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璐
(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外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结肠癌是普外科常见恶性肿瘤,对于早中期结肠癌,临床主要采用结肠切除作为治疗手段,但手术创伤大,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另外患者术后面对生理性的缺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压力大,可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通过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可促进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析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结肠癌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指导。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于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结肠癌且接受开腹手术者;年龄20~80岁且具有独立认知能力者。排除标准:肿瘤发生全身转移者;合并严重高血压或糖尿病者;术后预期生存期较短者;存在理解或精神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中Rand-between函数生成随机数,利用密闭不透光空箱保存分组结果,将纳入的87例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63.1±3.9)岁;观察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68.5±3.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分为5个阶段实施针对性护理,入院后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患者入院至术前2 d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病房和医院环境,帮其尽快适应。按摩百会穴、合谷穴等中医穴位,每日1次,每次5 min。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饮食营养指导。督促患者做呼吸训练,每日2次,每次15 min。术前1 d强化穴位按摩,同时进行耳穴埋豆,睡前按压0.5~1.0 min。术前2 h进行心理干预,主要稳定患者心理情绪,告知其手术的安全性等。术后1~3 d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注意引流管护理,防止引流管折叠造成感染。术后2 h按摩内关穴,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术后6 h按摩足三里穴,促进肠蠕动,加快肛门排气。术后4 d至出院进行中医辨证营养指导,湿热型患者清淡饮食,忌油腻,气滞血瘀者多进食流质食物,促进消化,脾肾阳虚者注重补充营养,气血两虚者进食易消化食物。
1.3 观察指标(1)护理前后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评分。(2)并发症发生情况。
2.1 生活质量护理前,两组患者QLQ-C30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QLQ-C30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均较前提高,观察组QLQ-C30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LQ-C30评分比较分)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bP<0.05;QLQ-C30—生命质量核心量表。
2.2 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肠瘘、1例肠粘连、3例切口感染、4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9%(9/43);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8%(3/4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2,P=0.056>0.05)。
结肠癌术后患者身体机能常发生较大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常规护理主要围绕疾病本身进行,欠缺综合性和连贯性,患者体验欠佳。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属于综合“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新型护理模式,其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中加强对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干预,通过制定科学、有序、全面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以保障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3]。本研究对观察组结肠癌患者实施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根据患者入院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住院时间轴制作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管理,所有参与的护理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护理技能[4]。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情志护理,通过心理疏导帮助结肠癌患者缓解焦虑。利用中医穴位按摩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调节气血,促进患者康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组患者QLQ-C30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结肠癌患者术后常出现恶心、呕吐等肠道并发症,通过强化穴位按摩可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加快肛门排气,其中内关穴可下降上逆的胃气,按摩足三里可增加肠胃蠕动,促进胆囊收缩。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