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艳 王安琪 闫嘉琦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 通辽;悉尼大学,悉尼;中华女子学院,北京100101)
当今劳动者和用个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隐匿在这些关系背后的风险,要求未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知识储备,高职院校学生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特点决定了传统课堂那样满堂灌式的讲授方法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在高职《劳动合同法》教学实践中有机嵌入“创客教学法”,是化解目前《劳动合同法》课堂“手机控”“云游控”现象十分有效的手段。为使这一手段可复制、可推广,基于“创客教学法”的《劳动合同法》的“创课”行为就显得尤为必要。
高职院校开设的《劳动合同法》无论是在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地位抑或是课程计划上都与普通高校或专业法学开设的《劳动合同法》有着很大的区别。据观察,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高职院校开设《劳动合同法》大都作为公共必修课,基本都是三四个专业五六个班级的学生共同学习,授课人数众多,笔者所在课堂中学生最多的一次达140多人,教师需要带着扩音器从前排走到后排,边走边讲边维持秩序。
维持课堂秩序耗费授课教师很大精力,其授课效果可想而知。如此悬殊的师生比,不要说个性化辅导,连最基本的知识传授都变得十分艰难。这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课程设置初衷。
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功底较差,学习自觉性较低,学习能力偏弱,为其提供的教材或其他学习资源应该与其认知能力相匹配,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传达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实践中,《劳动合同法》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一点,采用的教材大部分还是传统的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教材,有的院校根本就没有固定教材,仅仅配备了授课教师,讲课的内容和形式取决于教师。教师根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和撰写教案,如此一来,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理论性和条规解读式教材教法令教学呆板,增加学生领悟难度;第二,没有教材可参考的情况下,教师对《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的解读是否准确难以断定。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特点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劳动合同法》教学方式仅限于传统面授辅导,知识的传输手段过于单一。这种教学手段很难适应现代年轻人阅读和学习的习惯。如今的年轻人更多依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虽说传统的讲授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信息技术革命对年轻人学习习惯的影响,我们也不可忽视。借助信息技术改变我们的教学流程和方法,使其变得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年轻人的口味,恐怕是我们这一代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了。
在知网空间中搜索到的关于“创客教学法”的论述凤毛麟角,关于利用“创客教学法”的界定虽表述各异,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创客教学法”可以做如下概括:即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其“创客”身份,以任务驱动创意,包含设计、制作、分享、评价诸环节。强调“做中学”“玩中学”利用新的数字技术设计虚拟“创客空间”,实现跨时空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包含五大要素:创意(idea)、设计(design)、制作(maker)、分享(share)、评价(evaluation),简称IDMSE。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设定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动脑创作故事、设计思维导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集设计师、作家、表演者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创作者,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化解法学理论基础薄弱高职学生对抽象法条、枯燥法理学习兴趣不高的难题。
创客教学法的五要素(IDMSE)与劳动合同法课程无缝对接实际是一种“创课”行为,我们要有一些具体的创设课程资源和课程流程的行动。首先将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保险法、工商管理条例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对主干教材十章内容进行甄选,按照学生创业、就业的角色设定,划分成6大任务,按照“大任务”下面知识点创意设计项目,制作各知识点的项目任务书,采用剧本文案、简笔画、肢体表演等方式来创意体现对知识点的理解;设计发号指令、分享和评价学生作品的空间与流程。其次,利用多年从事远程教育的优势,关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项目设计中的应用,构建虚拟创客空间,搭建立体课堂模式,创意拓展教学空间如教学微信、教学微博、虚拟课堂等;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改良,开发适应“创客教学法”的多媒体课程资源,如CAI课件、小视频、小动漫等。
1.整合资源,模块化管理
我们将与劳动合同法相关的法规进行整合,比如工伤保险条例、促进就业法、安全生产法、失业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会法、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等,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纳、融合、分解、整合。以劳动者的视角,从入职、履职、离职、劳动安全、薪酬待遇、工伤纠纷、争议解决等劳动者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劳动合同法内容将其划分成八大模块:劳动与劳动力市场、成立劳动关系、无效劳动合同及其影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履约责任、劳动关系异变及补偿、劳动合同纠纷解决与救济、集体签约隐患问题、劳务派遣一仆二主问题。八大模块各负其责,分头解决劳动者从入职到离职面临的全部问题。如在劳动与劳动力市场这个模块里,主要结合当前劳动力市场现状来分析和归纳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企业用工类型、劳动者入职形式等问题。
2.问题导向,制作任务集
为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我们将劳动者可能会牵涉到的法律知识划分成八大模块后,接下来就是要根据劳动者职业生涯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将八大模块下的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需要制作任务集。如劳动合同订立这个模块,可以制作劳动合同订立前的准备、劳动合同订立时应注意问题、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的条款、劳动合同订立的时间和地点等任务集;在劳动纠纷解决这个模块制作劳动合同纠纷类型、劳动合同纠纷解决路径两个任务集。每一个模块下又会有很多知识点,根据这些细化的知识点,可以制作子任务集。如在劳动合同纠纷类型这个任务集下我们设置劳动合同订立瑕疵纷争、劳动合同薪酬待遇纷争、劳动伤亡责任纷争等子任务集;劳动合同纠纷解决路径这个模块下,设置司法、仲裁、行政解决路径和工伤、非工伤解决方案等几个子任务集。
1.任务驱动程序设计
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更简单地掌握进入职场应该具备的知识。对此,需要分析出,最容易给劳动者带来伤害的52个高频风险点,并将这些风险点和相关法律法规资源提供给学生,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意设计任务驱动程序,并完成任务。如关于试用期这个话题,我们赋予每个同学“创客”的身份,引导学生创意设计任务驱动,创意完成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们会自觉查询与这个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资料,并自觉转换成教师身份来安排任务考问他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如有同学安排的任务是:说说试用期里你遭遇到的那些尴尬事;有同学安排的任务则是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识别试用期里“猫腻”多;有同学则设计“漫画试用期那些事”,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试用期画幅漫画。可见,同学们在设计任务驱动过程中边学习,边分享,边成长。
2.任务执行路径
任务设计之后,需要一个传播、分享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现实的课堂,也可以是虚拟的空间。因为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线下实体课堂留给教师主导教学时间多一点,用来解决堆积下来的疑难问题。学生创意设计任务和完成任务活动80%应该放在虚拟空间里。我们为此设计了“法创小镇”这个虚拟“创客空间”。我们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虚拟教室,开辟了“法创小镇”这个栏目,省时省力,同时利用微信、微博、QQ等移动互联技术完成活动空间和平台建设。同学们可以利用手机APP随时随地完成上述活动,解决了阶梯教室里师生比悬殊无法形成个性化辅导的难题。
3.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整个教学活动分线上、线下两个部分,学生成绩也分平时成绩和终结性成绩两大块构成。根据学生们参与线下课程活动情况及在“法创小镇”的活动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终结性考核则由考核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试卷成绩和“52张”扑克牌的制作情况评定。从学期初到学期末,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就52个高频风险点制作一副扑克牌,并制定游戏规则,用以检验其基础知识学习情况,这52张扑克牌不仅要制作完整,还要利用课堂实践进行检验,看看谁的设计更好用,知识点传递更准确。至此,“我创意、我设计、我制作、我分享、我评价、我成长”的创客教学法②的教学理念得以贯彻。
总之,基于创客教学法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③在高职劳动合同法课程中有机植入创客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热情不高问题,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其规避就业创业法律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适应社会和就业环境的能力。基于“创客教学法”的高职劳动合同法课程开发与设计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兼顾学情特点和课程的内在要求。在构建虚拟创客空间时,注意对现有资源的借鉴和应用;在进行课程资源重建和课程程式改良时应注意到其设计方案的普适性和可复制性,去繁就简,以利于推广为目标。
注释
①王频.创客教学法对高职法学教育的有益性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9)。
②王蕾.五步创客教学法上好Scratch 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9)。
③闫艳,王安琪.“创客教学法”植入高职法学教学项目的意义和策略[J].法制博览,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