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探索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在周遭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和探索,从而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游戏。大班幼儿的表达与表现、合作交往、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经过了小、中班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提升,为表演游戏打下了基础。户外表演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游戏之一,在活动前,幼儿会请教师帮忙下载他们感兴趣的故事、音乐等,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童话剧表演,我们认为这是幼儿园童话剧的雏形。幼儿之所以喜欢童话剧表演,一方面是满足了自主探索的需要,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表演内容、道具,进行自主编排和表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剧本创编是创新度很高的活动,不同经验的幼儿都可以表达与众不同的感受而无须与他人比较,更好地提升了幼儿的自信,对幼儿持续自主探究和大胆表现十分有益。
幼儿是天生的游戏家,他们的想法应该是天马行空的,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等原因会扼杀幼儿一部分的想象力和自主意识。如表演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虽然愿意参与表演,但在过程中无论是对话、角色、场景、情节都是比较单一的,没有创新度。幼儿也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更别说将想法付诸行动。
笔者发现,本该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有时会因介入而人为地弱化、冲淡了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过程中,教师想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却因个人能力不足或教师的预设过强,使得教师逐渐变成活动的主导者。虽然我们处在一个教师“放手”的教育大环境下,但由于教师寄予幼儿“演好、演完整”的期待心理,使得童话剧的自主探索表达成为了一场不真实的表演。幼儿是敏锐的,当他们意识到并不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他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就逐渐消失了。
幼儿虽然喜欢表演童话剧,但教师没有引导幼儿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作用下去接触和理解剧本故事,将故事进行内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幼儿童话剧表演经历了一个“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过程。
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引下,我们转变思路,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望、闻、问、切”,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能力生长需要,支持幼儿自主探索表达,最终实现“我要演、我会演”的自主探究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幼儿在童话剧表演活动中能否对剧本进行持续性的自主探索与是否能捕捉兴趣点息息相关。幼儿的兴趣点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但有时只是灵光乍现或是简单地好奇而已。因此我们展开有效观察,并通过切入式交流、主题式话语、互动式架构等途径,探寻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中有价值的“真故事”,从而生成活动。
1.切入式交流,了解幼儿兴趣点。
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是幼儿放松的时刻,利用此时机与幼儿进行闲聊式的谈话与交流。我们以《西游记》为切入点,有目的、针对性地与幼儿进行对话:“谁来说说看,你对《西游记》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或者了解到的《西游记》故事都有哪些?”一系列的提问,激发了幼儿参与谈话的兴趣、表达表现的愿望和再探索的欲望,为童话剧表演时的表达表现作铺垫。同时,在谈话过程中,引导幼儿不断缩小范围,自由地谈一谈自己的前期调查或了解的内容,了解他们的兴趣点,作为探讨剧情、开展游戏的依据。
2.主题式画语,关注幼儿经验点。
教师无法一一聆听幼儿对于《西游记》故事了解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我们利用“西游记剧本”作为媒介,通过画语的形式让幼儿自主记录了解到的《西游记》故事,将记录侧重放在自己探索、发现上,为幼儿搭建一个分享的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倾听幼儿想法的途径。(见图1)
图1 幼儿通过画语自主记录了解到的《西游记》故事
图2 与幼儿共同创设的“西游记”互动板
3.互动式架构,提取幼儿生长点。
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的环境,并持续观察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产生的兴趣点,如:我们在户外表演游戏时创设“西游记互动板”,幼儿可以在游戏开始前翻阅有关西游记的故事,聊一聊想表演的剧本,也可以根据互动板提供的信息进行道具、服饰、场地的选择等。由幼儿自主探索《西游记》故事剧本、道具,架构出属于他们的“新西游记”,这其实就是我们应该抓住的幼儿兴趣点,同时,这也是幼儿能力的生长点。(见图2)
1.摒弃教师主观臆断,倾听幼儿的心声。
在活动前后,我们可以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想创设的剧本。也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提取可操作的线索,鼓励幼儿思考怎样表演,潜移默化地告诉幼儿这就是“剧本”,鼓励幼儿用图画、图示和简单的文字进行记录,生成属于幼儿的剧本。
2.关注幼儿内在成长,了解幼儿表演需求。
幼儿的剧本生成后,鼓励他们围绕剧本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感悟和独特的见解。将活动中的交流分成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时间点,以不同的交流方式唤醒幼儿想要自主探索的愿望,促其内在成长。
(1)活动前——猜想式交流。
活动前,幼儿对刚生成的主题有着许多的猜想和自己的预设,教师将这一空白留给幼儿,鼓励每一位幼儿大胆地说一说、猜一猜,比如: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妖精要怎么演才比较像?需要哪些道具支持?并在互动中找到幼儿自主探索的初步想法,同时清晰地掌握幼儿对该角色的了解程度。
(2)活动中——自问自答式提问。
幼儿在初次活动时,会一边自主探索一边发出疑问,在这一过程中个别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尝试以及在与材料和环境的互动中,解决自己的疑问。另一部分幼儿发现了问题却无法自己解决,这时,教师可以作为同伴间交流的一座桥梁,引导幼儿“小组式”地就地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通过交谈、相互协商进行自主探索。(见图3)
图3 “小组式”就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一次表演游戏时,幼儿通过协商确定了本次表演的童话剧剧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一组幼儿自由讨论角色应该怎么演、需要哪些道具、服饰有什么等问题。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幼儿关于角色的小想法。A 说:“我觉得表演妖精一定要阴险狡诈,还要很妖!”B 问道:“那怎么同时表现这两个方面呢?”C 说:“阴险狡诈的眼神是不一样的,当中可以翻翻白眼。”A 说:“对,没错,然后妖精的衣服一定是很漂亮的。”B 说道:“我们可以去道具区用丝巾重新装饰,比如在上面贴一些漂亮的装饰品,然后围在身上,就很妖艳了。”大家都同意这个想法。
(3)活动后——启发式提问。
幼儿在探索后有太多的活动经验和体会想要分享。为了让幼儿自主探索的想法延续下去,教师巧妙设疑,不预设问题和答案,小小“引”一下,帮助幼儿探讨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让幼儿参与进来,跟着幼儿的思路去提问,引发幼儿的自主思考。
综上,我们采用了更多样的引导方式,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助推幼儿在童话剧中大胆设想剧情、自主采用道具、积极创新剧情,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的艺术经验感受和表现能力。
每个幼儿是不同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而教师单一的引导方式会导致幼儿无法完整地表现自我探索的方向,因此我们利用多种手段助推幼儿富有个性、多元化的自我探索的表达。
1.材料按需投放,支持幼儿思考操作。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亲身体验、感受的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索,他们更喜欢使用中、低结构材料,于是教师鼓励幼儿思考并自主收集许多干净的中、低结构材料,并实现常用常换、时用时新。
根据幼儿的需要,我们在道具区投放了布料、丝巾、瓶盖等废旧材料,幼儿会根据角色需要自主来到道具区进行制作。一直热衷于表演的A 在一次表演游戏时来到了道具区,她从材料柜中选择了布料、瓶盖、丝巾等材料,然后拿起剪刀从一大块布料上剪下一朵朵的小花,接着用双面胶将这些小花有规律地粘贴到丝巾上,再用不同颜色的瓶盖继续贴在丝巾上作装饰。我对她的行为产生了好奇,于是问道:“你在做什么呀?”她向我解释道:“老师,我在做妖精的衣服呢。你看这条丝巾上什么都没有,体现不出妖精的美艳,我就把这些小花和瓶盖贴上去。”
我们在材料区提供了很多低结构的纸筒,幼儿也利用了起来。一天的表演游戏中,几个幼儿吵吵闹闹地来到材料区,选择了长短不一的纸筒,边商量边搭建。过了一会,纸筒整齐地排在了舞台两侧,原来他们是在搭建舞台,为演出做准备。
2.肯定多元探索,促进幼儿经验共享。
(1)探索多场地表演。
每位幼儿拥有的经验存在差异,因而无法保证他们之间对活动的想法和探索方式都相同,我们接纳和鼓励幼儿有不同的探索方式,不一样的经验可以更强烈地引发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幼儿在自主排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他们会利用碎片时间,选择不同的场地,有些选择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排练,有些喜欢留在教室里排练,我们都给予尊重和支持。
(2)交流共享表演经验。
有些幼儿在表演时表情、动作、表达十分到位,这是鲜明的表演优势。我们采用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幼儿的表现,与大家分享交流,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同龄伙伴不同的表达与表现,互相学习,提高表演技能。
当童话剧表演开展到一定程度时,总会因幼儿的经验以及材料的限制而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尝试运用表演拓展幼儿经验,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1.班内周周演——现幼儿特长。
每个班都有小舞台区域,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来扮演,“班内周周演”的小型舞台,能让教师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在童话剧表演中的表现,并且通过表扬和鼓励帮助幼儿获得游戏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2.年级月月演——展团体风貌。
当幼儿参与了多次表演活动后,对活动中的材料、空间、环境都非常熟悉了,此时询问幼儿对已有活动设置的想法,并顺应、支持幼儿的需要,尝试一点小小的变化,丰富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在其他班级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帮助其自主探索上也迈出更大的一步。(见图4)
图4 幼儿进行班级间巡演
图5 校际半年演
3.校际半年演——促综合素养。
将童话剧通过大舞台的形式让每位幼儿的自身才艺得到大胆展现。在真正的舞台上表演的幼儿认真投入,在掌声中建立自信,不但表演素养得到提升,更得到了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自我意识等多领域能力的锻炼,为社会性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见图5)
在童话剧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细心观察并帮助幼儿选择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聚焦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多元的教育方式,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探索创造的愿望,鼓励幼儿个性化、多样化的表达。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幼儿是喜欢童话剧表演的,教师和家长都能感受到他们在活动中的愉悦和自主。我们将幼儿感兴趣的元素融入幼儿的童话剧活动中,搭建“望、闻、问、切”四部曲,推陈出新,让大班童话剧表演玩转出不同的韵味,渗透着“寓教于乐”的育儿新理念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