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新闻是新闻吗

2020-02-25 15:07■白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4期
关键词:虚拟环境用户

■白 净 丁 月

技术的发展总是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创造力。从摄影开始,到后来的电影、电视、移动视频,人们可以将各种真实的和虚构的影像搬上大屏小屏,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感知世界。而无论是大屏还是小屏,用户与屏上显示的内容之间还是有距离的,用户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距离,明白自己所处的世界与屏上的世界是两个世界。而VR 技术的出现,就是让两个世界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到仿佛不存在。

VR是什么

VR 全称是Virtual Reality, 翻译成中文是“虚拟现实”。“虚拟”和“现实”本是一对互相排斥的词语,但借助VR 技术,可以创造出一种虚拟的却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真实感受的体验。

VR 可以是一种技术,也可以是一种媒介形式,还可以是一种用数据技术构建出来的虚拟环境。它既可以是真实场景的再现,也可以是虚拟场景的构建。它可以被复制,可以让用户置身其中,还可以让用户与虚拟的或真实的世界产生互动。

实现VR 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虚拟环境的构建,二是虚拟环境的还原。虚拟环境的构建,可以通过VR 技术捕捉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环境,例如,记者带着VR 设备拍摄全国两会,构建“真实的新闻场景”,当用户观看VR 作品时,就仿佛自己置身现场,身临其境。还有一种情况,记者通过3D 建模和电脑三维动画合成技术(CGI)模拟新闻现场,例如飞机空难,记者不在现场,通过搭设虚拟场景,还原新闻现场。前一种情况VR素材是真实的,后一种情况VR素材是虚拟的。

用户体验VR,需要设备还原虚拟场景,例如电脑、手机、VR 头盔或VR 眼镜,使用这些设备,用户可以沉浸在创作者构建好的虚拟场景中,用户根据创作者设计好的指引进行操作和互动。

VR 技术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比如,让普通人体验乘太空船登上月球,到敦煌莫高窟石洞里静思,开展各类探险娱乐游戏,还可以将博物馆VR化。

作为一种媒介形式,VR新闻也应运而生。

VR新闻

新闻是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客观报道,新闻必须真实,不能虚构。VR 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将VR 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中。既然VR 技术可以虚拟场景,那么VR新闻是否是一个悖论?

回顾各种新闻体裁的演化,会发现新闻的“真实性”是可以还原的,还原的手法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例如,在新闻特稿中,作者需要通过文字描述还原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场景,作者笔下的场景,是重构的场景,因为事件发生时作者并不在现场,作者通过观察、走访、调查,获取大量细节,再通过文字描述还原现场。可以说,这是一种文字形式的“模拟现场”。又如,在涉及犯罪的电视专题报道中,有时候需要还原犯罪现场,让演员扮演当事人,虚构的现场画面上标有“场景还原”几个字,提醒观众这不是真实的画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陶氏数字新闻中心关于VR 新闻的研究报告指出,VR 新闻即用户通过技术终端进入数字世界,沉浸其中看到真实故事的文档、照片或视听片段。

报告指出,VR 新闻是新的技术和新的叙事形式相结合的产物,通过VR 器材拍摄和编辑素材,设计交互,其核心是为用户创造一种沉浸感,让用户产生“在现场”的感知,成为新闻事件的见证人。

媒体行业的每次技术进步,都使观看者更加接近于他人的体验,从文字到摄影,从声音到视频,再到直播和VR,自我与他人体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用户成为各类媒介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VR新闻真实性讨论

讨论VR 新闻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其中的虚拟(Virtual)是针对生产者还是内容消费者?本文认为,针对生产者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生产者真实场景拍摄,二是生产者搭建虚拟场景。

1.VR新闻需要满足生产视角的真实

与现场直播相比,VR 新闻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二次加工”,也就是说,新闻从业人员要用VR 设备对真实的新闻现场进行记录。目前大多数新闻媒体在VR新闻生产层面与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外包”来解决技术层面的困难,这意味着VR新闻的生产过程不完全由专业新闻人掌控。非专业人员的介入,会否影响新闻的真实性,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另外一种情况是工作人员不在新闻现场,无法拍摄真实场景,而是通过3D 建模和CGI 合成场景,这种情况是否符合新闻真实原则值得商榷。如果人工再造场景是辅助说明性的,且生产者主动说明是虚构场景,类似电视专题片中的“场景还原”,则可以根据VR 新闻的主要内容来判断其真实性。但如果人工再造场景是主要部分,那么则与新闻的真实性相违背。

2.VR新闻第一视角的情感导向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在传统新闻生产中,客观报道是衡量新闻真实的重要指标。为避免主观判断,传统新闻报道大多采用第三人称。除了目击式新闻外,新闻报道业务操作规范并不提倡第一人称叙事,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在文本中隐身。

而受众在接触媒体时,与文本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情感距离。当用户在VR 新闻中以第一视角进入新闻“情节”中时,用户便沉浸其中,与新闻事件融为一体,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倾向会导致用户对新闻真实的忽视。

VR新闻短时间内不会成为主流

1.VR新闻生产成本高

新闻具有时效性,其特点是快餐式消费。VR 新闻生产周期长,牵涉人员广,需要广泛的专业技能,包括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导演、摄影、3D 建模、编码、后期编辑、项目管理等诸多环节。VR 新闻生产成本高,目前技术和工具尚不成熟,只有资金充裕的媒体才会在VR领域试水,因此,短时间内,VR新闻难成主流。

2.短视频和直播普及

截至2020 年3 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5 亿,这意味着我国网民的媒介使用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趋向“使用更为简单便捷”的短视频和直播。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曾提出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VR新闻不能降低成本并找到盈利模式,未来难以获取更多用户。

3.360°视频无法带来沉浸式体验

VR 新闻最重要的特点,即重建新闻现场并让用户参与其中。但从目前VR 新闻的发展来看,它还无法做到让用户“真正在场”。以纽约时报推出的VR 新闻《攀爬世贸中心大楼》为例,虽然重建了登楼现场,读者可以体验攀登者的视角,但读者所能做的也只是将屏幕上下左右旋转,并不能真正体验攀登者的感受。

国内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的VR 作品,多是采用360°旋转视频实现VR 新闻生产,这种流于表面的新闻报道形式,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一时的新鲜感,但并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在场感”,因此难以成为主流。

观点速递

过于关注负面新闻,或者对某些新闻习惯于从负面的角度去看,容易养成消极心理,甚至造成对社会的敌视心态。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这个社会阳光的一面,过于关注阴暗面,甚至将阴暗面扩大化,就很容易出问题。人们需要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解读新闻,避免被负面新闻形成的议题设置所误导。这一方面要寄希望于网友的逐步成熟,另一方面也要进行合理引导。否则,如果网上全是负面情绪,网友很容易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甚至把这种情绪带到现实生活中来。

——高金国,《青年记者》2020年7月下

猜你喜欢
虚拟环境用户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如何通过虚拟环境有效管理Python第三方库
虚拟环境下大数据智能并行聚类方法研究
动画广告设计中虚拟环境的构建方法与运用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