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一民,张阳明
(1.黎明职业大学 党委,福建 泉州 362000;2.黎明职业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74万人[1],毕业生的增幅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疫情防控措施衍生出的经济增长减速、企业停工停产、高校停学安排和毕业生居家求职等不利影响,直接导致面向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市场需求量直线下降,企业线下招聘活动停滞,毕业生求职选项减少。高职院校整体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应届毕业生群体中慢就业不就业等现象也逐渐增多,整体就业工作受到极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促进大学生就业融入学校的整体育人工作,帮助疫情不利影响下的高职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对青年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国家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疫情防控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情况及存在问题,面向黎明职业大学700名应届毕业生开展线上毕业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围绕疫情影响下毕业生个体就业情况、求职存在困难、线上求职指导和对学校就业工作意见建议等方面,通过后期的问卷统计和数据分析,得出目前疫情防控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疫情发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也推出了一系列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例如增加基层就业项目岗位数、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征兵优惠新政策等,均有力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信心。调查显示,88.7%的应届毕业生关注到党和国家近期推出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信息,对自身能够顺利就业有信心。但疫情防控产生的社会活动减少及经济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都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产生了负面影响,本应该是大学生求职高峰期的四五月随着国家疫情防控的整体进程陷入沉寂,尤其是企业运营的停滞、招聘计划的减少和毕业生们的居家封闭等都增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对高职院校旅游、商务等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影响更为明显。调查中有高达95.6%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新冠疫情对自己的毕业就业和升学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疫情也对传统的大学生招聘模式产生较大影响,即由传统的企业面对面招聘转变为远程网络招聘。调查数据显示,82.2%的高职毕业生表示在岗位合适的情况下自己愿意通过线上招聘和网络求职来找寻工作,可见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云招聘已经成为毕业生群体求职的主要选项。但是,相较于线上招聘活动带来的求职周期短及费用成本低等优势,也有74.3%的受调查毕业生反馈,当前的线上招聘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身的求职压力,主要表现在自身网络求职面试技巧存在不足、线上求职精准性较差及招聘双方了解沟通不深入等方面,并且担心这些不利因素会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及结果产生消极影响。
面对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和就业市场产生的诸多不利影响,高职院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与宣传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8.3%的高职毕业生表示尽管学校受疫情影响处于封闭管理,但是自己在停学期间依旧能参加学校开设的网络就业指导课程和线上求职知识讲座,也能经常收到学校老师推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调查信息,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大学生基层服务项目、专升本扩招和毕业生应征入伍等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较高。可见,在面对疫情衍生出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时,高职院校针对毕业生群体的政策宣传力度强,就业指导工作到位。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尽管疫情期间学校利用网络组织开展了多场云招聘、云双选等线上求职活动,可真正通过网络来投递个人求职简历的毕业生比例仅有42.7%,主要在于网络求职的岗位匹配性不高、职业环境及职位薪酬不明确等现实原因导致毕业生通过网络求职的积极性不足。此外,当前疫情对于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的严重影响也让53.1%的毕业生在网络求职过程中倾向于观望和等待,以便进一步确定自己在就业新业态下所要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同时也有78.4%的高职毕业生对于接下去的国家经济发展仍较为乐观,认为在举国全力抗疫的大环境下疫情的消极影响较为有限,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也将逐步恢复。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观念较为理性和客观。
在国家和社会多领域均受到疫情不利影响下,包括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内的弱势群体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高职院校能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毕业生个体制定出较为健全和可行的就业帮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当前学校层面的就业帮扶机制较为健全,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毕业生开展“一生一策”就业帮扶工作。数据显示,有98.7%的受调查困难大学生表示。学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经常询问自己的学业及就业状况,并通过网络进行就业指导、推送最新岗位信息、就业求职补贴申报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好地完成学业和及时求职就业。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群体所要完成的就业手续的种类仍有待进一步精简,就业手续线上操作的信息化也存在不足。有61.6%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其就业过程中在手续办理上存在困难,主要体现在就业手续线上办理途径少、表格电子化不足等问题。可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大力推进招聘企业和毕业生进行线上面试、线上签约的同时,在就业手续信息化和线上办理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和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不断线。高职毕业生所具有的生源多样化、年龄低龄化、岗位基层化等特点,在防控新冠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双重不利影响下更容易受到冲击。为此,高职院校更应当通过强化线上指导服务、注重精准帮扶与分类指导、扩大就业资源供给和促进政行企校家多方协同等路径来推动毕业生更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疫情期间传统的校园招聘转变为线上招聘,更需要借助新媒体来推进就业引导工作。[2]针对当前就业市场云招聘活动逐渐增多的新特点,高职院校要运用好教育部、福建省和高校三方联通共享的就业网络体系,共建共享共用线上就业人才市场,实时发布求职岗位信息,在疫情防控期间深度开发线上就业服务,使高职毕业生通过就业平台实时查看企业需求信息,增强就业信心,提高求职成功率。同时深入开展高职院校线上就业指导工作,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毕业生针对性地开设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网络课程,组织学生通过参加线上指导课程来提升职业素养和面试技巧,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求职的技能。引导毕业生正确处理线上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求职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注重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线上服务水平,针对线上招聘平台所发布的招聘单位和就业信息,逐一开展审核验证工作,在就业信息真实有效基础上,努力为企业和毕业生开展线上面试、签约及就业手续办理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高运用公众号、微信和QQ等新媒体手段来推送、编辑和发布实时招聘信息的水平,促进高职毕业生与招聘单位的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提升云招聘过程中人和岗的匹配度,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困难的毕业生个体通过网络推送岗位信息,提高就业供需的匹配度,实现线上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个性化信息化,增强毕业生群体的求职技巧和信心。
高职院校要全面掌握和关注每个毕业生的求职状态,尤其要加大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地区的毕业生群体的精准帮扶,积极为暂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线上线下不间断的就业服务。[3]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开展就业帮扶“一生一策”,依托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为困难毕业生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并重点跟进建档立卡、助学贷款等困难毕业生群体的求职状况,把疫情防控背景下党和国家的各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做实做细。此外,学校还要重点关注帮扶湖北籍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情况,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定专业、重点防控地区和存在家庭经济贫困、就业心理障碍等毕业生群体。班主任或辅导员更要精准掌握这些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详细调查沟通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指导。认真落实好不同类型和困难毕业生群体的求职创业补贴等就业帮扶政策,建立起学校全员参与的就业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利用网络将职业技能辅导培训、毕业顶岗实训实习、求职心理咨询辅导等就业帮扶措施进一步前移,提升就业帮扶实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要主动开展不同专业不同地区毕业生就业分析,利用网络收集毕业生实时就业状况和择业意向,向亟需帮扶的毕业生针对性地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同步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线上就业咨询和心理测评和辅导工作,将心理测评结果作为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坚持帮扶工作的差异化指导,帮助毕业生提升职业能力,增强求职主动性,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
“稳就业”高居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中“六稳”工作之首,可见就业工作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应当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家庭来加强合作协同推动,通过发挥政行企校家多方的政策优势、渠道优势、资源优势、校友优势和亲情优势,进一步整合和增加面向高职毕业生群体的就业资源,在疫情防控的特定时期稳住毕业生的就业基本盘,通过高职院校的居中协调功能更好地争取政府的就业政策支持,借助现有校地共建资源,对有意愿报考“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政府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利用网络进行重点引导和辅导[4],帮助毕业生提升岗位能力和选拔竞争力。同时发挥行业产教融合优势,拓宽校企合作辐射范围,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实现充分发挥和调动毕业生就业相关方的资源力量,拓展毕业生的就业空间,着力扩大面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供给量。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政府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新出台的一系列就业创业促进政策,发挥高职院校促进就业的主体作用,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优势资源,积极主动与用人企业单位联系,广泛征集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更好地满足疫情不利影响下的就业岗位需求,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在新冠疫情防控时期的就业成功率,实现专业、毕业生与岗位匹配度更高,职业可发展性更强的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除了要加大线上线下就业宣传力度和整合多方就业资源外,更要引导毕业生适应“互联网+就业”的新业态[5],进一步创新就业工作方式,持续优化学校的网络招聘及就业指导服务平台,有力保障特殊时期就业服务“不断线”,探索建设校级“互联网+就业”信息工作平台,依托互联网来丰富与完善线上就业工作业务功能,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面试签约线上办、自助办提供云平台。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网络求职安全的主题教育,重点防范网络求职陷阱和网络诈骗等,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此外,要主动落实上级就业主管部门简政放权等政策措施,进一步精简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手续所要提交的纸质材料及办理流程,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效率与服务水平。例如针对毕业生往年必须提交给学校的就业证明如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书和接收函等纸质材料,学校可以不再要求他们提交纸质版证明,改为通过网络上传相关证明照片或图片的形式,既减少了防疫时期的人员及物品的直接接触,也提升了就业工作效率,缩短了办理时长,降低了毕业生的求职成本。
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青年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复苏,对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项极端重要且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冠疫情给毕业生和学校带来的新困难新挑战,着力提升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队伍的指导服务水平,力争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实现就业指导服务不断线,促进全体高职毕业生更充分和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