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在《弱传播》一书中指出,舆论的本质就是争夺关注与争取认同,争夺关注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认同。认同度的大小最终体现在人口数上。现实世界的弱者,一定是人口数多的一方。舆论要争取更高的认同度,就必须往弱的方向运动与靠近。依照这一理论,检察新闻宣传怎么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同?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弱传播的内在规律,学会使用弱传播的“常规武器”。在此以最高检影视中心拍摄的两部检察公益诉讼题材的微电影《老树》和《古寨新传》为例,探讨一下检察新闻宣传怎么在弱传播中取得战功。
道理是强者的工具,情感是弱者的武器,而舆论世界就是一个情感世界。很久之后,一部好电影还能让你记住什么?主人公叫啥?忘了;讲的是啥事?也不记得了。但是,里面那个父亲真牛,因为对女儿的爱,扭转了时空!里面那个哥哥真够意思,为了弟弟一家,与歹徒同归于尽!这些,你肯定记住了。是的,舆论世界里最硬核的武器就是情感。
《老树》的故事原型是一起真实案件,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阻止了毁林开发别墅的商业项目。办案一定是一个理性严谨的故事,在舆论传播的世界里,这个原型有点弱。必须要找到打动人的情感内核!编剧来到案发当地的村庄,发现村周围有很多歪长着的大树,有些树还缠着红丝带,树根下面供着香。村民说,台风登陆时,这些树挡住了风,村里人敬树如敬神。
这就是《老树》的情感内核:老树多次在台风登陆时保护了村子,深受村民敬爱。黑心开发商骗村民签订共同开发土地协议,老树在地块之中。要伐倒老树时,村民觉醒,跟开发商动手对峙,不惜性命保护老树。这是最朴素的报恩的情感,人人都能理解。村民最无助的时候,检察官出手,通过检察公益诉讼,解决之前村民掉入的法律陷阱。公益诉讼真棒!情感真好使!《老树》后来获得了很多微电影节的奖项,得到的一致认可是让人看得懂、记得住。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著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指出,群体是不理性的,是冲动的,是很容易被激情点燃的。道理要传播,就要借助情感的翅膀。被感动了,你说的都对,跟我是一伙的,你说得好有道理。似乎看起来不难,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创作者们反思《老树》,觉得还有很多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把情感做到极致,没有把情感的发展做好铺垫。老树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戏只是靠两场对话,为了交代别的情节,没有把感情的戏份做足。如何找到检察故事中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考验的是创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如何把检察故事中动人的情感铺垫好,考验的是创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提炼能力。
舆论是轻的世界,它和现实世界在轻重的权衡上基本倒置,现实生活中重要的,轻世界往往认为不重要;现实生活中不重要的,轻世界却可能认为很重要。还记得网络上“表哥”的翻车往事吗?还记得事故现场“微笑哥”的表情包吗?比起势大力沉的事件本身,它们都是轻的,但是,它们随风飞起,那些沉的东西,沉入了舆论的大海深处。还记得“首席诘问保安小哥”获赞过亿的短视频吗?还记得“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的网络行动吗?舆论场自有轻重划分规则。
《古寨新传》的策划期间,曾有一次关于演员选择的争论。于月仙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但她更是以“谢大脚”的喜剧形象为人所熟知。《古寨新传》里有个心机很深的反面角色,要不要请于月仙来演绎这个人物,创作团队分歧很大。有人觉得形象不符,导致观众出戏。有人觉得有话题性,会给宣传引流。最后领导一锤定音,就用“谢大脚”演坏人。最后证明,选对了。
现实生活中觉得不重要的,舆论世界觉得很重要。“谢大脚”演坏人的轻话题飞起来了。但是,这种起飞不是鸡毛飞上天的起飞,因为“谢大脚”演的坏人被打败了,被谁打败了?被检察官打败了,被公益诉讼戳穿了!这种起飞是花粉一样的起飞,是种子一样的起飞。这种起飞把有价值的东西传播了出去。
网友热评《人民的名义》里一直“植物人”到结局的陈海,说他演得最轻松。
《老树》就请“陈海”出山,演办理公益诉讼的检察官,就叫《“陈海”终于醒过来了,办的是这样一个案件》。轻吗?真的很轻,轻到迅速飞起,引发热议!
讲故事的能力在现实世界和舆论世界里一样好使。必须有个精彩的故事,《古寨新传》的原型是一系列非常有创新的公益诉讼案件。检察机关把保护传统村落纳入“公益诉讼等外探索”的范围,这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但具体案件的办理是走访调查,走访调查,走访调查……真是枯燥重复。编剧在采风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苗族村寨,被称为“蚩尤魂系”,传说山上有蚩尤的墓地。好吧,就用一个有着蚩尤传说的古寨,用个体叙述来表达普通经验。创作团队给检察官找来了对手——坏人“谢大脚”。再给故事加点料,于是,又有了“虎魄刀”残片的神奇现世,村民们为了寻找“虎魄刀”残片纷纷自拆老屋,一个为帮助古寨脱贫而去的当代检察官出现了……这样的故事,你不想看吗?
好故事是用腿走出来的,不是用脑袋想出来的。《古寨新传》成片短短15 分钟,剧本3000 字,但前期采风团队三赴贵州黔东南地区,采访数十名办案检察官,走遍黔东南州。他们要事实,要数据,同样也要感受,要体会,要观察。
好故事是生活提炼出来的,不是桥段拼接出来的。真实自有千钧力,算法和数据说,人喜欢什么故事是有规律的,但只有生活提炼出来的故事才是独一无二的。桥段说,我们就是永恒的原型故事中拆解下来的零件,但光把桥段拼接在一起是缺少灵魂的,检察好故事一定要把办案检察官拉入主创团队。《古寨新传》的第二编剧是黔东南州雷山县检察院郭苏斌检察长,策划团队的主创有贵州省检察院宣传处处长李波。蚩尤魂系的故事是李波处长讲的,“虎魄刀”的点子是郭苏斌检察长出的。其实,每一位办案检察官都有创作的欲望,为了检察事业,大家一起来,就保证了故事的扎实。
最后,探讨一下检察题材微电影在舆论谱系中的定位。按照《弱传播》关于舆论的谱系分类,大致分为主流舆论、次主流舆论、弱主流舆论、外主流舆论、反主流舆论。检察题材的微电影应该在次主流舆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次主流舆论是最活跃的舆论,它要有点“小小的叛逆”。小小的叛逆可以是价值主流、表达叛逆。这启示我们要在绷紧政治正确这个基本弦的前提下,在表达的层面上,多想一步,再想一步。小小的叛逆也可以是次主流舆论场的主流人物。这启示我们在选取故事主角的维度上,多想一想,检察官作为主角一定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吗?小小的叛逆还可以是主流舆论场的次主流人物,他们个性的反叛,让其传播的主流价值更具魅力。这启示我们在塑造主角光环的时候,未必要塑造主角人性层面的“高大全”,而要观众自己认同经过论证的价值。
观点速递
基层善治与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可以说是网格化管理与媒体报道传播结合的交汇点。一方面,媒体通过与有关机构合作,能够将更多关系社群民生的数据信息借助移动端有效传递给社区居民;另一方面,媒体通过对社区宣传的影响,在社群需求与群防群治所需上,及时进行适用于不同社区人群的个性宣传展示,形成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与社区沟通对话的传播引导功能。
——禹亚楠,《新闻世界》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