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欣,李东鹏
(1.吉林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党政办公室,吉林 吉林 132022)
应用型本科院校担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其培养质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坚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培养符合行业与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和综合性人才。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2]。”2017年43 号令的颁布,强调了“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3]。”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相较于专业教师而言,辅导员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更长,关系也更加密切,辅导员一方面负责学生在校的学习,另一方面还需要负责学生在校参加的各项活动以及生活,因此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非常广,工作内容也极为丰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和培养学生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需要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目标,其次需要综合考量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构建科学有效的辅导员育人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实践能力更强、专业水平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育人工作实际,向吉林化工学院各年级发放电子问卷共计2 000份,回收1 982份,问题涉及学生、社会环境及三全育人理念等方面,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工作存在如下挑战。
对学生的调研显示,面对“您是否有自主学习欲望”这一问题,有46.06%的学生表示有自主学习欲望,53.94%的学生表示没有自主学习欲望;面对“您是否有自我约束能力”这一问题,有39.1%的学生表示有自我约束能力,60.9%的学生表示没有自我约束能力;面对“您没有课的时候一般做些什么?”这一问题,27.09%的学生表示打游戏,58.02%的学生表示看手机、3.02%的学生表示运动、11.87%的学生表示看书;面对“宿舍出现了舍友间矛盾、您是否选择介入?”这一问题,55.04%的学生选择不介入;面对“你身边的朋友深陷校园贷,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28.05%的学生表示对其劝阻,并联系辅导员请求帮助,11.96%的学生表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26.39%的学生坐视不理(因为自己目前也没有能力帮助他),33.6%的学生坐视不理(因为事不关己)。由此可见,大学的学生群体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自主学习欲望差、自我约束能力弱、面对室友间矛盾及身边的同学陷入危机态度冷漠。整体而言,“00 后”群体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再加上不同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把父母给予的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意识极度欠缺[4]。导致学生群体有非常显著的个性化特征,这种差异和个性化给应用型大学育人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了极为巨大的改变。面对“您平时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大约为多久?”这一问题,有82.03%的学生表示全天;面对“您常使用互联网进行何种活动?”这一问题,75.03%的学生游戏娱乐,24.97%的学生与朋友联系、查找学习资料、 处理工作任务;面对“您觉得互联网是否有一定的成瘾性(过度依赖)?”这一问题,69.02%的学生表示有依赖性,面对“您认为互联网是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一问题,100%的学生认为必不可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相较于上一代人而言,这部分群体的成长环境更为优越,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和普及,大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他们更加愿意学习和应用新鲜事物,网络逐渐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虽然网络上有着非常丰富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过于繁杂,并且充斥着一些虚假或者不真实的信息,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并未定性,很有可能会受到这些信息的冲击和影响。事实上已经有很多高校学生因为沉溺于网络而无法完成学业,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显然违背了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准则。
面对“您是否听过‘三全育人’教育模式”这一问题,有38.47%的学生干部表示听过,有27.35%的学生党员表示听过;面对“您是否主动的和家长沟通学习情况”这一问题,85.12%的学生表示不沟通;面对“您与辅导员交流程度如何?”这一问题,22.8%的学生表示比较多,26.64%的学生表示几乎不交流;面对“您接受过下列哪些人员的育人教育(多选)”这一问题,100%的学生表示接受过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及专业教师的育人教育、21.40%的学生表示接受过校友的育人教育、11.8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朋辈的育人教育。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在入校学习之后往往不会主动积极的和自己的家长沟通学习问题,同时一些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党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奖、助、贷以及班级管理和学风建设等事务性工作,对于个体育人往往不够关注和重视。校友、朋辈及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所以在对这些学生群体进行培养时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辅导员应当与家长、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党员共同配合,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及学习上的异常表现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当树立并增强全员育人理念,积极与学生的原生家庭以及专业教师和学生党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高校的立德树人问题,尤其是立德,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5]。具体而言,辅导员应当整合多方资源向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汇报自己收集的学生信息,同时还需要对学生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挖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模范带头人物,应当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发挥朋辈作用,协助辅导员做好育人工作。专业教师应当与辅导员配合展开教育培养工作,不仅要在专业学习方面为学生提供技能以及知识方面的指导,还应当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问题与学业问题联系在一起,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以及实习等教学培养方案。学生家长应当主动与学生交流,积极参与到学生教育工作中,辅导员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对学生培养的意义和影响,鼓励和引导家长履行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应伴随着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德育教育应更加具有针对性,充分体现出教育育人的全程性[6]。辅导员应当根据高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构建相应的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在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应当做到全过程参与以及全面配合和辅导,保证育人模式的连贯性,只有实现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应当树立服务意识,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如果发现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业方面遇到难题,应当及时为其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辅导员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融入广大学生群体,对于一些存在学业困难或者生活困难的学生应当重点关注,这样当学生出现异常之后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辅导员在新生入学之后应当定期组织开展班会,比如可以选择以职业生涯规划或者人际沟通为主题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班会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培养目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辅导员还需要尽早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其明确自身的定位,帮助学生走出职业发展的迷茫期,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辅导员应当组织开展就业政策宣讲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比如为学生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提供指导以及帮助学生修改完善简历等等,还应当在行动实践以及思想认识方面为学生提供引导。辅导员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以及学生的需求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
全方位育人源自一种多维度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育人理念[8]。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很多学生只能在家学习,在疫情防控期间辅导员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组织开展网上招聘会以及“云班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及时向学生传达国家政策及防疫要求,并为学生的就业求职提供指导。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使学生对于网络上的谣言保持清醒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强国以及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使学生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面对疫情。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各大高校也在为学生返校做准备工作。辅导员在学生返校之后应当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要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应当帮助其制定职业规划,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还应当树立服务意识,要积极适应网络和新媒体话语情境的变化[9]。通过“线上+线下”工作的配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综上所述,各大高校应当对高校辅导员育人模式有充分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将该模式的构建视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协调各种教育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10]。相较于普通任课教师而言,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多重角色,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教师,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辅导员应当对自己肩负的重任有全面的认识,应当积极开展管理与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诉求应当主动了解,通过与学生家长以及专业教师和学生党员的共同配合落实全员育人理念,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