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劼 袁 媛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743;2.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体验式教学法是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切身体验作为重点关注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传统高校思政课程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内容比重不均衡的问题。 为了给高校大学生创造更好地实践教学条件,促进学生通过实践将思政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内化并合理利用,体验式教学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的教学创新路径需逐步开展。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所获得的所有教育经验为指导开展教学的模式。 关于学生获得教育教学经验的路径,包括了日常生活路径、考察参观路径、实践教学路径、外出旅游路径等。 在不同的路径背景下, 学生主要通过个体参与的方式融入到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大学生来讲,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融合应用前,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基础学习需求和学习层次进行了解[1]。 大学生在参与高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更显著的自主需求,个人的基础学习层次也存在差异。 只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体验式教学模式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才能确保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思想政治课程的角度观察,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融合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课程比例不足的补充,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两者融合的适宜性和必要性。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关系到此种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切入点的确认,明确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才能找准切入点,为融合教学的效果提供保障。
1.实践性特征
体验的获得要求学生必须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中。 虽然不同的学生所获得的教学体验感受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学生各自对课程学习和理解层次的典型体现[2]。 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身思政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结合学生的整体体验状态为后续的教学组织实施明确方向,及时调整思路、优化教学组织效果。
2.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特征是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展中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的。 在体验式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这本身就促进了传统的、 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高校教学组织开展中的一种创新尝试。 从思政课程教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激发个人的思维能力,针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深层次意义进行体会和把握。 当学生从实践体验和自主思考中获得了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意义的正向准确认知,其参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必然能够得到提升。
从理论支撑的角度上分析,体验式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是以新课标的要求为理论基础的[3]。 新课标背景下,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征,适当调整课程教学比例,融入更加具备体验感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丰富和转变。 有了以实践为形式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融入,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首先就得到了转变,这能够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主观兴趣,课堂教学的模式实际上也发生了转变。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讲,这为他们进一步获得更好地教学体验打下了基础。
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伴随着体验式教学开展而能够同步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学习能力。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中大量的理论知识在内容上都是比较固定的。 这虽然体现出了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内容上的规范性和确定性,但也容易造成教师在教学开展中所用的方式方法过于呆板和固定,这不利于学生主观思维意识和能力的调动和培养。 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并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够被充分调动,思维能力也会随着实践课程学习层次的深入而得到提升。
高校中大部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一方面缺乏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的主观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方法上也没有充分掌握,这是体现在教师教学组织能力上的局限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对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应用原理没有进行及时学习和把握,即使部分教师尝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合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也存在过于重视体验式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思政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的问题。 二是教师本身的教学组织思维缺乏灵活性,在体验式实践教学内容的筛选以及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上存在丰富性不足的问题,这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教学评价是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尝试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只有明确新的教学模式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才能帮助教师和学校在进一步的教学融合组织和开展中汲取经验、规避不足,优化课程教学的质量。 但由于体验式教学模式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具有丰富性,不同课程内容在融合应用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引起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时存在不易统一标准的问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立德树人”不仅是现阶段国家对教育领域的工作开展提出的宏观教学要求,更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组织开展中需要重点实现的教学目标。 在将体验式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政课程进行融合时,教师不仅要先从宏观上分析和了解大学生群体在基本素质、文化层次、生长环境等方面的总体特征,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大学生群体中反映出来的差异。 这种差异也是在统一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时学生学习体验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因此,教师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兼顾好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宏观的教学目标两方面内容。 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时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学生群体具有共同生活经验的事件作为实践体验式教学开展的主题[4]。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具体的切入点和方式方法上都具有典型的丰富性。 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取得更好的融合教学效果,其自身需要从思想政治课程以及体验式教学方法两个角度提升学习和应用能力,这是融合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条件[5]。 一方面教师应当针对大学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内容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观察,明确各阶段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 熟悉理论课程的内容框架,为快速找到融合教学的切入点和方法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针对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求进行充分理解,并且借助网络平台渠道、教学交流渠道等,在学习和交流中引入辅助体验式教学效果提升的先进教学思路和工具,掌握先进教学工具的应用方法,为优化体验式教学的效果提供助力。
从体验式教学的宏观环节上分析, 教学评价也属于实践环节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信息进行利用和分析,学生与教师之间分享教学体验的过程也是体验式教学具体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具体体验背景下获得的教学评价结果也更加有说服力和真实性。教学评价工作是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应用后,为了进一步稳定教学效果的持续性而进行的一项重点工作。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沟通,共同探讨教学评价的科学方法。
综合来讲,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开展对于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升以及未来的学习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取适当的教学创新方法,探寻科学地教学模式融合应用路径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另外,教师也需要结合新的教学方法所提出的能力要求,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提升个人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 力求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