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视域下中国道路探析

2020-02-25 05:04杨彦京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析法马克思道路

杨彦京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中国道路,即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考察中国道路,有必要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视角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东方理论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道路的历史考察、现实发展和国际视野三个维度。

一、社会结构分析法:中国道路的历史考察维度

基于社会结构分析法,马克思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坚定走中国道路,运用社会结构分析法,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伟大飞跃。

1.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分析

马克思通过深入研究东方社会,认为中国是一块活的化石。马克思认识到了东方社会不仅具有停滞性和历史循环性,还具有落后性和封闭性等特点。基于社会结构分析法,马克思主要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自然经济,在近代史上英国向中国出口的工业品不是增长反而处于停滞甚至缩减的状况。因此,马克思曾指出:“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根本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1]从历史趋势来看,大生产的工业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方向。同样,中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一定会融入到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长制和父权制为主的政治结构。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再加上当时清朝的闭关锁国,进而导致封闭和落后。马克思曾认为,“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一样”[2],而皇帝下边的官员们也要维护这种所谓的父权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秦朝以后逐步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维护君主专制的官僚机构和选官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来源于家国同构,即家庭关系和体制的发展以及扩大与国家的制度结构有其一定的相似性。

中国传统社会在文化结构上,呈现出政治伦理文化的特点。在中国传统社会,基于家国同构基础上的君主专制制度,主要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构封建伦理关系。将家庭伦理关系的父权家长制与君主专制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而且有利于增强皇权和各级官员权力的权威性。马克思认为,清朝是不考虑当时世界所发生的变化,满足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并“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3]。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大一统和以礼治国的理念,但也有人治主义和官本位思想而导致权大于法以及盲目崇拜权力的事实。

2.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近代以来,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有所变化。在经济上,由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主逐步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结构;在政治上,由君主专制制度逐步转变为不同性质的民主政体形式;在文化上,由封建的传统文化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而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应基于正确认识这些社会结构的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自己探索国家的救亡道路,针对清朝的腐败衰落和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不同阶级的代表提出种种的救国道路。经过农民阶级的暴力革命、清朝内部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和革命道路等方式,其由于缺乏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正确认识和自身阶级的局限性等原因,都没有完成拯救中国的历史任务。

中国道路在其历史考察来看,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成果。[4]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运用社会结构分析法,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坚定走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近代中国,在经济上主要以农业为主,其革命的特征主要是“以军事发展暴动”[5]。毛泽东认识到在半封建殖民地社会的特殊国情,农民仍然占大多数,农村处在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状态,因而选择在农村通过土地革命来团结农民,并建立人民自己的军队,从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扭转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遇,最终实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梦想。

运用社会结构分析法,来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助于坚定走中国道路。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经过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断探索,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逐步开辟和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逐步由贫穷转为温饱,又由温饱发展为总体小康。由此,中国人民逐步迈向了富起来的新征程。

在社会主义改革中,中国道路逐步发展和成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到当代对中国道路的深入认识,都是基于社会结构的正确分析基础之上。当前中国积极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正逐步走向强起来的新阶段。在面临发展中的问题时,应正确运用社会结构分析法,结合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深刻认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才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二、社会交往分析法:中国道路的现实发展维度

在社会交往分析方法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设想。坚定走中国道路,运用社会交往分析法,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新时代中国发展所焕发的强大生机和活力。

1.关于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设想

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之后,面临着农村公社的发展问题。当时俄国社会与马克思相关的社会发展观点,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争论。其一,自由主义反对《资本论》中发展道路,认为农村公社并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并强调要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其二,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派,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并认为农村公社有其合理性,强调走公有制社会的道路。其主要代表人物巴枯宁和米海洛夫斯基,巴枯宁坚持无政府主义,而米海洛夫斯基将马克思对西欧国家的发展道路套用到俄国,忽略其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其中,马克思批判米海洛夫斯基误解了他的历史哲学理论,认为俄国不同于西欧的历史环境和国情条件,可以走区别于西欧国家的发展道路。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在给俄国女活动家查苏利奇的复信中,通过分析俄国农村公社和社会的前景,在其回复信件的草稿中提出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6]。例如,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从而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在马克思来看,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是由其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所决定的,其具体的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马克思通过分析俄国社会的状况,认为落后的国家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大峡谷”而达到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马克思所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大峡谷”设想,是基于社会交往分析方法而得出的成果。[7]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民族和国家会逐步形成世界普遍的社会交往,进而打破各民族现实发展的不足和局限性。

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马克思基于社会交往分析法,进一步阐述了其内在基础、外在条件和关键因素。首先,其内在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村公社的私有和公有两重性。在当时俄国的实际生活中,既有农民私有的耕地,又有森林和牧场等集体占有的公有财产。这种公有制可以借助资本主义的制度优势,并形成合作劳动而提供物质生产基础。第二,俄国农民的劳动组合,有利于使他们由小块劳动组合过渡到合作劳动。这样从生产关系上,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其次,其外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俄国可以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成果,来促进本国的社会发展。第二,抓住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机遇,来促进本国实现跨越发展。最后,其关键因素是俄国需要采取革命的方式,才能挽救农村公社的命运。

2.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落后的俄国并不是典型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政治结构上仍有东方国家的特征,社会矛盾极其复杂和革命暴动频繁发生,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俄国在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跨越了资产阶级专政,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时借鉴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与马克思的跨越发展思想具有一致性。苏联的解体,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由于未能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特定历史条件等原因造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交往分析法基础上,不仅注重了交往主体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而且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在改革进程中,通过主要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化城市企业改革,并注重发展教育和科技,来进一步促进交往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性。同时,还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通过不断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来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提出两个大局和“两个飞跃”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跨越发展理论。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8]坚定走中国道路,尤其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和当今时代的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运用社会交往分析法基础上,应结合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注重我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反对僵化理解跨越发展理论。当前我国的发展观仍存在不同的主张,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新时代的国情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来进一步选择符合社会实际的新发展观。

中国实现跨越发展,一定要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并正确运用社会交往分析法。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发展逐步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仍没有改变,我国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当前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运用社会交往分析法,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对外开放和对内发展的联动性,从而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国际影响力。

三、世界历史分析法:中国道路的国际视野维度

世界历史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马克思运用其在东方社会理论中,主要对世界历史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坚定走中国道路,运用世界历史分析法,有助于深刻认识其对发展中国家以及人类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1.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分析

由于西方国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逐步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促使世界上每个国家联系起来,由国家区域性的小市场转变为整体性的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打破了过去中国所形成的闭关锁国的状态,破坏了中国的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也促使中国的劳动力来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促使中国融入到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中。

西方资本主义的市场化,在从事贸易中打开本国的市场后,进一步开辟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任务是建成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确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9]中国在与英国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进行贸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世界市场,加速了各国世界历史形成的进程。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往往采取卑劣和不平等的手段,通过国际贸易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由此,西方国家的发展开始影响一些东方国家的发展。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到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激起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而导致反对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殖民侵略的农民起义。马克思基于世界历史的方法,认为中国革命的爆发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并指出“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10]。中国爆发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抵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国际意义上,将会影响英国的世界市场的范围,进而有可能导致英国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及欧洲的政治革命。

2.对发展中国家及人类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由于受十月革命的重要影响,毛泽东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胜利,结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长期的蹂躏和掠夺。这不仅促进了当时世界上其他被压迫民族国家的解放斗争,而且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尤其是,邓小平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促进中国不断主动融入世界历史。一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成果,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提升中国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与其他国家一起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不仅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还可以“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11]。

中国道路,须正确运用世界历史分析方法,结合国际和国内两个视野,进一步加强中国道路方面的话语建设,积极传播中国道路所蕴涵的正能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其进程中,进一步有助于增强对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12]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平等互待、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积极创造出良好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最终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坚定走中国道路,能为解决人类发展所遇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气候问题和国家安全等难题,不断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进一步丰富人类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并为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为推动和平的国际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在主动融入世界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共同落实“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世界机遇来不断发展自身,同时通过自己的发展来推动世界和平以及让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最终促进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分析法马克思道路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马克思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