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
( 无锡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对于耳鸣患者而言,合并表现出听力损害的概率较为显著,但是选择常规纯音测听方法对此类患者完成检测后发现,部分耳鸣患者表现为听阈正常,对此为了对此类患者早期是否呈现出的听力损害的现象加以明确,需要合理展开半倍频程频率测试工作[1]。本次研究将探究选择半倍频程频率测试方法对常规倍频程纯音测听后显示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以下简称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进行检测后获得的临床结果,以对其听力损害情况进行充分明确,利于耳鸣患者的早期有效治疗。
选择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60 例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间段选择60 例健康者作为比照组;实验组(60 例):男27 例,女33 例;年龄分布范围为19 岁~29 岁,平均年龄为(25.29±2.25)岁;病程分布范围为3d ~13 年,平均病程为(5.29±1.25)年;比照组(60例):男25 例,女35 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1 岁~30 岁,平均年龄为(25.32±2.7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
对于实验组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以及比照组健康者,于临床均展开半倍频程频率测试操作。安排专业人员在对两组检测对象完成常规纯音测听后,合理展开半倍频程频率测试操作,主要添加0.75KHz、1.50KHz、3.00KHz 以及6.00KHz 几方面展开。就最终早期听力损害检测结果展开对比。
观察对比两组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的早期听力正常率。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60 例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完成半倍频程频率测试后,正常39 例(65.00%);比照组60 例健康者中,正常59 例(98.33%);最终发现,实验组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听力正常率(65.00%)低于比照组(98.33%)(P<0.05),见表。
耳鸣作为发生率具有显著特点的一种耳科疾病症状,因为在疾病机制以及发病原因等方面均呈现出复杂性特点,所以无法获得顺利的诊治结果[2]。对于此类患者通常选择常规纯音测听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但是此种方法往往对于早期听力损害无法充分明确,从而导致系列早期损害的耳鸣患者完成检测后,仍然获得听阈无异常结果,进而为患者自身埋下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针对耳鸣疾病展开临床检测工作[3]。
对于耳鸣患者早期表现出的听力损害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①主要呈现出高频损害的现象,分析同患者耳蜗底转外毛细胞受到损害表现出显著相关性[4]。对于人耳蜗底转基底膜而言,其主要对高频声波刺激进行感受,对于外界环境变化,此位置的毛细胞表现出敏感性较为显著,从而因为外界环境的系列影响,往往对其造成损害,进而表现出高频损害的现象,之后逐渐表现出中低频损害的现象。②对于听力损害程度进行分析,主要为30dBHL ~50dBHL,并且主要呈现出轻度异常的现象,主要在单个频率上出现,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察觉难度。③对于听力异常频率同耳鸣频率表现出的一致性显著[5]。
表 两组半倍频程频率检测结果临床对比 [n(%)]
半倍频程频率测试方法的有效应用,对于耳鸣患者早期察觉难度较高的听力损害可以充分明确。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60 例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完成半倍频程频率测试后,正常患者39 例(65.00%);比照组60 例健康者中,正常患者59例(98.33%);最终发现,实验组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听力正常率(65.00%)低于比照组(98.33%)明显,从而证明半倍频程频率测试的有效开展,在检出耳鸣患者早期损害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对于潜在耳蜗病变可以充分明确,进一步说明对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展开半倍频程频率测试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常规倍频程纯音测听后显示听阈无异常耳鸣患者于临床接受半倍频程频率测试,对于早期听力损害情况可以充分明确,从而早期发现耳蜗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