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2020-02-25 05:04张国启汪丹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信力执政党现实生活

张国启, 汪丹丹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思想支配权、统治权,在近现代以来的政党政治中,它集中体现着执政党的思想统治实现程度,反映着执政党的公信力状况。一般而言,执政党通过建构独特的意识形态话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延续其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从而持续提升其执政的公信力。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持续提升,不仅仅要在执政实践中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要坚定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2]。因此,中国共产党如何科学把握时代主题、正确面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及时回应人民现实关切,逐步建设、巩固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对提升执政党的公信力至关重要。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有助于传播执政党的政治意图、有助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解读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质是“根源于物质生产控制的思想统治权问题”[3],它随着利益格局和社会力量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强大的话语权,根源不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有多厚,而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其初心和使命之所在,其公信力源自于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天生的血脉联系。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4]意识形态话语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想意图”,其作用的发挥以党的执政地位为前提、以人民的认同与接受为基础、以党在执政过程中表现出的执政能力为保障。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的维度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巩固和增强,既要确保在执政为民中凸显党的性质和宗旨,又要彰显党执政的“理想的意图”、持续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看,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当凸显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5]人民的认同是执政党公信力建立和提升的基础,同时也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与增强,必须凸显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强大影响力、感召力的根本原因,也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认同和践行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6]只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执政过程中通过理论阐释和实际行动加深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立足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凸显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就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需要人民的参与、支持与信任。意识形态话语权如果不以回应时代主题、解决人民疑惑为出发点,就会成为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的“绊脚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化意识形态话语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多元社会思潮、多种声音中敢于回应时代主题、勇于解决人民的现实关切,并在得到人民信任与认同的过程中持续提升执政党的公信力。

第二,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看,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当彰显党执政的 “理想的意图”。恩格斯曾经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7]在阶级社会中 ,取得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使国家政权按照本阶级的意愿有序运转,总要借助意识形态话语权来巩固阶级统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传播其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总之,彰显其阶级统治的“理想的意图”。在近现代以来的政党政治中,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执政党依托自身公信力不断传播其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福柯明确将权力与话语相联系,他指出:“在思想史中,人们同样只能在话语的某个确定总体上重建思想的系统。但是人们以这样的方式研究这个总体,以至试图在陈述本身以外重新找到说话主体的意图,他的有意识活动,他想要讲的话,或者还有他情不自禁地在他所说的东西中,或者在他公开表露话语的几乎察觉不到缝隙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无意识游戏。”[8]在福柯看来,真正的权力需要依靠话语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些意识形态话语往往暗含话语主体的“理想的意图”。在当代中国,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特性,虽然其“理想的意图”也需要借助意识形态话语来表达,但这种意图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无论是阐释意识形态话语权,还是讨论执政党的公信力提升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着眼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切不可套用西方的话语来阐释。

第三,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看,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当阐释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列宁指出:“如果社会主义者的任务是要做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者、是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现实斗争去反对横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道路上的现实的真正敌人……在这种条件下,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就会融合为一个工作。”[9]在这里,列宁旗帜鲜明地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做“思想领导者”,无产阶级政党要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从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相融合的维度阐释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的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注重将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相融合,着力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既要对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正确判断与科学回答以“解释世界”,更要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以“改变世界”,在“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提升其执政能力和社会公信力。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与加强,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执政能力的现实表现,也是其及时回应时代课题、科学回答人民关切的必然结果。

二、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困境透视

第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存在着话语传播形式与人民现实生活相疏离的现象。话语作为对时代主题的一种理论回应方式,总是带有明确的言说意图与传播目的,有学者指出:“话语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社会文化语码,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进程中为了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1]为了实现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等目的,话语往往需要一定的传播形式,虽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但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形式还存在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甚至在个别地区、个别领域还有一些人采用单一的灌输方式开展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强制性地将高深抽象的理论空泛地传递给人民群众,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人民的现实生活。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拥护,来源于其对现实生活感知而作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信任和认同行为。如果因为话语传播形式与人民现实生活相疏离,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现实生活诉求一直无法得到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就会逐渐弱化,也必然会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公信力。因此,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消除话语传播形式与人民现实生活相疏离的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人民生活实际,深入人民现实生活,在得到人民群众持续信任和认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公信力、影响力、感召力。

第二,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存在着个体实际行为与执政党的执政意图相背离的现象。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13]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绝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党的直接执政意图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严重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客观上削弱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执政的公信力。一般而言,党执政的公信力在话语权上有两种表现:理论公信力和实践公信力,理论公信力侧重于“解释世界”过程中体现的执政诚信,实践公信力侧重于“改变世界”过程中体现的执政诚信。理论公信力要求中国共产党在“解释世界”的过程中遵循逻辑自洽精神,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和意识形态的话语创新既要一脉相承,又要坚持与时俱进;实践公信力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既要以理论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又要使党的执政实践与执政意图相契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过程,既是理论逻辑自洽建构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为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其公信力容易被人们认可。但在实践层面,由于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者的理论水平及工作能力等原因,意识形态话语权容易因“强制灌输”而被削弱,同时,个别党员干部的言行不一、背离党的执政意图的思想和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削弱了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消除个体实际行为与执政党的执政意图相背离的现象,在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图,持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持续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公信力。

第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存在着所传播的话语内容与执政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根源于执政党的现实生活实践,其内在生成机理与执政党的现实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14]意识形态话语权要随着实践和时代不断丰富与完善,根据社会实践的变化和意识形态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更新话语内容并针对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及时回应。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与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理论追求,要求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内容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反映现实生活中执政党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然而,现实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的,执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以及解决方略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个别党员干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全面,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中,还客观存在着所传播的话语内容与执政实践活动相脱节的现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巩固与增强,绝不单单是因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是因为这些话语内容是适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反映理论发展未来趋势的,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科学内容,因此,要持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持续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公信力,中国共产党必须消除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与执政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三、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路分析

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不是自建立以来就天然拥有、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在满足国家发展进步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逐渐确立、巩固和加强的。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5]一个国家的进步、一个政党的成功从来不是靠自我吹捧就能实现的,它必须是在(新增“在”)实践中满足了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人民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和衷心拥护。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看,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执政党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的具体体现,它以人民认同感为基础,以现实说服力为目标,以社会感召力为导向。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应当立足现实生活强化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应当在内容创新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引领力。

第一,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习近平指出:“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16]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想的意图”,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只有使人民群众对这一“理想的意图”充分认同并使之成为现实,才能持续不断地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权,是其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与衷心拥护的基础上逐步获得的。在当代社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地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始终以解决人民关心、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党内建设为着眼点,真正地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起来,满足人民的期待、赢得民心,巩固和强化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公信力。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执政党公信力提升过程中持续回应时代课题与人民关切,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感、信任感。

第二,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当立足现实生活强化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说服力是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话语获得主导地位的重要条件,因而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当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马克思明确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7]中国共产党要提升执政公信力、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重视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的科学性、革命性、彻底性建设,紧密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而展开,持续突显执政党的话语说服力、彰显执政党的社会影响力,以强大的现实说服力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环,在执政党公信力提升中巩固和强化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强有力的公信力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基石,为执政党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促进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传播、论证党执政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依据。邓小平指出:“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18]只要(有)立足现实生活,不断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不断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不断加强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力与意识形态话语说服力,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真正得以巩固和强化。

第三,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当在内容创新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引领力。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创新话语内容,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引领力刻不容缓。当下,一些人在实际工作中安于现状、空洞乐观,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存在滞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甚至出现“对人讲话一向是那几句老生常谈,使人厌听”[19]的现象,(新增“以”)这种“老生常谈”的话语模式回应时代主题,滞后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对时代主题回应与否和回应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政党和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决定了其所拥有的话语权”[20]。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当在内容创新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引领力,破除口号式的意识形态宣传和表达方式,立足社会现实问题、不断回应时代主题着力创新话语内容,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引领力。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世界多元化的格局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宣扬“普世价值”进行思想侵蚀,并借助西方资本主义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甚至在国际上借助“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论”等错误观点诋毁中国、诋毁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要借助意识形态话语在国际上有效发声,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对产生的争议问题开展平等对话,展现符合世界认知习惯的中国声音和话语内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在立足党自我革命的基础上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说服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同时不断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在国内国际发挥现实影响力,在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过程中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巩固与发展。

猜你喜欢
公信力执政党现实生活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公信力提升的途径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公信力”和“公信度”一样吗?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假期归来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