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法律咨询服务的智能化变革

2020-02-25 07:57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法律咨询咨询服务律师

赵 超

(天津师范大学 法学院,天津 300387)

1 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方兴未艾

智能化、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算法技术的革新和运算能力的加强,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深度学习的能力,并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掀起现代文明社会的变革。法律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高度专业性的产业领域,也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着AI 技术的渗透与变革。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法律”开始朝着“人工智能+法律”方向发展并与之融合,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得到实务届的广泛关注。现阶段,人工智能在法律实务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检索、文书审阅、案件预测、智能咨询等四种产品形态上[1]。

在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出台后,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提出建设“智慧法院”与“智慧检务”政策规划。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司法机关的“人工智能+司法”建设方兴未艾。以“智慧法院”建设为例,人民法院依靠互联网平台,加持大数据、AI 技术,在实现审判体系智能化同时也提升了裁判能力的智能化。在国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法律”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也逐渐渗透到非诉讼业务中,从常规的法律检索、诉讼材料准备到合同审核、法律咨询再到诉讼策略的选择,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法律科技正在搅动法律非诉市场[2]。

2 AI 驱动下的法律咨询服务:未来已来

2.1 智能化法律咨询服务发展概述

英国学者Susskind 在其著作《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中提出:“法律市场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变动之中。法律行业过去200 年的变化,不及未来20年的变化,法律人需要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3]法律作为一种“精英文化”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免疫力,但是倚重信息检索、整理和逻辑推理的法律咨询服务确实是AI“大显身手”的绝佳领域[4]。市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促使AI 与法律咨询服务的结合成为可能,商业性人工智能法律咨询服务产品的出现,使得律师事务所与律师不再是普通民众获取法律咨询服务的唯一途径。

面对智能化法律咨询服务的应用前景,资本和市场已经给出了肯定的回应:2018 年全球法律科技的融资总额为16.63 亿美元,与2017 年的2.33 亿美元相比增长幅度达到713%[5]。在美国,由IBM 研发的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律师Ross 已经正式入职纽约Baker Hostetler 律师事务所,可以基于IBM 沃森(Watson)智能电脑独立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DoNotPay 是斯坦福大学学生Joshua Browder 创建的机器人律师,这位AI 律师已经通过网页即时聊天的方式为美国和英国的居民提供了多达1 000 项的法律咨询服务[7];在我国,涉足AI 法律应用的除了百度、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还包括无讼、法立方等专业性的法律平台和实在智能、法狗狗等科技公司。

2.2 智能化法律咨询服务的运作机理分析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识别技术、深度学习机制,AI 时代下的法律咨询服务正朝着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1)自然语言处理是智能法律咨询服务的技术基础。

要让AI 提供法律咨询意见,首先需要AI 识别并理解用户所描述的文字内容。一段文本通常由词、句子和段落构成,根据理解对象的语言单位不同,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词汇语义分析、句子级别语义分析、篇章级别语义分析[8]。AI 对文本内容的识别和理解依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在用户输入的内容中找到重要的法律、事实概念及其关系,从词法分析到句法分析再到句义分析,每部分运用不同的语言规则和算法模型,层层递进。具体来说,用户在描述时所生成的文本会被分成“字”,AI 先用命名识别方法识别出专有的法律名词,再筛选整合并初步标注词性,判断每个词在句子中所扮演的语法角色,最后输出结果,使AI 具有理解句法和上下文的能力。

句义的理解则是一个法律文本解析的过程,法律文本解析(legal text analytics)又称之为法律文本挖掘(legal text mining),指的是“使用语言的统计的和机器学习的技术自动发现法律文本数据档案中的知识”[9]。如博登海默所言:“法律的基本作用之一乃是为人类为数众多、种类纷繁、各不相同的行为与关系达致某种合理程度的秩序,并颁布一些适用于某些应予限制的行动的行为规则或行为标准”[10],法律概念不是基于词汇的表层含义,而是对客观世界中的行为或状态抽象形成的一种泛化定义,包括法律关系、主体客体、权利义务等抽象的法律术语,例如在人身伤害类的刑事案件中,当事人所描述的伤害行为是否出于主观意愿,是否违背个人意志,这种情形在法律术语上往往被泛化为“主观”或“过失”。所以AI 一旦涉及到具体、专业的法律文本解析,就需要法律语料库和知识图谱的参与。法律语料库是将原始的法律语言按照一定的属性关系分类并录入数据库中形成的[11],由此,AI 可以在理解文本及语法的基础上通过专有的法律概念语料素材库来评估确定其在法律上所对应的意思,进而从法律角度而非仅从文字角度理解用户想要表达的意思。

2)海量的司法案例是智能法律服务的数据保障。

法律文书的信息化和公开化一直是推进司法改革重点发展对象,根据2018 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截至2018 年2 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共公开案件信息3.7 亿项,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突破6 382 万份,访问量高达226 亿次[12]。这些持续、海量、公开的司法数据为AI 法律文本解析技术提供了语料素材库,为AI 算法的深度自主学习和分析提供了数据样本支持。一方面,在理解案情描述的基础上,AI 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运算能力快速从海量案例中检索、查找出相应的案例和法条;另一方面,AI 为用户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检索结果,通过对案例中的判决结果、双方诉讼策略的深度分析和学习,进行类案对比,AI 可以搭建并完善自己的算法,为用户提供最优答案和最佳方案。基于司法数据的学习是一个永不会完结的过程,专属的法律概念语料素材库也会不断完善扩充,可供AI 学习的样本数据越大,其选择和学习的空间就越大,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就越高。

3)算法深度学习是智能法律服务的关键机制。

如前文所述,用户的咨询需求并非简单的案例、法条检索,而是要获取基于AI 评估分析后得到的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AI 必须从简单的检索升级过渡到依据算法作出判断选择,深度学习机制使这一目标成为现实。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是一种自动化分析模型构建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一机制的引入旨在让AI 根据一定的提取规则从外界输入的大量的数据中收集事实、学习到规律,随后进行识别判断[13]。具体来说,AI 中的深度学习机制通过学习司法判例样本数据中的判决结果、诉讼策略,不断积累分析,直到掌握内在规律和关联性,再将这种关联性融入到算法中,对候选结果进行观点的识别和论证,最终目标是让AI 能够像律师一样创造性地向当事人展现最有价值的处理策略,而不仅仅是呈现基于样本数据训练、检索出来的产物。换言之就是将法律人的经验和思维方式用算法表示并再次以算法的方式呈现出来。不难发现,AI 在这个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模仿的完全是人类律师的工作:观察、学习、组织语言、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但因其有着技术和算法上的优势,能使整个过程得到极大简化。同时,AI 在精准、高效的算法模块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演绎,推理和决策能力的形成使得AI 从“像人类一样思考”逐渐向“像法律人一样思考”转变,进而实现智能化法律咨询服务的最终目的——智能、自动、自主地为当事人提供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咨询需要。

3 智能化法律咨询服务的现实影响:破局之变

3.1 拓宽法律咨询服务范围

1)扩大咨询服务受众面。

法律咨询的业务对象主要集中在个人与企业两方主体,业务内容可以细化为日常法律问题处理、专业的法律问题处理、公司法务咨询三个方面。就个人而言,传统法律咨询效率低,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即便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在线法律咨询,也仅仅是把网络当作一种交流平台,实质上还是用户与律师一对一交流,并不能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时段提供服务。而AI 法律咨询完全不需要借助人工,且费用低廉,可以做到随叫随到,这使得每一个普通民众都能及时获取相应的咨询服务;就企业而言,AI 法律咨询便利了企业的法务工作,有利于企业的正常、合法经营。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2018 年,中国注册的企业数有近四千万家,其中常年聘请法律顾问的企业只有67 万家,仅占企业总数的2%,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处于法务空缺的状态[14]。以公司法务工作中的合同审查为例,这种高耗时、可标准化、可重复化的过程完全可以被AI 代替,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在短时间里审查数千页的合同文件,而以往这样的工作需要花费人工法务几天的时间。

2)扩充业务内容和服务空间。

AI 法律咨询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平台对话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一对一交流,更倾向于聊天方式。用户只需在AI 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描述和内容的补充,剩下的工作会由AI 自动完成,随后以同样日常口语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咨询意见和解决方案,并结合具体案例和判决,使得专业的法律知识更容易被用户所理解。随着深度学习机制的加强,AI 法律咨询所涵盖的服务领域在未来会不断扩展,从简单的民事财产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到复杂的劳资纠纷、产权纠纷等,都可以是AI 所能解决的问题;对企业而言,AI 法律咨询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辅助日常的法务工作,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法律顾问的角色,在工商注册、知识产权代理、诉讼纠纷、劳务纠纷等领域都可以发挥作用。如国内的无讼法务(法律互联网服务机构“无讼”打造的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新企业法律服务产品)就依托AI 技术,在公司治理、合同管理、合规经营、劳动人事、知识产权、财务账款六大版块为企业提供法律监控和咨询服务[15]。

3.2 改善法律咨询服务的供需矛盾

1)平衡法律咨询量与律师资源。

我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受众基数巨大,每年的法律咨询量保守有近2 亿次,且在以每年15%的速度不断增长。根据司法部颁布的《2018 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截止2018 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42.3 万人,全年办理诉讼案件497.8 万多件,非诉讼事务105.8 万件[16]。显然,现阶段我国律师总体上仍属于稀缺资源,执业律师的规模和数量仍未与如此庞大的法律服务市场相匹配,所提供的法律咨询服务亦不能满足逐渐增长的市场、适应民众日益唤醒的法律意识。但AI 技术的引入,使得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不再是公众获取法律咨询服务的唯一渠道,可以有效缓解上述困境。在同一时间段,AI 能够以“一对多”的方式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彻底改变传统“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低效率的咨询方式。

2)降低咨询服务成本,提高服务可得性。

除公益法律援助服务外,大部分情况下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都需要收取一定费用,且律师行业普遍采用按小时收费的量化方式,所以费用多少也就成为大部分人决定是否咨询律师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法官波斯纳将法律行业形容为“涉及社会的法律的服务提供者的一个卡特尔”,换言之即法律行业是一个精英垄断的行业。根据2018 年中国律师事务所费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律师平均小时费率为2 792 元人民币,其中初级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平均小时费率为1 576 元,高级律师为人民币2 198元,高级合伙为每小时3 481 元,管理合伙人则达到4 054 元[17];北美的律师行业也同样采取按小时收费的方式,每小时劳务报酬大约是400 美元。高昂的律师费用大大压缩了社会中潜在的法律服务需求,中低收入人群在高昂的法律咨询费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对用户而言,出于成本和代价的顾虑,其往往无法确定是否值得去花一笔费用来获取咨询服务;就律师而言,日常工作过于繁杂琐碎,对案件的投入程度往往又与报酬不对称,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动力去争取潜在的有法律咨询需求的客户。而AI 法律咨询则可以直接辅助客户进行法律问题的梳理分析并提出可供客户选择的方案,且整个咨询过程的成本几乎为零,即使需要收取一定费用,也远远低于律师行业的标准收费,完全在客户的接受范围之内。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咨询服务开启了新的行业定价模式,能释放市场中潜在的法律服务需求,尽量减轻高昂的咨询费用负担。当用户增长,初期的咨询服务得到满足后,剩下的就是需要律师介入的诉讼服务等。

3.3 重塑律师行业形态

1)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较人工相比,AI 法律咨询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高时效性的特点,其大规模地在法律行业内推广和应用有利于形成一种相对于传统律师行业的补充性商业模式。AI 法律咨询凭借其低廉的价格、极高的效率可以快速占领市场,实现法律咨询服务的商品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用户通过AI 终端咨询仍然可以得到令他们满意的回答,且这种服务价格低廉,质量也并不输人类律师。

鉴于此,很多法律行业如律师事务所会积极布局AI 法律咨询服务,旨在通过业务分包,简化工作流程,接触到更多的潜在客户,为其提供更低廉的服务和更及时、准确和主动的建议,以此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法律咨询作为整个法律服务过程中最基础、最初的流程,是整个法律服务的起点而非终点。但遇到复杂案情时,梳理和分析事实、检索案例和法条就会浪费一定的人力和时间资源,所以在律所中引入AI 法律咨询服务,将这类业务分包给AI程序而非法律人,既有利于让律所在咨询业务中获得一定的酬劳,吸引一批潜在客户,又有利于优化律所的业务结构,将业务重心和资源放在初步咨询后的诉讼、谈判等重点上。

2)促进律师职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AI,一个相同的问题总是会被提及: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毋庸置疑,现阶段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渗透的确对传统的法律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取代法律职业中的可量化的、高重复性的工作已经成为现实,这些领域的法律从业人员会经历“结构性”失业,面临重新择业的风险[18]。但可以肯定的是,AI 不会完全取代律师、法官等法律职业,而是会以一种补充、辅助的形式与之并肩工作。法律咨询这种可量化、重复化的工作,的确可以借助AI 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进而减少人类律师的使用,且伴随着AI 运算能力的提高和算法的迭代、数据的积累,AI 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但成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并不足以断言律师职业将走向没落,相反,AI技术也为律师职业带来了转型和升级的契机。

一方面,律师的工作重心会有所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律师的工作是多元化的,咨询业务仅仅是律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AI 的介入会重新定义和颠覆律师的工作方式:传统的律师工作被分解,咨询业务被抽离出移交给AI。律师可以专注于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在会见谈判、法律研究、出庭参加诉讼等AI 难以直接参与的工作上,律师依旧扮演着核心角色并会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律师的业务水平和质量会得到提升。在数据检索和分析处理环节,人脑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远不及AI,AI 技术可以帮助律师减少分析梳理案情、检索法条案例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AI 在咨询阶段所提供的梳理、分析、检索结果,可以无缝对接律师后期的工作流程,减少部分负担。AI 基于分析所作出的诉讼策略和诉讼预测,也同样适用于律师后期的诉讼工作并为其提供高价值的参考,进而提高律师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果可以尽可能准确地预知案件走向,就会给律师的工作部署带来很大便利,进而根据不同的情势采取最适合的纠纷解决方式。

4 智能化法律咨询服务的问题与挑战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法律”俨然已经成了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以AI 主导、加持的法律科技正在对传统的法律咨询服务市场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诚然,在我国,AI 法律咨询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自身的研制和市场推广应用上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1)自然语言处理理解能力依旧薄弱。

现阶段,国内各AI 法律咨询平台因为商业化的需要,过分注重产品的市场化推广,但回归到基础的技术研究上还是较为薄弱,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海量、高质量的样本和数据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说十分重要。就数量而言,目前可供AI 进行学习的数据样本并不充分。当下作为人工智能开发基础的法律数据基本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裁判文书,但上传至互联网的裁判文书数量可能只有审结案件50%,仍有将近一半的裁判文书并未上网[19];用于AI 训练的文本质量也十分重要,高质量的文本数据能够让算法模型得到更好的训练。利益的高度相关性决定了各方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审查法律文书、合同等文本上,这也就决定了法律行业是少有的拥有高质量文本数据的行业。但目前的情况是,可供AI 学习的数据样本来源有限且数量不充分,很多高质量的文本数据无法及时被收集上传,这就导致法律语料库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进而影响AI 深度学习机制的运行和自然语言技术的深度化应用。

2)用户与AI 之间存在信赖障碍。

AI 法律咨询技术的不成熟直接导致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信赖障碍。现阶段AI 法律咨询服务并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仍存在一定质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AI 可能由于法律文本识别技术尚未成熟,不能准确识别用户想要表达的意思,造成语义误解,或是因为未能在数据库中找到类似判决而无法提出令用户满意的咨询意见和诉讼结果预测。在Alpha Go 与李世石的围棋赛中,双方4 比1 的比分可能还会让人们觉得AI 并非想象中的绝对无敌,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升级,在对战柯洁时Alpha Go 已经能以3 比0 的比分彻底击败对手,这就足以让世人认可Alpha Go 在围棋领域的棋力已远远超过人类棋手。

除此之外,资历认知也是阻碍AI 进军法律咨询行业的因素之一。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是复杂多样的,问题的解答不仅仅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还需要结合社会公序良俗、利益平衡等价值取向,这就需要法律从业者具备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把握现实生活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观念认知也的确如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聘请有经验、资历深的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服务。考虑到使用风险和代价,AI 法律咨询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往往如同新手律师一般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这就导致了AI 法律咨询平台在前期推广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3)执业和监管尚处于空白状态。

法律职业有着极高的门槛,我国法律规定从事相关法律职业、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拥有相应的法律从业资格。姑且不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人”的主体资格角度考虑,当AI 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时,是否需要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是否需要经过某种形式的考核?需要经过何种形式的考核认定其执业资格?这些都是亟需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此外,AI 法律咨询本质上是科技产品,其研发完全是由AI 科技公司引头并给予算法和技术支持,法律人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提供文本数据,并不参与核心的算法部分。在强调科学性、准确性的同时,算法的合法性、透明性也应当值得关注。算法的歧视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旦AI 提供的咨询意见被采纳用于法律实践,就会与当事人的利益密切关联,因此应当注意和算法中可能存在的“黑箱操作”及其潜在危害。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得出的判断可能存在错误,需要人的理性判断与解读[20],所以在AI 法律咨询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并不能单纯靠技术人员的努力,法律人也必须要占主导地位。

5 结语

以AI 主导的法律科技正在对包括咨询服务在内的整个法律服务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颠覆着原有的法律市场形态和律师职业模式。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初衷是代替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并非替代人本身,因此不能用我们自己所熟悉的概念和思维框架来限定AI 技术给法律行业带来的各种巨变。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必须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既要充分把握它为法律行业所带来的新契机,又要留意它所带来的各种新风险;与此同时,法律人应积极思考如何制定与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又不影响技术创新和法律服务市场活跃度的法律规范[21],防止人工智能削弱法律人一贯秉承的精神价值,在这个关键性问题上,法律人必须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法律咨询咨询服务律师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法律咨询APP交互设计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立法智能分析平台
高校对校园贷风险防范和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
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咨询服务
关于工程咨询服务价格放开的思考
永定县开展欠薪投诉举报、劳动法律咨询活动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