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锦
【摘要】化学中有复杂的、庞大的分子结构以及由于化学反应衍生出的不同性质的化合物。学生如果没有将这些知识梳理清楚时就会觉得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感到学习起来十分困难甚至排斥学习化学。本文就引导自主探究、营造生活情境以及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探讨,旨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中职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
【关键词】中职化学;知识建构;培养策略
知识建构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小组合作、营造情境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中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升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
一、引导自主探究,加强知识理解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中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以实用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将知识理解透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化学问题后,会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化学方面的知识建构能力。以《气体摩尔体积》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需要掌握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摩尔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阿伏伽德罗定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体摩尔体积的逻辑推理过程。如计算物质体积需要的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等,教师通过一步步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质的体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步推理出气体摩尔体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学会知识,不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化学知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提高。
二、营造生活情境,增添课堂趣味
化学中的许多物质结构和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和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尤其是许多中职学生在文化课方面的学习效率较低,教师更要调整学生的心态。化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以《蛋白质的性质》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需要学习蛋白质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质,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如在某个刑侦类的影视作品中有一幕是被害者不喜欢牛奶,却因为喝下有毒的牛奶被害,于是侦探探究为什么被害者不喜欢喝牛奶却喝了牛奶,后来发现是因为被害者吸入了重金属盐类物质需要应急。教师给学生播放这个片段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利用了蛋白质的什么性质,学生发现是利用牛奶中的蛋白质代替人身体中的蛋白质,因为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失去活性,因此喝牛奶是为了应急。教师通过营造生活情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最终促进学生建构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习思路
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学生思路的通用方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教学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点中的联结,促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不会遗漏知识点,也不会一头雾水,最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
以《化学平衡》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首先要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在定义中学生掌握到几个关键词语:可逆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可逆反应,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上一课的内容与本课内容联结起来,使学生看到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在化学平衡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如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影响因素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师通过建立思维导图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最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提升。
总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尤其是在中职院校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增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朝兴.中职有机化学系统性知识体系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3(24):100- 101
[2]蒋华.关于中职化学教学中抛锚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4(4):41
(四川省成都石化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