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昆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文字评论”作品共计19 件,包括1 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和10个三等奖。而在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中,“文字评论”获奖作品只有13个,包括1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和6个三等奖。为何会一下子增加6 个?原因在于以往单独颁发的“网络评论”此次并入了“文字评论”。从第十六届(2006年)开始设置,至第二十九届(2019年)最后颁发,“网络评论”正式成为历史。
“网络评论”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消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众所周知,网络评论不仅可以是文字、音频或视频,还可以是多种媒体形态的任意组合。在互联网已经融入日常生活的当下,再保留“网络评论”这样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这也表明,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全媒体传播渐成体系的今天,新闻产品的发布平台不应该再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内容生产的守正与创新或许才是更值得关注的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评述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文字评论”获奖作品,探讨全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向,也就具有了更为普遍的现实意义。
对新闻评论来说,选题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很多情况下,一个好的、适宜的选题,能对文章写作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选题越成功,则新闻评论写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选题越失败,则新闻评论写作的困难就越大,甚至变成了自我为难。因此人们才会说“题好一半文”。选题好了,新闻评论就完成了一半,甚至是一大半。
这些年来,中国新闻奖“文字评论”特等奖无一例外由《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获得。今年的特等奖也是任仲平文章《初心铸就千秋伟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下)》。该文以初心使命为纲,论述“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文章以8533 字的篇幅,将新中国的70 年放在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来写,如此沉稳大气,视野如此广阔,凝聚了《人民日报》编辑部的集体智慧。网友留言评价“字字家国情怀,句句时代潮音”“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激发了亿万网友接续奋斗的壮志豪情”,从这些评价中亦能感受到选题之宏大。
事实上,作为国家级的新闻奖,中国新闻奖要奖励的评论作品,当然应该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发表观点。因此,不只是上述任仲平文章,从《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止暴制乱,香港需要穿云破雾再出发》《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青少年的精神依靠》这些评论作品的标题上,我们都能知道什么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议题。《解放思想,首先得有思想》《问责不能泛化简单化》《敢说“不行”也是自信的表现》《实干不实干群众说了算》《把调查研究的“桌子”摆到群众中去》这些评论作品的标题上虽然没有国家等字眼,却也都是涉及官场作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可以根据当前的时局与大势,可以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政策法规,可以根据社会热点、难点与焦灼点,也可以根据个人旨趣与关切方向。但从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新闻评论的选题应该是“顶天立地”的。也就是说,按照中国新闻奖的评价标准,只有把“站在天安门想问题”和“站在田埂上找感觉”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找到好的选题,才能写出好的新闻评论。我们撰写和发表新闻评论,虽然不只是为了评奖,但中国新闻奖的评价标准却是值得重视与学习的。
新闻评论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文体。选题之后,便是新闻评论的论证。所谓论证风格是指新闻评论在语言表现上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在论证上,新闻评论一般是收敛式的。亦即,新闻评论应该是在某一个观点的统领下、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地进行夹叙夹议的深入论证。新闻评论的论证风格可以是单刀直入的,可以是深入浅出的,也可以是风趣幽默的。采取什么样的论证风格,需要根据不同的选题,还有作者的喜好灵活把握。
因为篇幅有限,新闻评论往往注重表达效率,所以从标题到论证,新闻评论的观点表达一般都非常的直接。《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解放思想,首先得有思想》《没有一条生命是为了牺牲而存在》《实干不实干群众说了算》《决不允许恶意调侃救火牺牲英雄》《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青少年的精神依靠》这些标题基本就是评论作品的核心观点。全文紧紧围绕这些核心观点展开即可。
十八大之后,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成为新闻界追求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年获奖的文字评论中,只有两篇文章篇幅较长。除了上述特等奖任仲平文章外,还有一篇是一等奖“国纪平”文章《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为7605字。其他获奖作品大多数在1300字以内,有两篇甚至不超过900字。《天津日报》一版评论《向群众汇报》只有831 字,深入阐释了以“向群众汇报”的态度为民服务,这是党员干部的必答题和必修课。澎湃新闻网的马上评《没有一条生命是为了牺牲而存在》仅有700 字,针对连续森林火灾造成扑火队员牺牲,呼吁“英雄值得被歌颂,也需要被保护”。由此可见,短小精悍的评论文章,只要能议论得体而不乏深刻,同样能获得认可。
新闻评论最重要的是做到情理交融,既有温度又不乏深度。二等奖作品《问责不能泛化简单化》一文谈的是问责工作。问责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关注度、敏感度高,这就决定了作者在论证时既要追求有力准确,又要注意情理交融,唯此批评才能产生效果。二等奖作品《〈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年啦!》一文涉及对台工作这一大政方针,要做到文情并茂、情理交融,需要作者具有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政策把握功底。“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诗句的运用,不仅使得评论文章更具可读性,也赋予了评论文章更为久远的生命力。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异质话语互相缠绕、对立、碰撞、转化,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衍生出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诸如精英与草根之间的分化、新富阶层与弱势群体的距离、民族主义者与全球化分子的歧见、新左派和新自由派的论战等,折射出现实社会的复杂与多元。与此同时,人们对任何事情似乎都难以达成一致,争议与分歧不断出现。诚如学者所言,所谓的“后真相”其实是“后共识”。在众声喧哗的现实背景下,新闻评论对于社会的价值不仅不会削弱,反而可能会更加凸显。
2019 年3 月4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用这句话观照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向,我们会发现,新闻评论不仅应该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引领时代。
要实现这一使命,主流媒体不仅要实现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同时也应该在众声喧哗中体现出信仰、情怀与担当。在虚无主义泛滥时,主流媒体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在真相缺位时,主流媒体要提供真相凝聚社会共识。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引领时代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也是新闻评论的使命。
在众声喧哗时代,主流媒体能否体现出信仰、情怀与担当,取决于主流媒体的定力。新闻业原本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使命就是倡导理性、谋求共识。从这个角度看,主流媒体特别是新闻评论应该以自身为榜样,倡导理性讨论的方式,提供理性讨论的场域。三等奖获奖作品《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一文说,“人的观点不可能一致,在良好的讨论环境里各抒己见,互通有无,修正立场,可以臻于至善。而讨论环境恶劣,一说话就陷入口水战,科学之争就不再可能”。这一观点不仅适合于科学议题的讨论,也是新闻评论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