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软着陆”素养“巧渗透”

2020-02-26 18:12徐燕敏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软着陆法治教育实践策略

徐燕敏

【摘要】为积极响应依法治国的战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2017年秋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至2019年各年段全面推广。相对而言,低年级的教材先为大家所熟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不仅深入感受到教材在法治教育内容上的编写特色,并总结出一些实践操作策略,使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实践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青少年法治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都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必须加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

在深层解读低年级教材的编写特色之后,我们感受到了编者们的智慧与良苦用心。为了充分运用好教材,让法治教育真正做到“软着陆”,巧妙地渗透法治素养,笔者提炼出了一些教学实践策略:

一、宏观统领微观达成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主要教学目的是要初步建立一些法治观念,初步理解一些规则,了解一些法治常识。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主动挖掘法治教育内容,渗透法治素养,教师在制定方案前要对教材有宏观到微观的认识。

比如二年纪上《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教育主题是“我们在公共场所”,单元目标要求: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具体落实在本册第三单元4篇课文中,课文各有侧重点: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重在“培养对公物共有、共享、共护的基本意识与习惯”;第10课《我们不乱扔》重在“重视公共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分辨是非、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11课《大家排排队》和12课《我们小声点》都是有关“学习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重他人;懂礼貌,守秩序,体会规则的意义,行为文明。”教材中有一些具体情境和事例,但里面的一些公共规则和习惯则需要教师们加以概括和提炼,让学生懂得只有遵守和维护这些规则,才能拥有文明的公共场所。

二、严肃话题温情传递

法治教育若脱离儿童的生活,将是艰涩难懂的。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表述上更要做到有温度。

比如,有一位老師在上一年级上册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时,(刚刚举行升旗仪式),她非常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时间段进行教育。她让学生全体起立,面向国旗升起方向,一年级的孩子刚听到国歌声非常兴奋,开始还挺严肃的,但因为外面所进行的一切都被玻璃窗挡住,时间一长,学生就开始叽叽喳喳小声讲话。这时,老师没有及时做出合理地调控,而是严厉地要求他们要站直,不能讲话。奏效时间不长,很快课堂纪律陷入混乱,此时,老师更生气了,批评他们不遵守升旗时的规则。面对着板着脸的老师,学生们还是我行我素,于是这次课堂内参与的升旗仪式就“弄巧成拙”了。

三、内容鲜活方法得当

《大纲》明确指出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其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内化为基本素养。

我们要从学生的身边事,熟悉的生活经历中择取素材,唤起原有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以促进好习惯的养成,渗透法治教育素养。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早晨上学时杨杨忘了带课本,就让妈妈送到学校。妈妈气喘吁吁地把书放到学校传达室,然后急急忙忙去上班……”针对这一常见的现象,老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大家通过交流辩论,得出结论:妈妈在匆忙的上班途中可能为了赶时间违反交通规则,影响人身安全;也可能迟到了,违反单位作息时间规定被处罚。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坏习惯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违反法律、规则的事,养成整理习惯的真重要。

如此,针对现实中部分同学丢三落四的通病,通过创设一个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逐步建构知识,对习惯加强认识,并巧妙地渗透了法治素养,从而学会更好的生活。

四、关注全员法护成长

经常在课堂上,我们为了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环节,不延误课堂教学时间,而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忽视了一些弱势儿童的心灵需求。

不久前听了一下年级《大家一起来》的公开课,其中一个环节教师处理得相当漂亮,也让笔者深受震撼。该教师组织了“传递羽毛球”的小游戏,要求每一列同学一起合作完成。

老师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确游戏规则,叫了几位同学与自己配合演示了一遍。游戏紧张有序地开展了,其余几列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其中一列传到第7个同学时,那个同学刚好开小差,而且接球的动作笨拙,一不留神球掉了,他还下意识地就用手去拿了。犯规啦!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替他们着急。老师走过去轻轻地说:“来,咱们重新再传一次。”于是,球又从最后一个往前传了,可是,当球再次传到那个孩子时,他又失误了,这时,其他各列传球都已结束。就在我们都以为,老师一定会就此宣布游戏停止时,老师却耐心提醒:“没关系的,球掉了,不能用手捡,但是我们可以用笔啊!”正不知所措的孩子,恍然大悟,在旁边孩子的帮助下,将球支起来,终于传递成功了。虽然,他们是最后一名,但老师却表扬了他们全组,因为,另外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出一声埋怨。老师也适时抓住这次生成,顺势而为指出:合作要学会宽容。

这节课,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相信学生们一定懂得了:遵守与人合作的规则,才能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意义。低年级法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规则意识萌芽植根在孩子心中,遵循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快乐成长。

解读好低年级法治教材,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摸索,相信法治教育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它必将做到“软着陆”,而“巧渗透”。

【参考文献】

[1]张新颜,李敏.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性”的思考与实践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8(4):44- 45

[2]方丽敏.小学低段法治教育的课程理解及教学建议[J].中小学德育,2018(4):38- 39

猜你喜欢
软着陆法治教育实践策略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