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博红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吉林 吉林 132021)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责任心强,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胸怀报国之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意义深远。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2015年)中明确指出:“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2]。高职图书馆是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正规课堂讲授是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普及性教育,而对这些青年学生大量课余时间的个性教育则是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体现之处。在此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应积极思考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服务育人功能,主动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实施工作中,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添砖加瓦。
毋庸置疑,丰富的馆藏资源是高职图书馆开展育人教育的资源基础,是发挥服务育人功能的有力物质支撑,是衡量图书馆实力规模的指标之一。图书馆应该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科学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类藏书发展政策和纲要[3]。通过读者荐购、图书排行等方式采选高质量资源,合理构建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类经典著作、“红色经典”等阅读方面的藏书体系和数字资源体系,并适当提高入藏比例。因为这些文化成果是大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料精髓。当然,高职图书馆还要以本院校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办学特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本校性质和教学任务优化采购其他特色专业类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完成本馆科学完善的独有知识体系和资源体系构建。
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对读者开展各项育人服务的人力资源保障,不能只将提高馆员素质重点放在提升馆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上。图书馆需要建设一批满足思政要求的馆员队伍[4]。
思想是行动的指引。无论是图书馆相关部门领导还是一线馆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它是提高各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也是高职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发挥服务育人功能的基础。只有馆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一定高度,日常开展的各项工作、活动才能向读者提供更精准有成效的服务。目前随着高职图书馆馆员素质不断提升,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有一些馆员思想片面的现象,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并没有真正理解图书馆的任务、领悟“三全育人”的理念和意义。要想做好图书馆的服务育人工作就必须扭转这种过时落伍的观念。
加强馆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5]。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个部门能够单独胜任的,它需要从学院到二级单位的各个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需要全体教职工参与。馆员是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育人工作的直接服务者,学院党委要重视对图书馆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加强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提升馆员“三全育人”理念,提高馆员思想政治素质,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服务育人的工作职责与使命,把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服务育人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促进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更高效,更务实。
高职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既面向所有大学生,又服务于广大教职工。
从服务学生层面来看,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信息服务不应仅仅局限于参考咨询,图书馆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服务要进行深层次挖掘,重视学生德育培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但又同时良莠不齐的信息流推送,很容易被淹没其中而失去人生方向。图书馆通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如何在庞大而杂乱的信息海洋里迅速、准确地辨别真伪,教会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找到真正所需的、正能量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在教授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使其在学习、生活中乃至以后踏上工作岗位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实现自我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有利于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及时优化服务方式和调整服务策略。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不一样的,高职图书馆实施的服务策略也应有层次差异。比如对大一新生开展入馆教育、信息检索和优秀图书推荐的相关服务,而对于大二大三的同学可以从推荐思想政治类专题资源类型途径展开。这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需要图书馆馆员在学生的普遍特征中找特殊性,为不同群体,不同个人提供精准服务。
从服务教职工层面来讲,高职图书馆应提供思政类信息资源学科导航和学术活动服务。作为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载体[6]。高职图书馆应加大数字资源开发与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文献资源信息中心作用,将思政教育类的专题数据库、各相关专业研究机构网站信息、思政会议信息等资源归类推送至从事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师,及时采纳教师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做好跟踪服务。通过调研了解各个思政的任课教师主要研究重点和方向,做到资源推送精准化。图书馆应发挥学术性优势,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有关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邀请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来馆做专题讲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发建设教师教育特色资源库,丰富和完善教师教学特色和教学内容。
图书馆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手段要有创新,提高科技含量[7]。高职图书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迎上时代潮流,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短视频、移动图书馆等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图书馆官方平台。线上及时发布学校学工、团委、党委、图书馆等部门开展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时事政治、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等信息动态,线下利用校园广播、展板、馆内和校园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同步发布相关信息。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科师大微读在线”平台,建构的O2O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模式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8]。实体空间联通网络平台的服务模式,无论从数字资源的定向利用方面还是读者个性化服务角度,都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增添了动力。图书馆要创新线上功能,完善线下服务[9]。线上线下的联动与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社交模式同步发展,推送思想政治专题活动更加及时,吸引更多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参与其中,充实大学生课堂之外的文化生活,给处在迷惘之中同学以精神启迪,扩大了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服务育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服务育人功能的又一体现。
大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所学习和生活的校园环境对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可谓润物无声育芬芳。无意识的隐性教育,是传统课堂的有力补充,可以增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效性[10]。高职图书馆需要从环境的物质建设和人文建设两方面来营造育人氛围[11]。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和休闲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其建筑设计外观、馆内环境布置、软硬件建设还是藏书结构,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良好的、勤奋向学的文化气息和崇德尚学的文化环境是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水平的默默滋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以服务育人涵养师生品德修养[12]。图书馆可以通过设立思政主题自修室,走廊通道等醒目位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悬挂具有时代号召力的名人名言等方式,为馆内环境增添政治元素,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气息。大学生利用闲散时光来图书馆自主学习,寻求自我发展,在安静清新的馆内环境既学到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又提高了思想境界,使图书馆这座集知识、人文于一体的殿堂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独特课堂。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机构,不仅要在上述几方面思考如何做好服务育人工作,赢得读者的美誉,更应增强馆员主动性、能动性,鼓励馆员的创新性,让图书馆的服务走出图书馆。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秉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为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