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璇,翟伟
(1.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2.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 300000)
从现代医学方面看,中医推拿能够理筋整复促进血液循环, 使其粘连的筋膜及组织得以缓解及分离,对附着于骨骼的肌群的痉挛症状缓解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例如颈椎病,它是由于颈部损伤,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导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从而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引起相应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又称为颈椎综合征。 一般以中老年人多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个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通过病史体征,影像学的综合分析,可以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5 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有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
神经根性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占颈椎病65%左右,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颈椎的长期受累、劳损,肌肉痉挛以及退行性变。 该病的主要症状有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根性痛、根性肌力障碍、麻木、腱反射改变等,严重会有骨刺形成,甚至会有颈肩部肌肉萎缩。判别神经根型颈椎病中颈神经根受累节段是其治疗的关键点。 治疗上首选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神经根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 避免受累神经根节段受到周围组织的激惹,从而达到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在临床中,相关专业的医家和专家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治疗方式和见解。
近年来,许多医者推崇使用推拿配合针灸的手法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他们认为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顾剑锋[1]选取自己所在医院的61例患者进行研究, 分为单纯针刺组和针刺加推拿组, 进行了2~3周的治疗,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临床总有效率及症状发生率这些指标,得出了针刺加推拿组的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疗效的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过程中,推拿手法起到颈椎复位,血管舒通,缓解颈部肌肉僵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炎症和水肿; 配合针灸对穴位的刺激,松弛颈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存在的寒邪侵袭,虚劳亏损的现象。
综合来看,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对此病治疗效果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大大缩短了患者治疗和恢复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节省了时间和经济上的压力。
整脊手法是传统疗法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疗法,其主要是通过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为法来达到放松紧张痉挛肌肉的作用, 通过正骨的手法可以让骨和关节的微小错位和移位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使颈椎复原到正常形态,椎体压迫的减少可以使被压迫的神经和血管得到解放, 从而起到治疗的目的。 整脊的中医传统手法主要有旋转类手法、拔伸类手法和斜扳法。
沈国喜[2]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采用侧卧位定点旋转手法,对照组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表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邬黎平等[3]、梅红[4]将患者分为前屈位组、中立位组、后伸位组,通过两周的手法治疗,得到了在施行颈椎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20°范围内, 患者后伸位的临床疗效优于中立位和前屈位的相同结论。 王冰等[5]通过临床收取的10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经过两周的治疗发现联合定点旋转扳法患者的有效率的明显高于电针组的有效率。 电针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暂时性的缓解疼痛,改善体征,不能引起颈椎的骨结构和周围软组织变化,改变颈椎生理曲度,但是推拿可以使颈部粘连的肌肉组织钝性分离,消除肌肉张力及痉挛,扳法的联合进一步促进了颈椎力线和结构的调整,两者的结合使治疗更为精准,在提高患者依从性耐受力的同时减少了重复操作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郑氏按摩手法有以下4 个特点:(1) 全身各个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 及每个手法都有其自己的形态、作用、应用;(2)强调按摩手法必须以辨证施治为原则;(3)主张按摩中要有机地将点、线、面联系起来,并做到手中有穴;(4) 在沿用部分传统穴位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经验的特色治疗点。 蔚浩等[6]通过郑氏经穴推拿手法与普通推拿手法进行对比,参照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和11 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进行评判,得到了有效率100%的结论。 另有王志云[7]通过单纯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颈部、背部、肩部实施按摩推拿,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再对肩颈、风池、曲池等穴位进行进行按揉,最后慢慢用力拔伸,推拿时间为20~30 min/次。
还有许多医者[18-20]在临床实践通过多样组合来治疗,例如针刀与推拿、牵引、正骨的结合来治疗此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针刀可以切割剥离病变处的软组织能对增生、肥厚的韧带、关节囊等产生松解作用,对机体的动力性失衡进行调节,配合着特有的推拿手法可以软化坚硬的结缔组织,令粘连组织得以松解,使肩颈部的肌肉松解,功能恢复正常。 另外现代牵引可拉伸和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令椎管容积扩大,使神经根压迫减轻,消除水肿及炎症,对水肿及病变的组织具有恢复促进作用。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以退行性变,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人们多从骨性压迫、交感神经刺激和神经体液调节这几个方面解释发病机制,但并不能够真正全面阐述CSA 的发病机理并充分支撑CSA 的概念。 现代医学指出,此型颈椎病多数为椎体的改变从而压迫椎动脉,使其向脑部供血能力减弱、供血减少,产生“眩晕”,所以减少椎体压迫才是治疗的关键。
从单纯的手法治疗来说,有以激痛点作为主要手法操作部位的治疗。 中医讲究“以痛为腧”,激痛点相当于中医特殊穴位中所说的阿是穴,它是骨骼肌中对痛敏感的局部压痛点, 叶锐等[8]通过推拿法刺激胸锁乳突肌锁骨支、枕下肌群,天柱风池穴附近、颈肩联合处和肩胛骨内侧的激痛点,能够缓解颈部疼痛,增加椎动脉血管内径和提高了血流速度进而改善颈椎及其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及压迫,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有以先放松后手法中的斜扳法为主要手段来治疗急性发作期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例谭燕泉等[9]通过临床中收集研究90例患者的治疗,得出了以颈椎斜扳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强于单纯的颈椎牵引治疗和针灸治疗的结论。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以滚、拿、揉法先行松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接着通过拔伸手法拉宽颈椎间隙,使受到压迫的椎动脉得以释放,并转变为拉伸状态; 最后使用关键的斜扳手法, 在最大程度上舒展椎-基底动脉,解决头颈部的供血问题。
有些医务及推拿工作者[10-12]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推拿结合其他手法的效果更优于单一手法的使用。 张松宇[14]调查研究选取10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 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1 次/d,30 min/次,治疗3 周;实验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行推拿手法治疗, 连续治疗3 周,对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发现实验组所需的时间更短。 得出针灸联合推拿的治疗中, 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部位的微循环,对于原有炎症的吸收有一定积极意义,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肌痉挛, 推拿手法可以加强经脉气血循环, 增加椎动脉血液供应, 以此来缓解局部肌群的紧张度,缓解疼痛。 两者结合达到快速缓解痉挛肌群,增加供血以及纠正微循环达到预期疗效。 陈南萍等[13]将收取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药物治疗组、小针刀治疗组、推拿治疗组和针刀加推拿治疗组,对治疗后各组1~3 周后椎原基底动脉(V-BA)血流改变情况及有效率和疗程数进行比较,发现4 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高流速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提高VA 低流速型血流速度和提高VB 血流速度, 其中小针刀结合推拿的改善能力较为显著,从治疗效果来看,小针刀结合推拿的有效率最高。
颈椎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疾病特点,可归结为中医疾病中“眩晕”“痹症”的范畴。 通过对各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分析,对于这类疾病,多根据整体、局部具体症状,具体辨症施治,不管是采用单纯的手法治疗,还是复合手法或者配合着针灸,牵引,中药,正骨等治疗方法,均有较明显的疗效[15]。 通过医家的临床对比研究,运用推拿手法以缓解临床症状,其中手法治疗可用单纯推拿手法,以拿揉、拨筋、点按、滚法、推法等综合运用,可起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明显缓解症状[16],通过整体分析辩证论治,也可以局部辨证论治,因人施治,或者联合传统治理的其他方法和现代先进技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对手法治疗认识的缺陷,其中不统一不全面最为主要;二是手法治疗多以经验为准,学者盲目跟随,未进行理论实践相结合,其中手法治疗尚未形成具体标准,有些手法使用未能达到医者预期治疗效果[17]。结合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目前的国际形势综合分析,可以突显其治疗的独特性以及整体性不可代替。 总之,中医传统手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补其不足,总结经验或配合一定的现代医疗技术手段,均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方向[18]。加大中医手法的学习和推广更是我辈医疗工作者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体现。推拿的治疗效果全世界有目共睹,手法的独特性以及对整体的辩证治疗上更为符合人体骨骼肌肉的生理性以及整复提供基础。 推拿手法更精确的研究亟需总结发展,亟需交流补充[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