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利凤
(济源市人民医院 针灸科,河南 济源 459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起病急、发展快,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多数患者会遗留偏瘫等功能障碍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1-2]。醒脑开窍针刺法用于治疗卒中,可促进患者脑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缺损[3]。悬吊运动训练是利用悬吊装置对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技术。本研究选取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济源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59.64±6.19)岁;病程10~45 d,平均(27.3±8.1)d;脑梗死26例,脑出血14例。针刺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4~74岁,平均(59.45±6.33)岁;病程11~43 d,平均(25.7±7.6)d;脑梗死25例,脑出血15例。两组以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生命体征平稳;(3)伴有偏瘫。排除标准:(1)无法配合治疗及评估;(2)合并其他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3)合并肿瘤。
1.3 干预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供血、控制血压及血脂、营养神经等常规对症治疗。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悬吊运动训练。(1)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耐力训练、肌力训练、步行训练等,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训练6 d。(2)悬吊运动训练:取仰卧位,进行单腿悬挂并维持及动态训练;取俯卧位,进行双腿悬挂并维持训练;训练竖脊肌、臀中肌等肌群,保持腰背肌、躯干稳定性;取仰卧位,悬吊膝关节、臀部、髋部等,进行下肢加强训练;取侧卧位,进行患侧下肢训练;分别取仰卧位骨盆上抬、侧卧位腰椎中立位放置、仰卧位腰椎中立位放置,进行患侧上肢训练。每次40 min,每天1次。
1.3.2针刺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穴位选取:主穴包括人中、三阴交、内关等穴;辅穴包括委中、尺泽、极泉等穴;配穴,下肢偏瘫加太冲、丰隆、足三里、梁丘、解溪、阳陵泉穴,假性球麻痹加完骨、翳风、风池穴,上肢偏瘫加外关、合谷、肩贞、曲池、手三里穴,手指握固加合谷穴,风痰加风池穴,失语加玉液穴。具体操作:先刺内关穴,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刺入约25 mm,留穴1 min;继刺人中穴,采用雀啄泻法,向鼻中隔方向斜刺,刺入约15 mm,针捻转360°直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穴,采用提插补法,针与胫骨后缘皮肤成45°,刺入约25 mm,以下肢3次非自主活动为度;辅穴均选穴于患肢,斜刺,刺入约25 mm。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 d,隔2 d,继续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1)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上肢运动总分0~66分,下肢总分0~34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2)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总分14~56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差。
2.1 Fugl-Meyer评分干预前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较前提高,针刺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2.2 ADL评分干预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均较前降低,针刺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比较分)
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有效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悬吊运动训练是通过对患者进行主动、被动或助力运动治疗,强化非主导侧肢体运动能力、躯干肌肉力量,以提高核心肌群稳定性,改善机体的控制力及平衡能力,增强肌肉力量、机体耐受力[4]。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取人中、内关、三阴交等穴,具有疏通经络、醒脑开窍、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针刺内关能养心安神,疏通气血,理气止痛;针刺人中能通阳泄热,醒脑开窍,通经活络;针刺三阴交能行气活血,补肾滋阴,生髓益脑,疏经通络;针刺委中、极泉、尺泽等辅穴,能疏通经络;针刺完骨、风池、翳风等配穴,能益气通络,通咽利窍[5]。醒脑开窍针刺法通过反复刺激外周感受器,将针刺信息传入中枢神经,兴奋脑细胞,调节乙酰胆碱、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智力、肢体运动功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针刺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可知,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