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旁观者

2020-02-26 08:43邹竹林周泉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旁观者校园欺凌

邹竹林 周泉

【关键词】校园欺凌;旁观者;积极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8-0061-03

【作者简介】邹竹林,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长沙,410205)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校园欺凌的问题普遍存在,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但是在反对校园欺凌这个问题上,大部分教育者的注意力都聚集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身上,而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却经常被忽视。据调查,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态度对校园欺凌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课重在唤醒旁观者,如果旁观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手中掌握的资源,他们更有可能采取行动。本课在设计时参考了芬兰开展的全民反欺凌运动,该运动将旁观者作为重点,采用唤醒旁观者站出来对抗欺凌的方式,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

【教学过程】

一、热身阶段,引出课题

教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浪潮涌”。当老师喊口令:“浪潮涌”,你们齐声问:“涌向谁?”老师会说出一个条件,比如“涌向爱笑的同学”,那么请符合条件的同学起立。

教师:浪潮涌。

学生:涌向谁?

教师:涌向为花浇过水的同学。

教师:浪潮涌。

学生:涌向谁?

教师:涌向养过小动物的同学。

教师:我感受到了你们的温暖。浪潮涌。

学生:涌向谁?

教师:涌向被人传过谣言的同学。

教师:那个滋味一定不好受。浪潮涌。

学生:涌向谁?

教师:涌向看到或听到过欺凌现象的同学。

教师:同学们请坐。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是温暖而又美好的。可是,刚才有这么多同学看到或听到过欺凌现象。看来,看似充满阳光的校园,也有阴影。作为旁观者,可以做些什么让大家都能够享受愉快的校园时光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做温暖的旁观者》。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关注到在校园欺凌中旁观者的数量是最多的。

二、转换阶段,感受欺凌

教师: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就演绎了有关校园欺凌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预告片。

PPT出示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的预告片。

教师:视频里的这位同学被其他同学传谣言、搞恶作剧,还有言语和行为上的侮辱等,同学们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学生1:我觉得非常难过。

学生2:我非常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教师:是啊,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会非常痛苦。那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校园欺凌现象呢?

学生1:我看到过同学被打。

学生2:小学时,班里好多同学总是骂另外一个同学。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故意的、反复的、对人的身心有伤害的一系列行为都是校园欺凌。有调查发现,在校园欺凌中欺凌者占7.7%,被欺凌者占16.7%,旁观者占78.4%,旁观者的人数是最多的。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校园欺凌行为,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校园欺凌作铺垫。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电影,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新闻报道。

PPT出示:新华网曾经报道了这样一则校园欺凌事件,一名男孩在课间时去卫生间,经常找他麻烦的两个同班男生跟了过来。他们堵着这个男孩,将他推倒在卫生间,然后就大笑着跑开了。当时是非常寒冷的冬天,男孩害怕自己因为身上臭而被别人嘲笑。于是,他用卫生间里的冷水一遍遍地冲洗自己的头发和身体。回到家后,男孩的身体还在抑制不住地颤抖。

教师:同学们,男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1:非常悲伤,甚至都不想上学了。

学生2:他肯定很害怕,觉得这个世界上没什么好人。

教师:我也觉得他一定有很多不好的情绪,如果经常遭受欺凌可能对男孩造成什么影响呢?

学生1:他可能会越来越自卑,不敢和同学们玩。

学生2:他也许会抑郁吧,太伤心了。

教师:是的,身体上的伤痛容易痊愈,但心理上的创伤却难以愈合!

PPT出示:男孩在学校经常被人欺凌,有人看着他被欺凌的样子大笑;有同学想帮他,但是担心自己也被欺凌,于是就装作没看见。因为反复遭受欺凌,男孩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他变得入睡困难,容易情绪激动,经常大哭,越来越内向自卑,非常害怕上学。

教师:旁观者都有哪些反应?为什么?

学生1:他们不敢帮忙,担心自己受伤。

学生2:没人站出来,因为害怕自己會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教师:看到欺凌行为发生时,我们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再去寻找应对办法。这个男孩的遭遇,引发了作为旁观者的你的哪些思考?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还能继续沉默吗?

学生:不能!

教师:对!不能!因为沉默就是纵容!沉默就是间接欺凌!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欺凌对人的心理伤害,引导学生关注旁观者的行为反应,激发学生发挥旁观者积极干预的意识。

三、工作阶段,应对欺凌

1.旁观者发声。

小组讨论:面对校园欺凌,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讨论规则:每个人都要发言,观点不重复;每组派代表做记录,记录理性和有效的应对办法。时间为6分钟,结束后,派代表上台分享。

小组分享:当发现有人被欺负时,赶紧去告诉老师;如果一个人不敢去帮忙,可以叫班上同学一起去制止欺凌行为;大声喊“老师来啦”,如果在学校外面看到有人被欺负就报警;当时不敢去帮他,可以在事后去安慰他;可以和被欺凌的人做朋友,鼓励他更加自信;不要起哄,不要嘲笑被欺负的同学;告诉父母、老师,寻求大人的帮助;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学会保护自己。

教师:感谢分享,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我们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越发清晰、全面和具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总结出清晰、正向的行为选择,学会理性、有效地应对校园欺凌。

2.温暖传送带。

教师:因为饱受欺凌,男孩的内心非常悲伤,感觉很无助,他现在悲伤地抱着自己坐在这里。(教师指向讲台上摆放的一张椅子)有愿意对他伸出援手,帮助他,安慰他的同学吗?请同学们像老师這样双手握在胸前,依次排队上台,用右手手掌用力握住椅子,同时大声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如“加油,别怕”等。

学生活动。

教师:谢谢同学们对他的帮助、支持和鼓励!请问,现在这个男孩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1:我好像看到了男孩缓缓抬起挂着泪珠的脸,他似乎站起来了……

学生2:他应该会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温暖的。

教师:谢谢同学们,你们给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温暖!

设计意图:采用空椅子技术让全班学生形成一条温暖的传送带,让他们领悟到旁观者的温暖和力量,为日后充分发挥旁观者的积极作用奠定基础。

四、结束阶段,温暖回归

教师:今天的课堂让我看到了每个人都有对抗欺凌的勇气和智慧,只要充分运用旁观者这个大集体的力量,我们的校园生活一定会更加和谐温暖。最后,老师真心祝愿每个生命都能够被温暖以待!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促使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对抗欺凌的勇气和智慧,呼应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技术,从旁观者的角度入手,巧妙地避开了学生的心理防御,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旁观者应该如何有效地应对校园欺凌现象。

在教学中,通过“浪潮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当笔者说“看到或听到过欺凌现象的同学”时,几乎全班学生都起立了,激发了他们“做温暖的旁观者”的想法;视频和新闻案例等素材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欺凌行为对人的心理伤害,引导学生关注旁观者的行为反应,激发学生发挥旁观者积极干预的行为选择,学会理性有效地应对校园欺凌;最后,通过空椅子技术形成的“温暖传送带”,让学生感受到旁观者积极的行动会带来巨大的温暖和力量,为学生日后发挥旁观者的积极作用奠定基础。

【点评】

活动选题新颖独特。唤醒旁观者,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欺凌者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旁观者的影响,本课引导旁观者运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被欺凌者,是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的团体辅导,意义重大而深远。

课堂活动层层递进。本课初始阶段通过“浪潮涌”热身活动引出课题;接着观看视频了解校园欺凌事件;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看到或听到过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以真实的新闻报道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欺凌造成的心理伤害;在认识危害的基础上,小组头脑风暴,在集体智慧中找到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最后由学生组成“温暖传送带”,带给被欺凌者以强大的安全感和力量,整个活动清晰流畅,一气呵成。

教学难点有效突破。“旁观者发声”和“温暖传送带”环节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也是本课的亮点。邹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了学生分享的种种方法,如“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劝阻欺凌者”“如果在当时没能帮助到被欺凌者,事后一定要去安慰他”“我们不仅需要帮助被欺凌者,也要关心欺凌者”,让本课暖意渐浓。“温暖传送带”得到了全班学生的支持和参与,力量与仪式感并存,具有很强的行动渲染力,促使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对抗欺凌的勇气和智慧。

在活动转换阶段,因为视频的冲击作用,学生容易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也容易唤起被欺凌学生的创伤感。建议教师在这一环节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的情绪得到缓冲和适应,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恢复到理性的思考中。

(点评嘉宾:周泉,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

猜你喜欢
旁观者校园欺凌
旁观者
网络欺负中旁观者的研究评述
悔棋
问询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说局
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