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实现路径

2020-02-25 15:15王桂琴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通识知识产权教育

王桂琴

(福建工程学院 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第二条中指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2]。可见,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国家[3]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高校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阵地,强力推进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因此,全面提升高校知识产权意识,使知识产权根植于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的过程,形成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对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发展和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实务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现状

以福建省大学城本科院校为主要调查对象设计《双创环境下高校知识产权的推广与研究调查问卷》,发出问卷7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33份,有效率89.7%。问卷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理论角度出发,对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的程度、教学状况以及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认知水平、情感理念、意志与信仰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整理基础数据,分析目前高校在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角色缺失

1.高校有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但普及率低

在对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了解程度”的调查中,设置了“了解”“一般了解,只听说过”和“不了解”三个选项,62.11%的学生选择了“只听说过”,对具体内容并不深知;7.71%的学生直接表示对知识产权不了解。在另一项“在学校是否接受过知识产权课程”的调查中,63.33%的学生表示未接受过相关课程学习。可见现阶段高校对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较少,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不足,反映出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形成知识产权教育文化氛围。

2.学生对知识产权认知度低

在“知识产权保护对象”认知的调查中,设置了“华为手机芯片、还珠格格剧本、可口可乐标志、中国象棋规则、人体器官移植方法”五个选项,选对“华为手机芯片、还珠格格剧本、可口可乐标志”三个选项的学生仅有38.6%,大多数学生存在少选、错选或多选的情况。专利法第25条明确规定中国象棋规则、人体器官移植方法不授予专利权的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4],选择这二项的学生却各有半数左右。在“著作权保护内容”的调查中,仅有33.2%的学生同时选择发表权、复制权和专有使用权这三个正确选项。著作权中发表权、复制权和专有使用权是重要的且为人们熟知的三项权利,是接受过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学生都应该了解的基本内容。以上两组调查结果反映了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知识产权知识接触较少,对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存在错误认识,认知浮于表面,不悉知其基本定义、内涵和基本范畴,也反映了高校在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方面缺失推广与宣传。

3.学生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行动力差

调查数据显示,84.04%的学生认为在创新创业环境下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很有必要;在“高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目的”调查中,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同时选择了“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理念”五个正确选项。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已普遍知晓高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总体上情感认知较为清晰。这说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多年来,大学生对知识产权认识是逐步提高的,但与之相矛盾的是并没有把认识的提高显著地转化为现实行为。如有不少学生在完成创新训练项目任务书、商业计划书、毕业论文、平时作业等时,从网络上摘抄、修改的现象较为普遍,阻碍了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同时这也是一种侵权行为。这说明学生情感与意志、行为相悖,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与认可程度大多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内化为对知识产权的主动接受与坚定的信仰,这实质上是高校缺失知识产权教育引导,忽视知识产权教育意识培养的结果。

(二)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模式粗放

1.学时学分设置不合理

据调查,高校对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相关课程在学时和学分设置方面普遍较低,在“16学时,1学分”“32学时,2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他(无相关课程)”四个选项中,第一选项占比为35.89%,第二选项占比为27.87%,第三选项仅为9.06%,还有27.18%的学生选择没有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知识产权涉及种类繁杂,内容多,对专业知识要求高,但高校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大多数在低年级开设,这表明福建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课程的学时、学分在授课分布与设置上不尽合理。

2.学习研究方式较单一

在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课程开设方式”的调研中,学生选择“必修课”“选修课”“线上网课”“线下通识课”“其他(电视、报刊、媒体、生活等渠道)”的选项分别为30.35%、37.19%、41.23%、24.04%和32.11%,多数选择一到二个选项,全选的比例较少。值得注意的是,线上网课的选择比例高于其它选项。整理数据得知,这是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在笔者学校设有远程网络知识产权教育,其他外校此选择项较低。以上数据说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课程学习、开设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与实践结合脱节

互联网背景下,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在具备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更需要具备实践技能和实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在“理想的知识产权学习方式”调查中,学生选择开设“专业课程”“网络课程”“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培训”和“知识产权讲座”四个选项分别占74.74%、50.88%、68.77%和65.44%,可见学生渴求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中,对“想获取的知识产权技能”的调查中,选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技能”“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技能”“知识产权申请实务技能”四个选项分别占80.18%、71.93%、73.33%和80.88%,反映了他们多渠道获得与实践教学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实务技能知识的强烈愿望。但目前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未注重运用多渠道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仍停留在法律规则的解说层面,与创新实践教学基本脱节。

(三)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服务机制乏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级政府、教育、科技、文化、共青团等部门都非常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高校的教务、科研、学工、团委等部门按照上级部署各自为政地向二级院系下达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任务。调查数据显示,58.87%的同学表示有创新创业的意愿,参与过创新创业项目的仅占33.38%;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中,68.87%的学生反映整个项目过程缺少知识产权方面的系统教育、指导、服务。这说明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缺乏整合知识产权教育资源集合力。在管理上,机构重叠、职权模糊,多头管理并未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水平;在制度上,缺乏完整的知识产权教育、服务、管理一体化激励机制,未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未能发挥知识产权为创新创业服务的作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与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2017〕62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5]的要求,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在管理教育服务方面还远没有达到制度化和全面化。

二、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对策

(一)顺应时势,树立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站位思维

1.树立知识产权教育理念,提高重视程度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高校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场的站位思维,高校要树立知识产权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具有促进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与水平的观念,以更好地部署和指导工作的开展。其次,要构建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逐步解决学生对知识产权了解不够,受教育的程度不深、不广,教育重法学理论,弱实践和实务的现状;逐步解决在课程内容设置、授课内容分布上不合理的问题。此外,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整合学校资源,对知识产权教育进行充分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

2.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高校应积极承担知识产权的宣传、推广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知识产权关注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一方面,学校团委组建知识产权社团协会,指导二级学院组建知识产权社团组织,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自身的主体特点,打破年级、专业的界限,在全校范围推广知识产权知识。社团组织通过主题活动、实践调研和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念,激发点燃创新思维的灵感火花,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从行动上抵制抄袭利用他人成果的侵权行为。另一方面,学校宣传部门应关注学校知识产权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积极推动院系通过易班、微信公众号、志愿者活动等宣传途径进行知识产权报道。宣传部门可利用每年的“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进行主题展示、集中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面向需求,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1.分类设置与全面覆盖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应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规律面向全校学生设置符合学生需要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学分上设置一定比例的分值。大学一年级学生应以掌握知识产权法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念为目的,开设《知识产权法》通识教育必修课。大学二年级或大三年级学生开始实习实训,《知识产权创新创业》课程可作为这阶段以培养学生实务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专业必修课,并根据专业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另外,为丰富课程资源,以选修课的形式引入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开设的远程网络知识产权教育课程,鼓励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线上选课学习。鼓励教师利用慕课(MOOC)、优课(YOOC)平台,设计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运营等方面的网络精品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通过以上所述的课程分级分段精学与网络选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既能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认知水平,又能够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及本专业技能有机衔接,更深地了解在创新创业中,知识产权的价值和可能涉及的风险,增强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风险防范能力以及专业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课程内容上,应以提高知识产权教育认知能力为基础,以助力创新创业为目的,结合学校工、管、文、理、经、艺等学科专业特点,编写适用且有特色的高质量的教材。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突出专业特色,找准专业与知识产权的交叉点,根据学科专业分类设计教学模块内容。如,经济管理类的通识教育内容可着重在商标保护和运营、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融资等方面;中文、艺术、设计、外语等专业可着重著作权保护与运营的内容;理工科类专业,可着重学习专利申请、专利信息检索等内容。课程内容以案例、实务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学生在掌握实务的原则和操作技巧后,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一项专利进行策划,利用专利信息与文献检索知识了解行业现状,确定研究方向,能够规避风险提高创新机率和工作效率。

2.拓宽渠道与丰富载体相促进

为提高学生知识产权的实践运用能力,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需求。一是邀请司法部门、政府部门、律师事务所等企事业单位的业内实务专家定期来学校开展知识产权讲座、沙龙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方面的典型案例与最新的信息动态,拓展知识视野;二是积极对接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训基地、工检法部门,带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赴校外调研、实训,学习知识产权在实战中的设计和运作,了解知识产权投资、管理与运用的实际流程,亲身体会知识产权在各行各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获取与整合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三是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要有效衔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青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社会实践等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化解知识产权问题[6]。

(三)有效服务,构建全面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护航模式

良好的体制与机制是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持续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2017〕62号)文件精神,结合高校实际,笔者认为,当前急需构建“高校创新创业知识产权教育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能够起到集结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制度建设的作用,能够全力护航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有效施行。

第一,在组织管理上,高校创新创业学院与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筹划管理“中心”。依托校内法学类、管理类的专业院系以及相关研究院所,协同配合,对外可通过“中心”对接校外相关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对内可整合校团委、教务处、学工处、各二级学院等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知识产权的通识教育计划。这样,解决了管理散乱无力问题,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运用、管理提供全流程的运营服务。

第二,在师资队伍上,建立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导师库。避免校内单一法学背景知识产权师资数量的独占性[7],聘任具有知识产权实务能力的兼职老师、国家级高水平的知识产权领军人才承担培训、教育和服务的任务。聘请校内苍霞学者、校客座教授、知识产权领军人物以及资深的法律实务界校友专家,以充实师资队伍。这样,不仅拓展并优化了教学资源,而且还能有效地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

第三,在教育研究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教育服务反馈机制。“中心”以总结、指导的方式推进知识产权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收集编撰高校在知识产权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案例,编制指导手册、案例集,为学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提供服务指导。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知识已成为国家提高自主创新力、竞争力以及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关键。作为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是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为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高校应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需求,逐步构建体现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路径,为国家实现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通识知识产权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