄分布来看,平均年龄偏大,较多快退休人员被安排至内审部,银行内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业务,绩效审计是综合性审计,与以往的合规性审计核查疑点不一样,更关注的是综合经营管理情况,识别绩效问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审计人员已无法适应现代银行绩效审计工作的需求。

5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建议

5.1 加大“3E”审计关注度

开展绩效审计时应善于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角度进行归类和整合形成总体评价,对期望值和实际值进行差异分析。绩效审计过程中关注人均支出、成本收入比,保证各项支出的真实性、经济性。绩效审计过程中关注投入与产出比,通过贷款平均收息率、净息差、净利差、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资本充足率、人均资产收益率、人均负债付息率等指标年度间的纵向对比,行内各分行间、与当地同业进行横向对比,查找效率低下的原因,对每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强化经营情况分析和调研。

5.2 加快数据线上化建设

从银行系统底层架构着手,规划和建设全行的“ERP”项目群,力图打通各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全行的数据共享,减少人工计算、人工统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绩效考核指标自动生成各机构的考核数据,提高绩效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在审计系统中加大绩效审计相关报表和指标的开发力度,根据绩效系统中的数据审计系统中自动运算生成报表和各类审计关注指标,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且便于事中监测。由于数据全部从系统中自动获得,避免了人工提取数据、调阅资料,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绩效数据准确性。

5.3 推进内审队伍建设

在人员数量方面,按照监管规定提高内审人员配置比例,确保审计队伍人员的充足。在培养内审人才方面以项目为驱动,以审代训。审前召集专业化人员集中学习,审后及时总结经验并予以固化,积累形成相关业务领域的审计指南,增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传承,为审计新人提供指导。绩效审计是综合性审计,更关注的是综合性的经营管理分析,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的时候要从点想到面,从微观发现上升到宏观层面,因此绩效审计需要复合型人才。在开展绩效审计时,不仅需要财务、银行知识,还需要管理视角,善于从不同领域分析对比查找问题,应将财务、信贷、创新业务、IT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合理搭配,分别利用各自特长最终形成合力,提高绩效审计发现能力。

猜你喜欢
内审经济性银行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江西银行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济性探讨与分析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2)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1)
讨论如何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