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和华
校企协同模式下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茅和华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从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面临的课程体系建构不合理、教育过程构建欠科学、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创业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探究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育过程、打造教师队伍、优化创业平台等教育发展策略。
校企协同;创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在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兴起,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形式。[1]近几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经济体量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注入,与此同时,专业的、优质的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高职院校在应对跨境电商发展的过程中,对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缺乏经验,导致校企协同模式不合理,人才输送与市场需求存在出入等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课题研究,不断推进校企协同模式下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在互联网经济持续发展的势头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成绩斐然。艾媒咨询(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31日,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值达到1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3%,2020上半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增长26.2%;预计2020年底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0.3万亿元。[2]
我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是政府扶持、产业结构调整、线上线下交易融合等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良好的产业发展形势,丰厚的利润,吸引着大批的经营者、创业者进入到跨境电商的领域。目前在一些城市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创业园区随处可见一些渴望通过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转型与发展的创业者。然而,部分怀抱梦想的创业者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素养或者强有力的支撑而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与此同时,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缺乏大量的优质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回应市场需求,加强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我国跨境电商发展,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迎合产业发展需要,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纳入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并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渗透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要系统的理论课程支持,课程内容需要契合跨境电商发展规律,符合创业教育实际要求,同时还应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3]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依然是浅尝辄止,且局限在自身专业领域,缺乏协同其他学科共同培养人才的意识和能力,导致专业课程体系难以满足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要。
跨境电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素养进行全面构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依然占据主要位置,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或者实践教学模式未形成系统的实践与考核方案,导致学生创业素养不足以支持其融入跨境电商领域。[4]
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需要优质的教师资源,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跨境电商创业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针对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使得许多学生的创业只是“纸上谈兵”,难以真正落地。
虽然政府大力支持跨境电商创业园区的建设,并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大学生创业,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项目选择、项目实践中面临重重困境,难以有效利用平台优势,从而造成理论培养与创业实训之间的错位,影响了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5]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在阐述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中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依托校企协同模式,探索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获得了发言权。高职院校在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与行业的交流,保持与企业联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认识到当前跨境电商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掌握人才需求类型、标准、规模。[6]并结合企业的建议,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培养目标、教学方案等,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保持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契合校企合作要求,同时也体现出时代性与先进性的特点。以与跨境电商相关的“1+X”证书为抓手,着力课证双向融通,通过技能培训,强化新技术新技能学习,满足创业及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面向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的课程体系。
基于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应通过与企业的协同合作,设计并优化教育培养模式,实现对学生的分阶段培养。
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包括通识教育、模拟实践教育、自主创业指导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针对人才发展的差异化需要,在培养主体、培养目标、课程模块、平台资源、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
在通识教育阶段,培养主体是学校,企业参与教学,教育培养目标是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应课程为“电子商务概论”“创业素质”“创业基础”等,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授课、现场讲座、在线教学等。
在模拟实践教育阶段,培养主体是学校和企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初步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创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对应课程为跨境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模块;教育资源包括校内实训平台、大型的电商平台等;教学方式为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
在自主创业指导阶段,培养主体是企业,学校做辅助配合,培养目标是强化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岗位创业能力等;对应课程是进出口业务流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平台资源为跨境电商孵化基地等;教学方式为岗位实训、创业竞赛等。
经过上述教学模式的综合培养,学生能够夯实理论基础,获得创业实践机会,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加深对跨境电商创业的理解,提升自主创业能力。
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合作的模式,推动企业参与学校创业教学,加快培育建设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联合体,并充分发挥其在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优化教师结构,探索具有跨境电商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的路径,通过与企业合作,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与用人办法,吸引企业中经验丰富、能力超群的跨境电商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培育跨境电商创业教育“种子”师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指导。完善校企人员互兼职互聘用共享机制,明确各方权责,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落实。[7]
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利用电商企业资源,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明确企业在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注重企业对跨境电商专业教师资格的制定,引导企业参与跨境电商创业课程的开发等,协调校企利益,同时也应完善校内专任教师进入企业工作或实习的相关机制,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要充足的实践机会以及广阔的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依托政府针对跨境电商科技园、创业园项目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创业实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积累学生的创业经验。
在搭建创业平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通过与企业合作,策划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参与线上线下讲座,了解跨境电商创业平台的客观情况,了解企业背景、合作项目概要以及创业项目对创业者的要求等,提高学生对跨境电商的认知,培养其理性创业的素养。[8]做好对创业项目的遴选工作,鼓励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引入校企合作创业项目,并通过项目评估,给予启动资金,提供培训、产品、财务、售后、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学生在学校、企业的支持下有序落实创业计划。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围绕对学生的创业教育,结合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特点,构建多方协同、产教融合、上下联动的教育培养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主动融入跨境电商领域。
在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依托校企协同模式,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培养过程,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支持跨境电商产业的持续发展。
[1] 钟峥.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商业经济研究, 2018 (5): 107-109.
[2] 艾媒新零售产业研究中心. 2020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趋势研究报告[DB/OL]. (2020-08-27) [2020-08-30]. https://www.iimedia.cn/c400/73899.html.
[3] 徐锦波. 我国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 (6): 54-56.
[4] 王琼. 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商人才实践教学的探讨——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 (2): 102-106.
[5] 陈咏, 何绮文, 陈星涛. 职业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现状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 (20): 25-29.
[6] 刘秀玲, 牟岚, 刘岩, 等. 跨境电商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析[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 (2): 185-189.
[7] 许利娜, 滕静涛. 跨境电商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探微[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 (4): 50-54.
[8] 徐锦波. 校企协同模式下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机制研究[J]. 商业经济, 2018 (2): 66-68.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s under the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ao Hehu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s, such as the un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un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process, the lack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the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process, building up the teacher team, and optimiz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entrepreneurship; cross border e-commerce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G717
A
1009-8429(2020)03-0044-04
2020-08-29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D/2020/03/14);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192012402);2019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019JG211)。
茅和华(1978-),女,沙洲职业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