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

2020-02-26 01:08:30郎宸用杨殿伟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国际化应用型

郎宸用,杨殿伟,王 辉*

(1.吉林化工学院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人事处,吉林 吉林 132022)

中共中央于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革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任,这是国家首次将国际交流合作确立为高校的第五职能[1]。确立国际交流合作为高校的第五项职能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期党中央对高校职能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统揽全局、在国际化格局下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思维[2-3]。随着国际化办学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应用型高校致力于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式发展[4]。要发挥地方高校的这一职能,就必须加大高校的开放办学力度,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扩展国际化视野,提升专业水平[5]。但是,相比于重点研究型高校国际交流取得的成效,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仍受制于低层次、单向化的交流模式[6]。

吉林化工学院始终坚持贯彻“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学生国际化”,“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推进学生国际交流作为实现学生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开展了多类型、多层次的合作办学,已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公司建立了教育实践交流合作平台,一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成功举办三届。

随着学校友好学校、合作企业,派出交流的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对出国交流深度、培养质量越来越重视,将国际交流工作的中心从“派出”转变成“注重细节”。2020年学校在《吉林化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中依然强调重视国际化办学,将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列为工作重点,力求全局性的实施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化工优势,深入开展学生国际交流与实践项目,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最终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国际化理念和氛围

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上仍存在理念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放意识[7]。相比于部属院校,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极低,受平台限制,教师与国外高水平同行缺乏学术交流,对国际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关注亟待提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理念相对滞后,这同时对学生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8]。

另外,地方应用型高校受地域,平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数量较少,学校鲜有机会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访问、讲座或举办国际论坛和会议[9]。这使得校园国际文化活动很难开展,阻碍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兴趣。

(二) 国际交流项目参与度低

目前,绝大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均积极开拓国际交流项目,以我校为例,国际交流项目包括一学期(学年)交换生、联合培养、冬夏令营、带薪实习、汉语言志愿服务等,但是实际参与交流项目的学生占比较少,未能形成规模[1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从学生自身来看,第一,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及竞争力无疑是影响国际交流项目执行的重要因素[11]。外语水平一直是国际交流项目选拔程序中一个重要的门槛,申请者需要拥有雅思、托福或日语、韩语等相关外语考试成绩。除此之外,一些提供奖学金的项目还要求平均绩点在3.0以上。相较于部署院校,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生源层次较低,学生基础较差,限制了其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根据“十三五”期间我校申报情况,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平均绩点虽有所提高,但是仍具有上升空间。第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是制约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重要原因。目前,我校除赴韩国、美国个别交换项目有学费减免政策和个别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外,学生参加交流项目需要自己承担学费、路费、签证费和生活费用等开支,赴欧美国家学习一学期的费用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赴日韩等亚洲高校的费用一学期也要几万。我校生源多来自东北、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一般,无法承担赴国外交流的支出。从学校情况来看,第一,宣传力度不足。虽然设有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主管部门负责宣传,但实际上,院系是校内教研的一线,是宣传和开展国际交流项目的主体。因部分院系对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缺乏主动性,导致宣传力度不够,覆盖学生人数较少。第二,国际交流项目缺乏特色。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的开展模式多数完全参照部署院校,局限于交换生、联合培养等,未能发挥学校人才、资源优势。第三,项目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一般由教学院、学工部、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教学院主要负责派出学生的选拔工作,学工部主要负责学生的联络、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教务处主要负责学籍管理和学分转换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则主要负责校际沟通联络和派出手续办理等相关工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这种多个部门协同管理的模式很难深入开展,各职能部门间相互协调与配合仍需加强,配套的制度和办理流程亟需完善和优化[12]。

(三) 缺少对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学生的教学管理

由于国际交流项目时间一般较短,加之好奇心理,赴国外交流的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体验异国文化和风景,感受当地特色,耽误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回国后无法提交满意的成绩单,影响学分互认。另外,部分同学由于所选课程与其自身专业相关性很低,不能进行学分转换。这些都是对交流机会的浪费,更严重的是由于重修打乱学习计划,影响正常毕业[13]。

二、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建议

(一) 更新理念,积极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

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是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国际交流意识,促进教学、科研等多个环节与国外高水平高校接轨,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科学可行的国际化方案及相关规定和政策。地方应用型大学应打破自身资源的限制,协同其他同水平高校搭建应用型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协同开展赴国外冬夏令营、国外游学等活动,共同营造多元的国际化氛围。在国际交流机会有限的情况下,以“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切实感受国际交流的优势。邀请国外院校的教师、专家来校访问、讲座,并定期组织国际学术会议,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全面感受国外高等教育,了解学术科研世界前沿趋势,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同时,努力从招收数量和层次上推进留学生工作,丰富学校文化元素,通过开展校园国际文化节,国际美食展,双语桥等活动,加强学生的跨语言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国际意识。另外,要积极宣传交流成果,学校可以组织经验交流会,邀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和参加过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分享国外的经历,激发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兴趣和动力。

(二) 加强学生外语水平培训

国际交流项目普遍对外语水平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国外知名高校的交流项目均需要雅思、托福等外语水平成绩。根据我校交流项目现状,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二和大三,因此学校应督促学生提前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国际英语语言测试,即雅思、托福等选修课程[14],积极鼓励其提前参加相应外语水平考试。同时,大力推动各学科双语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增强其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自信心。

(三) 调整奖学金政策,开拓资助渠道,为学生提供经济保障

家庭经济状况是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虽然,我校“十三五”期间设立了国际交流奖学金,但是与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所需承担的费用还有一定距离。学校应更有效的利用奖学金杠杆,将国际交流经历作为奖学金评定的参考选项,测评政策适当向参与过国际交流的优秀学生倾斜[14],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国际交流项目中来。同时,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应时刻关注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教育厅的奖学金项目,借助社会资源,吸引企业资本,设立国际交流专项奖学金,减轻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经济负担。

(四) 完善国际交流项目网络推介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

扩大校内宣传覆盖面是确保国际交流项目执行的前提。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从逐层通知转变为网络世界。学校应与时俱进,完善国际交流项目网络推广平台,借助学校各个层面的公众号,发布国际交流项目宣传信息、展示国际交流成果,登记学生国际交流意向。

(五) 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特点,开拓国际交流项目

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应依托产业,加强与国外或跨国企业的合作,共建国际化校企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外实习渠道,切实落实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六) 加强国际交流项目管理服务意识

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国际交流项目的执行主体,除要搭建交流平台外,还需要从制定管理规定,职能管理等方面提高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首先制定完善的学生出国交流管理规定,明确学生出国申请程序,选拔制度,学分互换、学籍管理等内容[8]。整合各职能部门,共建学生国际交流协调小组,是国际交流项目的开展有专人负责,简化出国申请、返校复学等手续,为学生制定缜密的学习计划,时刻跟进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确保其学习状态和人身安全,提升学生对国际交流项目工作的满意度[5]。

三、结 语

教育的国际化、本土化和学校的个性化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15-16]。吉林化工学院始终注重开放办学,十分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化教育实践活动,为保障学校国际化办学的顺利开展,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尽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十三五”期间,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加大国际化办学投入,提升项目服务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育国际化活动中。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国际化应用型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少林与太极(2023年6期)2023-08-25 02:08:30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国际交流与合作
贵州农机化(2018年2期)2018-08-28 07:47:0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