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彩 魏映华 陈细英 胡瑞霞
(东莞市望牛墩医院妇产科 东莞 523200)
胎膜早破情况多发于产妇生产前,主要是指产妇胎膜提前出现破裂现象,这种现象极易致使产妇羊水过早流失,对产妇的正常分娩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胎儿的健康[1]。当前临床上针对足月头位衔接胎膜早破的产妇,多要求产妇卧床休息,垫高其臀部位置进行改善和治疗,但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需要依据胎儿的月份以及实际状态对选择最适宜的产妇待产体位,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的待产体位对足月头位衔接胎膜早破孕妇分娩结局影响,并将详情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妇,以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3.67±1.18)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67±0.52)周;产妇取高臀卧位体位待产。研究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4.33±1.48)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23±0.61)周;产妇取自由体位待产。两组产妇均已经B超检查确诊为单胎,均与正常分娩标准相符,正常头位衔接,胎儿以及产妇各身体指标均为正常,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经对比两组产妇在基础资料上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实施对比。
上述所有产妇均进行一致的产前指导,在其基础上参照组取高臀体位待产,待产过程中可采用左侧卧或平卧姿势躺于产床上,产床尾部需上调20°。 研究组产妇取自由体位待产,对产妇体位无任何要求,产妇可以进行自由蹲、躺、坐以及卧姿势,检查产妇宫口全开后,指导产妇躺在产床上做好生产准备。待产过程中严密监控每一位产妇以及胎儿的情况和产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及各个产程所用的时间。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98.00%,参照组为82.00%,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和第三产程所用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第二产程所用的时间则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产妇各个产程所用的时间
胎膜早破是产妇围产期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这一并发症会对母婴双方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引发产妇出现胎膜早破并发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妇子宫颈功能异常,于非妊娠状态下,其子宫颈内口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往8.0号持续扩张,临床症状表现为内口松弛或峡部欠缺;(2)胎膜不正常发育,孕妇抽烟或者孕早期维生素C不足是导致胎膜不正常发育的主要原因;(3)相关研究显示,产妇胎膜早破与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导致产妇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最终引发产妇胎膜早破;(4)产妇宫腔内部压力出现异常,多存在于头盆不及胎位异常等情况中发生,压力增大则是因双胎妊娠、剧烈咳嗽、排便困难以及羊水过多等方面的影响[2]。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对产妇产程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羊水流出过量会限制产妇活动,如果母体在这个时候发动宫缩,胎体被肌肉紧迫包裹对脐带和胎盘造成严重挤压,导致胎儿供血不足,胎头旋转受到阻碍,减慢胎先露下降速度,增加产妇产程所用的时间;如果产妇宫壁将胎体紧紧裹住,则会对血液正常循环造成影响,引发胎儿宫内窘迫,提升剖宫产的几率[3]。
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中,针对足月头位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的特殊情况,多会采用让产妇卧床休息,并将产妇臀位适当上抬的方式降低产妇羊水流失量,且要求孕妇的大小便也必须在床上完成,但是这种方式由于要抬高孕妇的臀部,极容易致使胎儿的头部无法更好地与孕妇宫颈紧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孕妇的宫缩;而且产妇长时间卧床,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导致孕妇发生其他相关的并发症,例如尿潴留、宫缩发动障碍等[4]。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8.00%,参照组自然分娩率为82.00%,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在产程用时方面,两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三产程所用的时间无明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在第二产程所用的时间则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取自由体位待产对足月头位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自然分娩会产生积极影响,且该体位胎头和宫颈可更紧密接触,有效地减少了产妇羊水过多流失的情况。因此,针对妊娠足月、先露为头且胎头已衔接胎膜早破的产妇,待产采取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其总产程时间,降低会阴侧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综上所述,足月头位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采取自由体位待产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其他体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