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淑娟
(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 手术室,河南 南阳 474400)
胆囊炎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发热等症状,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胆囊炎坏死、穿孔,虽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胆囊炎症状,但术后创伤性大、并发症率高。因此,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细节护理不同于传统护理,其贯穿手术始末,立足于整体护理进程、着眼具体护理细节,再作出细致有针对性的阶段性护理计划。基于此,本研究将细节护理用于胆囊炎患者术后护理中,探讨细节护理对胆囊炎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1—12月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98例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23~77岁,平均(42.91±2.42)岁;病程2个月~2 a,平均(8.03±1.75)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26例;年龄20~75岁,平均(42.46±3.79)岁;病程3个月~1 a,平均(6.54±1.3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右上腹紧张,墨菲征阳性;(3)30%~50%可触及肿大胆囊有压痛;(4)腹部X线摄片胆囊区可见阳性结石;(5)B超查示胆囊增大,壁厚>3.5 mm,内有强光伴声影;(6)CT或MRI显示有胆囊结石;(7)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1)伴有消化系统疾病者;(2)精神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包括健康宣导、病情记录、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具体如下。(1)环境护理。入院时,介绍医院管理细则、设施使用方法、人员配置等情况,让患者熟悉环境,减轻陌生感;保证病房安静整洁,给予舒适的护理环境;开展健康宣教、经验交流会活动,讲解手术知识,推广成功经验,增强患者手术信心。(2)心理护理。加强术前巡访,关注患者情绪,多与其交流,疏导术前紧张、忧虑情绪;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鼓励其参与放松活动,转移注意力。(3)用药护理。规定用药时间、方式、用量,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表现;加强用药期巡视,若出现不适,立即停用并对症治疗。(4)预后护理。及时清洗切口和更换药物,进行抗感染处理;监测并记录患者体温、心率、血糖、血压等生命体征。(5)饮食护理。术前调理患者饮食,搭配合理,增强手术耐受力;术后以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为主,多食应季果蔬,保证营养供给充分,加速免疫功能恢复;忌烟酒、辛辣油腻的食物和过量摄盐。两组均干预1个月,结束时评估护理效果。
1.4 评价指标(1)术后康复指标。记录术后进食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 abbreviated version,WHOQOL-BREF)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部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
2.1 术后康复指标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2.2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急腹症,具有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等特点。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研究指出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存在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改善预后,逐渐被医护人员及患者所认同[4]。但术后患者常出现切口感染,引发患者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合理有效的护理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胆囊炎患者心理消极、生活习惯不良、用药不科学、饮食不健康都影响手术效果,故护理人员应从环境、心理、用药、饮食、预后等方面进行护理。细节护理不同于一般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其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综合主治医生、家属、患者、护理人员的建议,并密切关注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的护理细节[5-6]。该护理过程中定期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记录,加强沟通,力求各个环节达到无缝链接,有利于手术工作的整体化、细致化、标准化。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手术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可缩短胆囊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