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昌
(漳平市芦芝中心学校)
我国原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形成于1998年前后,2010年以来,财政部对一些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制度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原制度的弊端显而易见:多项制度并存,体系繁杂,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等。为改变这一现状,财政部于2017年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明确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标准,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新制度实施已一年多,2020年8月笔者有幸参加当地财政部门组织的检查组,对全市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规范核算问题进行检查。发现事业单位在新旧衔接,科目使用,平行记账及落实权责发生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现阶段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现状有所了解,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政府会计制度》在一片静悄悄声中于2019年1月1日如期实施。社会上的冷淡与相关部门培训力度不够及事业单位自身原因,造成该制度受重视的程度不够,难于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实施。
①主管部门培训力度不足。随着中央反腐工作取得压倒性胜利,各项制度日趋成熟,各级巡察已成常态,各地反腐工作也在深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认为有了外部强有力的监督与检查就已足够,对所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督管日趋弱化。在新制度即将实施时,虽然组织了一些培训,但仅限于对财务人员进行操作层面的业务培训,而从未对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培训。
②单位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体制等一系列原因,单位负责人只关心如何合理、合法、合规地把单位的钱有效花出去,而不关心会计核算是否准确,账务处理是否规范,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如何,甚是认为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是财务人员的事。在单位负责人不重视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该制度在本单位得到有效执行。
③财务人员钻研新制度的意愿不高。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处于被边缘化状态,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奖金发放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工作积极性受挫。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学习、刻苦钻研、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并不高。
新制度继承了多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有益经验,确立了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标准。与旧制度比,其重大变化体现在:统一会计核算方法,重塑会计要素,指明“双分录”归属,细化资产项目和优化会计科目,改进预算会计功能,整合基建会计核算,完善报表体系和结构。
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需要会计专业人才来推动。新制度要求的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是很大的挑战,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则是全新的课题,它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和工作量。①随着“放管服”改革,财政部于2017年取消会计证,财务人员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各单位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②传统的会计制度根深蒂固,财务人员未能及时转变原有的会计核算思维方式;③新制度变化大,会计核算复杂,财务人员原有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
《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对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新制度规范核算是基础,只有进行规范核算,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可比性。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规范核算方面还存在欠缺。
(1)为准确、完整反映政府资产“家底”,新制度将原制度的固定资产细分为固定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科目设置过于细化。许多单位在新旧衔接时并未按制度要求进行划分。
(2)由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有由统一管理部门入账的,也有由占有、使用部门入账的,做法不一。虽然《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1号》进行规范,仍有很多单位未进行账务调整。
(3)新制度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执行“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受固有思维和专业能力所限,在实际工作中未按要求执行。①单位一次性成批量购入办公用品、订阅报纸等是否计入“待摊费用”,多少金额计入,多少金额费用化?没有明确答案。②单位发放的“平安奖”、“文明奖”等本应按月预提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但这些奖项是否发放具有不确定性,难于计提。③单位年终一次性支付的物业管理费、打字材料费、广告制作费等本应每月预提计入“预提费用”,每月计量难度大,很多单位没有预提。
新制度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需要强有力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当前,各事业单位大多使用原软件经过升级后的财务软件,各软件开发公司资质不一、实力不同,难以保证所开发的软件质量和更新、维护及时。另外所用软件存在操作难度大,与部门决算软件兼容性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适应性差。不利于财务人员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全面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
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一次性发布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不同,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先是于2015年发布基本准则,而后陆续发布9个具体准则,2017年发布《政府会计制度》,随后又打补丁式发布7个行业事业单位补充规定,2019年7月发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1号》。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后,实施成为关键,在实施过程中起“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作用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确实履行起职责。①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区域内组织实施。以分清权责、明晰责任,促使各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各尽其责、各司其职。②加大对区域内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的督促检查力度。通过检查,对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执行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些惩罚和批评,以激发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执行新制度的积极性。③组织区域内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交叉检查,相互学习、取经,以提高各自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认真对待新制度的实施,加大对系统内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聘请专家对他们定期进行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新制度制定的背景与原则、变化与创新,掌握该制度的各项规定,积极推进该制度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①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使其正确认识实施该制度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会计核算问题,而是关系到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更关系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②强化单位财务人员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爱岗敬业、提高技能、优化服务”的工作热情。③强化相关人员的协作意识,积极配合财务人员做好工作。只有单位负责人确实重视该项工作,财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人员通力配合,才能确保新制度在本单位得到有效实施。
新制度与旧制度比可谓天壤之别,与《企业会计制度》比也独具特色。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转变思维、主动适应,运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确保该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①提升专业技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升专业技能,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系统学习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其次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从外部获取专业知识;最后要不耻下问,“神州人人皆尧舜”,要敢于向别人取经,师人之所长,补已之所短,以提高自己。
②转变思维模式。旧的思维方式会固化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画地为牢,引发财务工作风险。财务人员只有摈弃惯性思维方式,才能从容应对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和“权责发生制”,准确理解新制度的精髓,轻松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
③加强交流沟通。在实施新制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模拟两可的问题,这时就要多汇报、多请示。闲暇时间多与同系统、同地区有经验的财务人员交流沟通,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④重自查补短板。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虽已一年有余,财务人员还需对照制度要求,严肃、深入进行全面自查。新旧衔接没做好的工作按制度要求及时进行整改,现阶段发生的经济业务,严格按制度要求进行专业化操作,今后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要积极进行探索与谋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补短板、强弱项、谋未来、求进步。
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运用软件分散性问题突出,不利于《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建议财政部门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各部门现有资源,构建集“核算、报表、结算”为一体的财务核算共享服务平台。①降低软件操作难度,破解明细科目设置难,方便软件使用人查询各类明细账。②实现财务报告体系与部门决算报告体系高度融合,两套报告体系数据相互核对,具有自动调整冲销功能和一定的财务分析功能。③适应内控制要求,为管理会计、预算绩效评价的运用打好基础。④安排专家与软件开发商对接,为后续的更新维护提供理论支持。有了强有力的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撑,财务人员就能轻松进行规范化核算,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政府部门财务报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推进,新制度、新理念层出不穷,各项制度的完善在加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以此为契机,立足本职工作,凝心聚力,确保新制度在本单位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