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推动吉林市“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研究

2020-02-26 01:08:30高竞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吉林市满族

高竞男

(吉林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吉林市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了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和特色,拥有其他旅游文化名城所不具备的地域文化资源——满族文化。历史资料显示满族主要居住在地域辽阔的中国东北,而吉林市作为东北名城居住着约23万的满族人,位居全市少数民族之首,是满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1]。该城市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众多的文化古迹,从打造“旅游文化名城”的角度看具备独特文化历史条件。如今寻求文化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通过旅游能让游客对吉林市的风土人情特别是满族文化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因此,将文化旅游的相关理论为作为推动吉林市建设旅游文化名城的指导,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等方法对能够反映满族民族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对吉林市现有的满族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分析,深入挖掘满族文化开发价值。同时,要结合国家文化战略和政府具体政策,将满族文化与旅游的保护开发充分融合,构建“文化+旅游”的新型满族文化旅游模式,推动吉林市经济的发展,从而使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地方特色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利用吉林市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满族文化资源并做深入思考,对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我市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吉林市建设“旅游文化名城”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2]如今中国的发展正面临重要的机遇也迎接着各种挑战,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需要不断转型升级,坚持一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在文化发展战略部署方面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态势,现在旅游者旅游的目的除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身心放松之余,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旅游能够提升对一个城市文化的了解,在旅游的过程中会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和文化消费的进一步引导拓展,要求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的深化发展创造出新的、更加宽广的平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随着国家政策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深刻改变,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也更加明晰。“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吉林市累计接待游客385.29万人次,特色旅游产品成为假日亮点”[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满族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在众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文化价值及其深厚,具有很强的经济文化开发潜力。吉林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是满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其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4]。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吉林市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这个过程满族文化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得城市充满勃勃生机。作为主要中心城市的吉林市交通便利,无论是乘坐飞机还是高铁,各地的游客到吉林旅游都非常的便捷。而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需求是开发满族文化旅游的基础,满族文化可以成为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吉林市文化旅游的特色载体之一。满族文化与吉林市旅游产业的结合极富内涵,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能为吉林市满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提高吉林市文化旅游竞争力,更好地树立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名城”这一发展定位,使吉林市成为“满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城市[5]。

二、满族文化推动吉林市“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对策

(一) 大力保护满族文化资源

满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吉林市在满族文化的存留方面面临着濒危性的现状,有些民风民俗已经消失,但同时也具有典型性和可开发性的特点。关于吉林市满族文化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包括满族的语言文字、萨满信仰、生活习惯等,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满族文化在吉林市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家居装饰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研究和萨满文化的研究。目前满族文化的发展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萨满教基本已经消失;在我国上千万的满族人口中会使用满语的人不过百,满语的保护工作亦困难重重;满族民族如生活习惯、服饰、建筑等满族民俗文化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政府应加大对满族文化的保护、资金的投入以及科研人员的管理工作。一是要保护好现存的萨满文化,做好史料的搜集、整理和保存工作,更好的为城市规划服务;二是要增加资金投入,做好保护和定期修葺具有满族特色的建筑,为城市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三是要提升对满族文化的理论研究,激励我市从事满族文化研究的科研人员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扩大吉林市满族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并为吉林市的发展献言献策。

(二) 树立满族文化旅游品牌

新时代旅游业竞争的关键就是品牌效应。品牌的设计是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名片,吉林市所具备的历史古迹和满族文化为吉林市城市美誉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旅游文化名城”的关键。吉林市满族文化底蕴丰厚,满族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活动古迹有一定的存留,特有的文化传统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因此,凭借具备的强大文化优势,要遵循打造精品的原则,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城市品牌的确立首先要找到城市的优势和发展的理念,一旦品牌打造成功后能够体现城市的价值所在,具有不可代替性[6]。因此,吉林市以满族文化为主题进行资源开发整合,在对满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朝着精品化的品牌发展,将满族文化作为品牌的主题,充分利用好丰富而独特的满族文化作为吉林市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以旅游精品品牌来塑造吉林市满族文化旅游城市的形象。这样凭借满族文化打造的吉林市就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品牌。

1.设计满族文化与节假日的旅游融合

一方面让游客能够重温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结合传统文化展开节日活动,如松花湖的开江鱼远近闻名,可以组织美食节等活动,同时结合传统节日等法定假期进行户外登山或踏青活动。吉林市是具备满族文化的山水城市,松花江穿城而过,可借助松花湖这一独特文化环境举办休闲度假旅游节,成为游湖度假、避暑度假的好去处。在冬季可举办雾凇冰雪节,可以雕刻与满族文化相关的冰雕,同时借助满族文化的冰雪旅游进一步开展观赏雾凇、滑雪、温泉等系列活动[7]。

2.设计满族文化园为主题的旅游基地

以文化特色作为其独一无二的品牌。通过游园欣赏和实地感受使游客对传统的满族生活习俗等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如在园中建设模仿乌拉街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在园中修建具有满族特色的饮食餐厅如乌拉满族火锅,让游客在赏园之余通过饮食文化更加了解吉林市。实现将满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推动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快速打造吉林市“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8]。

3.设计满族旅游产品为纪念的旅游元素

设计满族旅游产品为纪念的旅游元素成为人生的美好回忆。这就需要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具有创新性,改变已有的固定思维模式,将时下流行的元素与产品的设计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加入满族文化的元素,使之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现代气息。如满族传统的娱乐游戏“嘎啦哈”,可将其作为纪念品,在颜色的使用上将满族喜爱的颜色作为主色系,会深受孩子的喜欢。可将满族独特的传统服饰设计为色彩绚丽的手机壳,会极大地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通过手机壳上满族服饰作为文化传播的一个视角。还可以将满族文化相关的产品设计成书签与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将这些文创产品做到分类有序,这也会极大地吸引更多年轻游客的目光。小小的一样纪念品,可以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需要极具代表性,抑或者有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9]。旅游纪念品可以丰富多样的,除了以上的产品也可以进一步再打开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如推出口红、扇子、剪纸、摆件等纪念品,展现满族历史文化,能更好地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助于在新时代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满族传统文化,借助满族文化使吉林市朝着“旅游文化名城”迈进。

三、结 语

吉林市是满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满族文化资源,针对吉林市的满族文化旅游,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但打造吉林市旅游文化名城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在尊重历史、保护满族文化的基础上,使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以文化促进城市发展[10],科学合理的将吉林市打造成为旅游文化名城。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吉林市满族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乐府新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河北画报(2018年5期)2018-08-20 02:53:00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
化工科技(2014年1期)2014-06-09 06: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