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载体的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研究

2020-02-25 10:30宋建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社团

宋建武

(山西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核心课程和重要渠道[1]。多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学科、教材、师资队伍、教育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重理论轻实践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增加“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比重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载体和方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甄别和应对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在高校党团组织指导下,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以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社团。理论社团是大学生社团中的“旗帜”与“先锋”,通过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实践载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课内课外参与度,从而达到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具有实效性的选择。

一、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在解决理论认知问题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很难使学生产生真实的实践体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达到意志锻炼和行为养成的目的。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一些高校由于受客观因素的限制,对实践课时的安排或较少,或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因缺乏足够、鲜活、生动的实践和亲身体验,而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偏低。从现实教学状况来看,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在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吸引力不足

多年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以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行动、勤工俭学、座谈会、生产劳动等形式开展和进行。这些活动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供了较广泛的实践内涵,但是由于实践内容与教学内容符合度不高、实践过程指导性不强、实践内容与学生需求不能较好适应,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导致“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吸引力不足。

(二)大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一些高校由于师资队伍建设、活动经费投入、学分确认、实践活动场地等方面的原因,教学实践环节设计不周密、形式不新颖、时间不充足、交流不充分,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激发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感到倦怠甚至引起心理上的排斥,表现为应付和逃避等消极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大学生还未摆脱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藩篱,加之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单一,往往是只重视对自己就业或升学有帮助的专业课程,而忽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所蕴含的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无法正确看待,因此造成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单向度地向学生灌输教材内容和政治观点,以致“教师教”与“学生学”未能形成自然有效的衔接[3]。这使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所学立场、观点、方法往往存在着“有什么用”以及“怎么来用”的困惑。同时,在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各种教学资源相对孤立,缺少相应的配合方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形成较好的合力,这就使得学生在即使面临实践机会的时候也会表现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的严重缺陷。

二、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载体的适切性

大学生理论社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与主流思想观念保持高度一致,它和“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内容和途径的互补性、一致的培育主体和目标、相同的价值导向,是大学生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和实践理论的重要平台[4]。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的载体作用,有利于克服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理论社团同“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内容和途径的互补性

新时代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需要具备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途径,强调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已成为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理论社团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鲜活多样,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能够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更加顺畅地内化于学生心中[5]。社团通过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形式,将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和学生需求与生活相结合,把理论知识和大众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的感知度,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体会理论知识的认知工具价值,从而克服以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不足。与此同时,社团中政治信仰坚定、理论知识丰富的指导老师还会经常开展各种专题和实践活动,对当前社会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解读,帮助同学们把握本质、理清思路,引导他们在参与中学会理性思考并做出正确选择。与此同时,社团成员还会根据自己所学所感进一步影响到周围的同学,起到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无形之中增强了同学们对于共产主义信仰的认同和践行。

(二)大学生理论社团同“形势与政策”课具有一致的培育主体和目标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该组织成员通过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理论水平,理性正确地对时政热点、社会舆论进行分析判断,以提高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学生理论社团和“形势与政策”课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活动,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激励更多青年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大学生理论社团同“形势与政策”课具有一致的价值导向

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热爱理论、学习理论和研究理论的大学生活动平台,不同于其他社团的基本特征是指其具有鲜明的政治理论性,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性原则,必须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只有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高校理论社团,才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社团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时事政治和舆论焦点,能够从感性层面出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情绪和认知方面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后达到以理服人的作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也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服务于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大学生理论社团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发展方向是同向的。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和高校理论社团的互动,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保障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为学生理论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动力与理论支撑。

三、 山西农业大学的探索实践

山西农业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理论社团的引导和发展,共有大学生理论社团11个,社团成员近2000人,以理论社团为载体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吸引了全校大部分学生的关注,体现出了社团活动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提升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

(一) 坚持理论研习,开展品牌活动

大学生理论社团的成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政治素养较高、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党员,他们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理论素养,能够很好地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宣传和方针路线教育工作,也因此能够组织同学们持久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也可以带动和影响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党团品牌活动。社团坚持每周进行理论知识的研习,同时就热点时事政治进行讨论和交流,社团指导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需要进行指导和时政解读,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国内国际政治形势。大学生理论社团也注重举办品牌性的党团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同学们认识和领会形势与政策理论知识,通过举办 “纪念12·9运动”歌咏比赛、“清明节感怀英烈”诗歌朗诵、“劳动你我他”“明亮悦读”等系列活动,以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广大同学参与其中,增强同学们崇学事农,克服困难,不忘初心,努力增长才干,把握时代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二)开展社会实践,投身志愿服务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同学们的亲身实践,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通过社会实践接受国情、社情、民情教育,真正理解“形势与政策”课讲授的内容。例如,山西农业大学的“农民之子”、时政研究会、时政先锋等大学生理论社团,在太谷县范村镇西仉村、祁县西六支村等地长期进行理论宣讲和支教帮扶活动,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也真实体会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深入到田间地头,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认识,并与帮扶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虽然大学生理论社团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活动形式创意缺乏,多局限于集体学习、主题讨论和分享心得,不能够贴近学生实际,实践性不强,对部分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同时还有部分活动偏离了理论社团的属性,过于娱乐化,政治性淡化。另一方面是部分社团成员的入社动机存在功利性,部分同学为了获得学生实践活动评分或者为了尽快入党而加入社团,这部分同学的理论素养和主动进行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影响社团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

四、基于“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载体的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策略

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决定了加强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确保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实践性、大众性和导向性,保证大学生理论社团和“形势与政策”课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育人效果。

(一)打造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品牌活动,确保其实践性

社团活动需要强化品牌意识,努力打造品牌活动,只有发挥自身独特的社团理念、社团价值、社团文化优势,并通过活动获得同学们的参与和认可,增强吸引力,以此形成相对固定的精品活动,才能构建起自己的品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从而强化社团活动的质量,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避免形式化、走过场。另外,社团要勇于开拓创新,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理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各个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借助品牌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学生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激发他们的自身能动性,主动认识社会和奉献社会,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意识。通过创立活动品牌,在不断提高理论社团活动层次和活动效果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形式。

(二)提高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影响力,确保其大众性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一个在校团委直接指导下的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讨国内外形势的平台,它需要通过群体活动及其形成的环境氛围吸引同学们参与其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影响力,通过理论社团的活动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并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理论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其大众性,这是大学生理论社团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载体的前提条件。同时,努力将课堂理论知识融入社团活动的策划和实践中去,在举办系列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挖掘“形势与政策”课的相关元素。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理论社团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是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载体的组织基础。

(三)坚持大学生理论社团的理论属性,确保其导向性

大学生理论社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高等学校理论学习研讨的加油站、思想创新的先锋队和实践创新的桥头堡,大学生理论社团必须坚持理论属性,必须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大学生理论社团配备有政治信仰坚定和理论修养较高的指导老师,在理论性和政策性较强的重大问题上对大学生给予引导,帮助大家准确理解和把握理论和政策;在青年普遍关注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上,针对大学生经验不足、思想单纯和缺乏判断力的特点,通过组织大学生在全面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进行国际比较。同时,大学生理论社团既要发挥及时发现和纠正大学生思想偏差的作用,又要保证在面对负面言论时社团成员敢于亮剑进行思想交锋,从而凸显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健康发展[6]。大学生理论社团只有坚持自己的理论属性,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政治导向作用,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载体的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总之,加强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载体的育人作用,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对化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政治教育魅力,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社团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K-BOT拼插社团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文学社团简介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