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静
(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 周口 466099)
乳牙龋病是临床常见口腔疾病之一,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高、发病早等特点,自觉症状不明显,龋齿多发、龋蚀范围广,且龋蚀发展速度快,严重则导致牙体结构崩解,故合理有效地预防乳牙龋病显得尤为重要[1~2]。 本文对乳牙龋病预防使用窝沟封闭术与预防性树脂充填术,观察其临床使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实施口腔健康检查学龄前儿童80例,按随机数表法依次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81±0.57)岁;受试牙54颗,其中上颌牙25颗,下颌牙29颗。对照组20例,女20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69±0.50)岁;受试牙54颗,其中上颌牙24颗,下颌牙30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材料采用3M光固化流动树脂、3M自酸蚀粘黏剂,使用慢速小球和高速小球钻去除乳牙龋齿中牙腐质,清水清理并干燥,龋齿内涂3M自酸蚀粘黏剂,窝洞使用3M光固化流动树脂填充,光照30~40s,最后检查,必要时可调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窝沟封闭术。材料采用3M窝沟封闭剂,待预防性树脂充填术及表面固化均完成后,其表面使用3M窝沟封闭剂充填,最后检查,必要时可调磨。
1.2.2随访情况
两组儿童及监护人均接受口腔卫生宣教,并实施为期18月(截止至2019年1月)随访调查,儿童监护人在随访周期内来院复诊,2月/次。检查期间记录儿童耗材情况、防龋效果、患龋情况等,并询问是否存在不适之感。
观察两组儿童治疗后6、12、18月封闭剂保存情况、患龋及龋均情况,相关诊断标准均参照《儿童口腔医学》[3]中标准拟定。
两组患者治疗6、12月,密封剂保存情况相当(P>0.05);观察组治疗18月,密封保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随访期间密封剂保存情况比较(颗)
观察组儿童随访18月,患龋率、龋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随访18月龋齿发病率比较
乳牙龋病在儿童各时期均有发生,每颗牙齿窝沟深浅不一且形状各异,易导致食物残渣留存,为细菌生长及繁殖提供场所,且低龄儿童处于口腔习惯养成阶段,故乳牙龋病发生率较高[4]。现阶段,乳牙龋病治疗主要以终止病变过程为主,包括药物及手术两种治疗方案,其中填充治疗作为手术治疗之一,对乳牙龋病预防效果较好。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是一项在封闭剂研究和应用中发展的保存修复方法,先除去儿童牙本质、龋齿牙釉质,再根据龋损大小进行修复并填充早期窝沟龋,并将封闭剂涂于牙合面,进而有效预防乳牙龋病。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将两种抗龋技术联合,能有效延长封闭剂保存时间,同时降低儿童患龋率及龋均值,这与李海峰研究结果相似,预防性树脂充填术联合窝沟封闭术能有效降低漏隙风险,增加预防能力。
综上所述,乳牙龋病预防使用窝沟封闭术联合预防性树脂充填术,能提高封闭剂保存时间,降低患龋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