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察工作报道获中国新闻奖说起

2020-02-25 23:18:25谢文英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榕江县侗寨镇政府

■谢文英

翻看以往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检察工作报道其实很难触碰到这个奖项。但是,今年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出现了两篇,一篇是笔者采写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另一篇是法治日报记者采写的“一号检察建议”。从无到有的变化传递了一个信号——检察工作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提起公益诉讼后,齐抓共管的力度出来了》刊发在2019年5月13日《检察日报》第五版。在此分享一下这篇文章的采写心得。

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

2019年3月7日,《检察日报》头版刊发了《保护侗寨 留住乡愁(主题) 贵州榕江:保护传统村落行政公益诉讼案宣判(副题)》。这篇600 多字的消息传递了大量信息——

榕江县栽麻镇境内的传统村落宰荡侗寨和归柳侗寨,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翻修旧房、新建住房等处于无序状态,乱搭乱建、违法占地、占用河道建房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遭受严重破坏。2018 年5 月7 日,榕江县检察院向栽麻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两个月后,宰荡、归柳两个侗寨遭受严重破坏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同年12 月28 日,榕江县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支持了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

村民为什么都在翻修旧房?是政府不阻止村民乱搭乱建,还是没有能力阻止?对检察建议置之不理,是因为不知道公益诉讼是什么,还是在工作上另有苦衷?案件宣判后,栽麻镇政府怎样开展后续整改工作,村民买不买政府的账呢?“传统村落”并不在公益诉讼的“等”内范围,对于“等”外探索当时还没有明确意见,当地检察机关是如何推进“等”外探索,并获得法院支持的?

反复阅读这篇消息后,笔者心里打了一串问号。跟部门主任汇报了选题,表示希望到当地采访这件全国首例保护传统村落公益诉讼案。

对栽麻镇政府的采访是怎样突破的

动身采访之前,要做好“攻略”。比如,采访次序的安排,是先去榕江县检察院采访,还是先去采访被告上法庭的栽麻镇党委书记吴述峰?吴述峰不愿接受采访怎么办?还有那些侗寨,最好能去亲眼看看村民改建的情况,听村民说说他们的想法。

从地图上大致测算了一下行程,每一地相隔距离都不近,而且到镇里的公共交通几乎没有,靠一己之力很难在三天时间完成采访任务。我先与贵州记者站取得联系,说明采访意图,他们表示可以联系榕江县检察院,把我直接送到栽麻镇采访。同榕江县检察院的联系非常顺利,他们介绍了大量推进“等”外探索的经验,并且提供了吴述峰的联系电话。

根据掌握的素材,我把这次采访的重点放在了栽麻镇政府这边。毕竟是全国首例保护传统村落公益诉讼案的被告,其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笔者与吴述峰通电话后,说明采访目的不是要写批评报道,而是想把事件中的诸多疑问弄清楚,希望到当地听他说说心里话。手机里传来非常年轻的声音,洪亮而且干脆。他还主动提出要带着笔者去看看侗寨的变化。直觉告诉我,吴述峰是个能力强、做事爽快的人。

在榕江县检察院的采访,一顿食堂工作餐的时间就完成了。采访中的一个细节让我不得不在紧张的行程中又增加了一项,去贵州省黔东南州检察院。虽然公益诉讼是榕江县检察院提起的,但是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行动的思路是黔东南州检察院检察长陈继忠确定的。从栽麻镇到黔东南州开车要五六个小时,只好压缩去栽麻镇的行程,把最后一天挤出来到黔东南州去。

怎样捕捉真实的内心感受

到达栽麻镇政府已经临近中午,党委书记吴述峰和镇长杨兴沼一起接受采访。会议室里摆放着整改材料,以及到侗寨拍摄的整改前后对比的照片,两人还都准备了发言稿。

“坐在被告席上,压力特别大,镇里把这么好的资源交给我们,我们给政府丢脸了。”吴述峰自责地叹着气。“那时镇上的脱贫攻坚任务紧,又加上人事刚刚变动,信息报送不及时,没对接好。”镇长杨兴沼在半年之后仍清楚记得接到起诉书的时间,是2018 年12 月28 日。“那一刻很震惊,我们每天都在保护传统村落,怎么还被起诉了?”杨兴沼苦笑着。看着两个陷入痛苦的采访对象,担心这样问下去效果不好,笔者就提议去侗寨看看他们的脱贫成果,话题的转移让大家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眼前的原生态风貌真是美不胜收,让笔者恍惚是在旅游途中。偶尔看到村民,镇长和书记都会上前主动打招呼,用土话跟村民聊着好像是家里脱贫的情况。镇长和书记热情介绍了侗寨人的风俗和他们主要推进的写生基地,以写生基地发展民宿、带动村民脱贫,是贵州省榕江县栽麻镇政府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抓手。

说到扶贫项目,两人互相补充介绍。镇党委和政府积极探索“党支部+文创+古村落保护与振兴”的旅游扶贫新模式,通过吸引省内外众多美术师生、艺术家慕名前来写生,努力培育侗族大歌、侗布创艺等民族文化产品,健全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机制协调共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两个人全力投入。没想到,一心想的是保护传统村落,带着村民脱贫,却因为一时疏忽坐上了被告席。能够理解,这也是两个人特别委屈的地方。

这时,刚好有几辆面包车载着240 多名前来写生的大学生到这里,村民们有秩序地领着学生到自家的木屋住下。笔者跟着书记和镇长来到一处写生基地,隔楼对面刚好是村民杨井忠家,新翻建的混凝土小楼因为干燥、亮堂,很受学生欢迎。然而,写生基地的老板却忧心忡忡地说,“镇长,这两年村里的路越修越宽,城里的建材也运了进来,再这样改下去,传统村落的原生风貌就没有了!”这时带着学生上楼的领队张老师接过话茬说,“以后水泥电线杆、水泥路这样的东西多了,我们就不会再来了。千里迢迢带学生到这里写生,看中的就是整个村落的原生风貌。”

笔者注意到,此时的吴述峰和杨镇长只是听,一言不发。返回途中笔者问他们,是不是把传统村落里改建的砖瓦房拆了、恢复成木屋,就是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他们说,没有发展就没有传承,传统村落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在的木屋也已经不是传统村落的原始状态。保护传统村落,还要尊重村民的意愿,理解他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从他们的回答中能够感受到,对于村民渴望从潮湿阴暗的木屋搬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的想法他们是理解的,支持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问题在于,面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如何找准平衡点。

打动评委靠什么

在一处刚刚拆除的架在河上的违建前,吴述峰抢着介绍说,“乡镇级政府没有执法权,看到违建只能劝阻和教育村民。自从法院判决之后大不一样了,在讨论如何拆除归柳侗寨几座架在河上的违建时,各职能部门积极回应,一天之内顺利拆除。”吴述峰笑着说,被告席没白坐。公益诉讼之后,明显感觉到“齐抓共管的力度出来了”。现在各部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被激发出来了,大家都清楚自己的职能,谁不积极履职,下一次坐在被告席上的就是谁。这番话道出了检察公益诉讼的成效和意义。

笔者注意到,大利侗寨的民居不仅宽敞明亮,而且电视机、洗衣机一应俱全,卫生间铺了瓷砖,还装上了电热水器。不过房屋的外观还是传统木结构。吴述峰说,他们正是想套用这个思路解决归柳和宰荡侗寨的民居改建复原问题。请专业设计机构结合两个侗寨的自然风貌特点,设计“建房导则”,让村民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房屋改建的样式。费用则由三方分担:村民自己出一点,政府拿一点,企业贡献一点。

截至发稿,笔者向吴述峰询问了最新进展,他说,“建房导则”已经通过多方审核并提供给村民,归柳和宰荡侗寨的大多数村民接受了镇政府提出的三方分担费用的建议,接下来,他们将根据自己的喜好改建民居。

写到这里,采访的全过程也就介绍完了。其实,跟大家采写的所有报道一样,这确实是一篇很普通的稿件。之所以会打动评委,我想评委们在文章中不仅看到了真实的人物和故事,而且感受到了检察公益诉讼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榕江县侗寨镇政府
橙香满园
陈尚富诗歌欣赏
河北画报(2020年12期)2020-12-10 10:36:14
盛装的苗女
乡村地理(2020年4期)2020-09-10 07:22:44
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式捐赠
民族文化有传人
肇兴侗寨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34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50
镇政府:拖欠赔偿失诚信
财政监督(2018年3期)2018-03-06 05:16:36
榕江冬日脐橙黄
侗寨里的斗牛舞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11-10 0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