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王阿娜,赵兴,金叶
(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恒牙是指人6岁左右乳牙开始逐渐脱落,先长出第一磨牙,大多数恒牙在14岁左右出齐,恒压全部出齐共计32 颗,上、下颌分别有16 颗。年轻恒牙萌出后,在牙髓组织、根尖部牙乳头活力及根尖周组织内上皮根鞘等的作用下,牙根会继续发育。 近些年,恒牙外伤成为青少年牙外伤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 因摔伤、车祸等多种原因,年轻恒牙外伤的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1-3]。 当下,临床针对年轻恒牙外伤的治疗,以保存其活髓、保护根尖部牙乳头、恢复上皮根鞘功能的原则为主,这是促进年轻恒牙根尖继续发育的根本。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常用技术治疗手段,其有益于减少与规避根尖周病变,提升口腔疾患的临床治疗效果[4]。该科2017年3月—2019年8月间室对25例(25 颗)外伤冠折年轻恒牙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方案,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该试验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5例外伤冠折年轻恒牙患者。 (1)入选标准:①年龄12~17岁不等;②上、下颌恒前牙因外伤导致牙冠折断露髓,牙髓感染,髓孔直径>1 mm,外伤时间<3 d;③观察X 线片,发现根尖发育完全, 根尖孔闭合; ④患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合并活动性出血;②精神异常;③对该次研究所用麻醉药物过敏或不耐受;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性或中途有退出者等。 其中包括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5.41±0.85)岁;上前牙20 颗,下前牙5 颗。
(1)根管预备:先为患者开髓,在器械的协助下整体清除病变坏死的牙髓组织, 并测量患者根管的长度,对根管行扩大成型处理。
(2)根管冲洗:这是在临床根管治疗牙髓炎疾病过程中,反复进行的一种操作,具体是去除患者根管中有机物的细小碎片以及消除硬组织细小碎末等感染源,彻底冲洗干净,为后续治疗创造优势条件。
(3)根管消毒:采用药物对患牙进行消毒处理,这是根管治疗中的常用手段之一,操作相对简单,使用棉捻蘸取些许药液置于根管中,用暂封材料对洞口行密封处理。
(4)根管填充:这是根管治疗手术的最重要一个步骤,也是最后步骤,采用根管填充剂加用牙胶对根管行填充处理,以使根管系统能严密封闭。 该组患者采用iRoot BP Plus (国械注进20153633774)+固体牙胶尖采用垂直加压充填器填充根管,治疗后拍摄X 线片,确认充填效果是否到位均匀,若发现未达到理想效果则应及时予以纠正[5-7]。
(1)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2]评估术后1 周内疼痛发生情况,0~10 分, 其中0 分代表无痛,10 分代表剧烈疼痛,评分越高提示疼痛越明显。
(2)修复情况评价标准:①成功:和对侧同名牙对称性良好,功能基本恢复;②显效:X 线提示牙本质桥形成,牙根持续形成,根尖孔径减缩不显著,和对侧同名牙不对称,功能恢复效果较好;③无改善:X 线显示无牙本质桥形成,牙根无改变,根尖未见阴影,局部功能有恢复;④失败:X 线检查未见牙本质桥形成,牙根无改变,根尖无阴影形成,功能未见恢复。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1 周中,无一例患者出现疼痛,VAS 评分为0 分。
术后4 周时修复效果符合成功、显效、无改善、失败评价标准的分别有17例、4例、3例、1例, 各 占68.0%、16.0%、12.0%、4.0%;6 周时分别为19例、4例、2例、0例,各占76.0%、16.0%、8.0%、0.0%;8 周时分别为21例、3例、1例、0例, 占 有 率 依 次 为84.0%、12.0%、4.0%、0.0%。 可见,伴随随访时间的延长,患牙修复成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失败率不断降低。 患牙修复成功率均高于同期显效率、 无改善率及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上颌中切牙是牙外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其次是上颌侧切牙,下颌切牙较为罕见。年轻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全,牙根的继续发育有赖于牙髓的健康,故而保留活牙髓为最能优化年轻恒牙治疗效果的首选治疗方案[8]。 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能正确掌握外伤冠折的各种方法的适应证、正确操作流程与方法,并要做到定期复查,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年轻恒牙冠折的治疗效果。年轻恒牙具有牙本质小、管粗大的特征,并且小管周边以及小管间的矿化程度偏低,细菌或毒素可经由暴露的牙本质小管侵袭牙髓,诱发牙髓炎症[9-11]。 临床针对冠折未露髓牙, 多提倡采用保护牙髓减少或规避外界刺激等治疗措施,促进牙体正常功能与美观的恢复。
根管治疗术是当下临床治疗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一种先进技术,其利用机械预备清除根管中的坏死腐烂物质(通常是指感染或炎症累及的牙髓、感染的牙本质、细菌以及其代谢产物等)以后,利用填充材料严密封闭根管,进而实现治疗牙髓病或促进根尖病变愈合的一种手术疗效。既往有临床报告记载[12],根管治疗的成功率约为90.0%, 是当下保存患牙的最好治疗方法,在该次研究中,根管治疗后随访8 周时,25例患者修复成功率为84.0%(21/25),略低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这可能和该次试验研究中纳入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等存在相关性。 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各种类根尖周炎均可以采用根管治疗,该手段用于残冠残根牙治疗领域中表现出良好效能。
对于年轻恒牙的根管治疗术而言,其是指除去可能存在炎症反应的冠髓, 将具有活力的根髓保留下来,并把具有杀菌功效的材料放置于髓室与根管交界位置,以上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管修复过程。 在根管治疗术中,使用药物的类型对牙本质是否形成及形成效果形成直接影响,常用药物类型有甲醛甲酚合剂、氢氧化钙类及生物陶瓷类,其中后两者是促进切断面形成牙本质桥的主要药物类型。 因为氢氧化钙的强碱性可能会诱导牙髓组织代谢出现紊乱,对破骨细胞形成强刺激性,进而出现内吸收情况,故而即便有牙本质钙化桥形成,也无法完全规避内吸收情况。 相关研究[13-14]中采用高分辨率薄层CT 扫查后发现,在根管治疗术后2 周就可以在iRoot BP Plus 组内发现牙本质钙化桥形成。 在该次研究中,术后2 周内并没有发现有1 颗患牙有牙本质钙化桥形成,这可能和该研究中应用的X 线机不能采集到早期牙本质钙化桥的影像存在相关性。 但因高分辨率薄层CT 放射线对7~12岁儿童青少年群体甲状腺发育形成负面影响,故而该次试验研究中复查阶段采用拍摄X 线片。术后8 周后,牙本质钙化桥形成的病例数明显增多,这表明在根管治疗术中选用iRoot BP Plus 进行填充,对术后牙本质桥的形成起到的作用是相对稳定的。
在该次研究中,术后1 周无1例患者出现自发性疼痛, 术后4、6、8 周时修复成功率依次为68.0%、76.0%、84.0%,失败率分别为4.0%、0.0%、0.0%,伴随随访时间的延长, 患牙修复成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失败率不断降低。 患牙修复成功率均高于同期显效率、无改善率及失败率。 由此可见,临床针对冠折未露髓的年轻恒牙患者,应做到及时处理,减少或规避因细菌入侵而引起牙髓感染的情况,并依照患牙根尖发育状况拟定根管治疗方案,治疗后定期随访,若发现牙髓有改变,则应及时整改治疗方案,以促进牙齿的继续发育与后续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