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峰
2019 年度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共有105 件,摄影作品14 件,占获奖总数的13.3%,其中一等奖2 幅(组),二等奖4 组,三等奖8 幅(组)。从作品形式上看,14件优秀摄影作品中,单照2件,组照12件,组照占据绝对优势。从题材领域上看,森林消防领域1 件,法院系统1 件,司法系统(含律师)2 件,公安系统10 件,涉及交巡警、治安警、维和警察、禁毒警、边防警、法医等。这说明,公安工作更容易出画面,更容易出作品。从媒体层级上看,14件优秀摄影作品中,中央媒体6件,分别是新华社2 件、法治日报2 件、人民公安报2 件,地方媒体8 件,由浙江、重庆、辽宁、安徽、广东、山东、江苏、贵州摘得。从刊发媒体上看,14件优秀摄影作品中,发于纸媒的9件、网络媒体的5件,纸媒占据明显优势。
纵观优秀摄影作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一是生动自然。生动自然是纪实摄影的最高境界。记录便是纪实摄影的第一使命。在记录性与专业性之间,通常是先拍下来再说,有时候宁愿牺牲一些技术。因为有些瞬间,转瞬即逝,不可复制。14幅优秀摄影作品,画面真实鲜活,很多作品难得一见。通过一组图片,可以生动、直观、快速地了解一个行业。如《夜入高黎贡山设伏 擒获企图绕卡人员》,民警奔跑的身影,给人以速度和千钧一发之感,画面有张力、震撼力。虽然像素和画质差了一点,但瑕不掩瑜。
二是真情实感。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情得人心。摄影不仅仅是技术流,更是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相比于冷冰冰的技术,真实的场景,真情的流露,往往更容易打动读者。打动自己的场景,一定能打动别人。14幅优秀摄影作品都饱含着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浓缩着对拍摄对象的崇高致意。如《你们平安归来的样子,真美!安徽首批成建制维和警察凯旋》作品中,小男孩抱着许久未见的警察爸爸,眼神中的倔强、委屈、坚强,直击人心,无声胜有声。
三是拍摄难度高。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美图泛滥,人们的审美得到空前的提高,对专业摄影提出了更高期待。因此,没有见过的场景、没有拍过的题材、没有想到的角度,才能取得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14幅优秀摄影作品,不少是夜景,多数是办案一线,拍摄风险大,人身危险性高,不确定因素多,摄影师根本来不及确定机位、调整参数,通常是凭着直觉、经验和本能,去按下快门。对于这类抓拍作品,显然不能和摆拍作品相提并论,更不能和沙龙摄影等量齐观。
四是传递正能量。政法机关处于直面社会矛盾和违法犯罪的第一线,工作风险高、难度大,极度艰苦。14幅优秀摄影作品,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政法各部门履职瞬间,展现了政法干警的使命担当。看后,不仅如临其境,更因此具象,有助于在内心树立政法干警良好形象。
读图时代,一图胜千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往往是先看图,对自己感兴趣的,再深入研究文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媒体从业人员,要了解传播生态,把握传播规律,主动适应读者阅读习惯。通过分析这14件优秀摄影作品,获得四点启示:
一是尽早补上摄影人才匮乏的短板。这些年,不少媒体裁撤了摄影部,专职摄影记者匮乏,新闻图片成为“老大难”问题,甚至导致政法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中“销声匿迹”。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新闻摄影人才培养,健全激励机制,尽快补齐短板,实现纸媒宣传与可视化传播的齐头并进。
二是新闻摄影要走专业化之路。新闻摄影是纪实摄影,要求作品还原现场、内容真实、杜绝PS。一个好的摄影作品,内容和形式都要做到专业。具体可用48 个字概括——视觉语言,鲜明突出,生动自然;适度摆拍,提倡抓拍,表达情感;突出主题,避免重复,推崇创新;深度报道,记录历史,展示亮点。真正有志于摄影事业的人,应该从虚假的影像繁荣和功利的摄影取向中抽身,真正沉下心去,把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语言、作为一种人生修行去敬畏、去践行。
三是文字编辑要强化摄影思维。一张好的图片,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定着传播效果和作品价值。要扭转以往的一个思维定式——认为摄影作品是文字的“配图”,可有可无。一个“配”字,贬低了图的重要性,也凸显了编辑的任性。对文字见长的编辑而言,大多摄影思维欠缺,往往凭自身对摄影的理解来取舍作品,这是危险的。完美的编辑要与摄影记者互动协作,二者共同催生一张伟大的报纸。
四是新闻摄影要有受众思维。纵观政法媒体日常的摄影,更多的是宣传。宣传的对象是大众,自然也要以大众的眼光去选片,而不能陷入条线思维和本位主义。因此,日常新闻摄影要做到专业摄影与大众审美的平衡,不可能完全从摄影角度去取舍,而要考虑大众的接受度、专业的契合度、效果的美誉度。从宣传的角度看,好照片自己会说话,能够用图片表现的,就不要借助于文字。摄影师要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拍摄,读者关注什么就拍摄什么。专业摄影师同时还肩负着引导大众审美和提升专业鉴赏能力的天然职责,这种引导有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方法。
最后对评审提一点建议:评选中,单照、组照要兼顾。组照有大场景,有特写,形式多样,信息量大,但应当看到,单照更见功底,一张图能交代的,就不要用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