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燕,魏喜典,贾红丽,秦新峰,刘兴杰
(巩义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1200)
细菌性腹泻可导致患儿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营养成分,出现脱水[1]。及早确诊并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是改变患儿大便性状,减少大便次数,促进症状消退的关键。对患儿进行粪便标本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分析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包括女70例,男100例,年龄6~12岁,平均(9.2±1.0)岁,患病时间1~7 d,平均(4.2±1.1)d。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例标准纳入标准:(1)患儿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每日>2次),粪便水质增加、便质稀薄,伴有肛门不适、排便紧迫感、大便失禁等;(2)年龄6~12岁。排除标准:(1)真菌性、病毒性或不良饮食引起的腹泻;(2)先天畸形患儿;(3)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3 检测方法(1)病原菌分离、鉴定。采集患儿新鲜粪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接种麦康凯培养基、SS培养基等,置入培养箱(35 ℃)中培养24~48 h,必要时可转种哥伦比亚血培养基,记录培养基病原菌生长情况,对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结合血清凝集试验及生化反应对病原菌进行分类。(2)药敏试验。采用ATB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K-B纸片扩散法检测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
2.1 病原微生物分布17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检出病原菌122株:革兰阴性菌93株,以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见表1。
表1 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n,%)
2.2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41.18%)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38.24%)、氨苄西林(35.2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46.15%)最高,其次为四环素(38.46%)。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53.85%)最高,其次为四环素(46.15%)、氨苄西林(38.46%)。见表2。
表2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n,%)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均为53.57%,对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不耐药。见表3。
表3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n,%)
临床多采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腹泻患儿,但效果欠佳。经验性抗菌药物与患儿体内实际病原菌构成和药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影响患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原菌耐药性,加大治疗难度[2-3]。定期对细菌性腹泻患儿进行病原菌构成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对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在检出的122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株,这与阮静文等[4]研究结果一致。沙门菌、志贺菌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诱发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耐药性发现,沙门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35%以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相关条例规定,对耐药性为30%~50%的抗菌药物,应结合病原菌药敏结果适当选择使用[5]。故对此类患儿应尽可能选取美罗培南、头孢曲松等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本研究发现,志贺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53.8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在50.00%以上,故临床医生不可将此类药物作为细菌性腹泻的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沙门菌、志贺菌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至0,故临床可采用此类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腹泻。
综上所述,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引发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对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不耐药。临床治疗应结合病原菌谱、耐药性分析结果,选取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