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东峤下屿小学,福建 莆田 351164)
“快乐读书吧”安排在小学语文的“语文园地”部分,突出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延续性有益补充,充分体现自主阅读、亲子阅读、全民阅读的教材编排理念。童话阅读作为低年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学类别内容,教师要凭借“快乐读书吧”作为载体,充分发挥童话阅读对儿童阅读情感的引领功能,引导儿童深入阅读童话,走进童话世界,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阶梯性层次阅读教学是分层阅读、层层递进的动态阅读教学模式,打破童话教学中平面化、无层次的阅读感知体验僵局。学生感知童话,要初步从整体读懂童话的故事梗概入手,从感知人物形象上升到理解故事情节,从明白刻画人物方法上升到分析归纳文章主旨,最后将其内化,提升阅读品质。
教材设置“快乐读书吧”,客观上体现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课外书籍的教学理念。童话是深受儿童喜欢的文学体裁,其幻想趣味的童话故事和离奇曲折的童话情节,容易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教师要运用阶梯性层次阅读指导策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推荐符合不同心理阶段学生的童话书籍,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获取相应阅读文化知识,让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在原有阅读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要传授学生阅读童话的技巧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平时阅读童话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1]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童话课文,大致分为人物童话和动植物童话,动植物童话又分为说理童话和科普童话。一、二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阅读《小鲤鱼跳龙门》《一只会飞的猫》等,三年级学生重点推荐如《“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等阅读推荐书目。童话又有传统和现代之分,这两种童话类型的不同在于叙述主题和模式上,传统童话是线性展开的叙事结构,注重对童话故事情节的把握,教师可推荐阅读如《三只小猪》《白雪公主》等;而现代童话的叙事结构,往往是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交错并行存在的,注重对故事情节和童话形象的分析,教师可推荐阅读《夏洛的网》等。
童话作为从儿童视角进行创作的文学体裁,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美好心灵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儿童感知童话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持续保持的阅读童话热情,深入领略童话故事的魅力。[2]在班级图书角,放置如《逃家小兔》《蜘蛛大婶儿》等童话绘本书籍,引导学生阅读;设置“爱读书”专栏,张贴富有吸引力的童话材料,陶冶学生的阅读心灵。为了拓展学生阅读童话的范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家里的童话书籍带到班级,与同学们交流分享阅读童话。在课堂上,根据阅读教学需要,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安排童话阅读分析课,收集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引导学生畅谈阅读中的所感所悟。
1.阅读,保证阅读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天用半个小时读课外书或每天指定几页阅读内容,做好阅读标记,保证阅读时间。
2.摘抄,揣摩好词佳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每周撰写2-3 次的读书笔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作为例子,告诉学生哪些是佳句,哪些词语是好词,并引导学生仔细揣摩。
3.感悟,分析态度心得。学生看完一本书后,要学会撰写个人阅读心得体会。可用一段话或一张阅读卡来展示。每周检查评比时,重点分析学生的阅读态度与阅读心得。如阅读《安徒生童话》,有历经磨难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坚定的锡兵、善良的拇指姑娘等令人难忘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理解,谈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谈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谈阅读整本书的困惑。学生能罗列故事梗概,说明读懂了故事内容;能拓展个人所感所想,说明领会了阅读理解的精髓。[3]
开展童话阅读教学,要遵循儿童阅读心理特征,发挥童话文体优势,精心设置导读流程,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游戏性和情节生动离奇的特征,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童话阅读效率。
1.设定教学目标,初步感知文本。按照预定教学目标,教师在童话教学过程中适时导入新课,帮助学生掌握应有的阅读知识,引领学生以快乐的态度走进童话世界,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如教学《小鲤鱼跳龙门》时,有的放矢地给学生讲述课文的故事梗概,让主人公小鲤鱼的形象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2.精读封面封底,理解阅读信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童话书籍封面的图画内容和文字表述,容易引起阅读兴趣。如教学《“歪脑袋”木头桩》,先让学生观察书籍封面信息,展开想象,猜测故事的主要内容,交流感兴趣的图文。然后,教师给学生介绍封面的主要信息,引发阅读期待。
3.观察序言目录,概括故事内容。熟知序言目录,有助于阅读者初步感知书本内容梗概。有些书籍在序言有简介,有些在封底介绍书本主要内容。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序言或目录,明白书籍的主要内容梗概。如《木偶奇遇记》,学生看序言介绍,初步明白故事内容主要梗概:主人公有个一撒谎就变长的经典鼻子,作者通过创设幽默诙谐荒诞的故事来展开情节。学生在阅读正文前,先初步掌握书籍内容,有助于对整本书宏观上的理解。
4.推荐课外阅读,拓展阅读范畴。教师可以推荐教材里童话作家的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课内外阅读相互链接,相得益彰。如学习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可推荐课外阅读《老虎学艺》。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比较区别,形成个人看法,拓展阅读范畴。
1.表演,促进阅读理解。童话通常以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讲述故事内容,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符合儿童心理。根据童话内容,让学生表演角色,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演变为生动形象的表演实例,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如《小鲤鱼跳龙门》,当小鲤鱼听鲤鱼奶奶讲老一辈鲤鱼们跳龙门的故事后,它们你一言我一语,这一连串的对话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还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小鲤鱼和黑鲤鱼,设置对话情境,注意运用人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表演,结合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全身心感受课文人物形象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续编,拓展阅读想象。小学低年级教材的童话课文,有许多结尾不是美好结局,或留有想象空间。据此续编童话故事,将教材与阅读材料相链接,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如学习《丑小鸭》后,可设计两个续编练习:丑小鸭离家出走,给家人写了一封告别信;它变成天鹅后,给家人写了一封开心的信。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写好这两封信。结合课文想象故事的结局,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既激发创作兴趣,又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