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艳 潘静 李杰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 肿瘤内科 (辽宁 盘锦 124011)
内容提要:目的:临床研究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化疗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归类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实验组):51例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案进行输液;PICC输液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PICC输液方案进行输液。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1)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明显少于PICC输液组,P<0.05。(2)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维护时间发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明显少于PICC输液组,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口用于肿瘤化疗患者,可随时建立静脉通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植入的静脉输注端口是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系统。它是一种长期静脉输液系统,完全植入患者体内。主要是在皮下的注射部位将手术导管置入。并将导管通过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延伸到心房和上腔静脉的交汇部,这种输液港主要适合需要长期药物输注的患者。肿瘤患者往往需要输入多种药物的同时进行化疗治疗,这就会对血管进行多次穿刺,并且某些化疗药物的强烈刺激,血管的脆性会增强,往往会出现药物渗漏的情况,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带来好多困扰。植入式静脉输液口不仅可以缓解输液引起的疼痛,还可以使患者在化疗期间独立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肿瘤科化疗患者101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长期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归类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实验组):51例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案进行输液,其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53.94±7.59)岁,病种分布:肠癌8例,肺癌11例,胃癌9例,淋巴瘤10例,乳腺癌13例;PICC输液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PICC输液方案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3.93±7.60)岁,病种分布:肠癌8例,肺癌10例,胃癌9例,淋巴瘤10例,乳腺癌13例。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
(1)长期应用静脉化疗药物患者。(2)穿刺部位无过敏、皮炎等皮肤病患者。(3)患者没有精神类疾病病史。病例否定标准:(1)精神疾病。(2)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操作中严格无菌,嘱患者水平位置,头偏向置管另一侧,取颈静脉或锁骨下输液口植入装置,对操作区域消毒、铺无菌洞巾,手指触诊定位或超声定位穿刺血管,应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从输液港中点处轻柔插入穿刺隔,打开延长管的夹子,回抽确定针头位置,生理盐水冲洗后夹毕延长管,无菌敷料覆盖。维护方法:每次使用后,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利用正压封管,夹毕延长管。若管内物质粘稠,可应用大剂量盐水持续冲洗或少量尿激酶冲洗管路,输液港每周更换一次,治疗间歇期可4周维护一次。PICC输液组(对照组):取PICC单腔静脉导管,根据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头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PICC。嘱患者平躺,使手臂外展至与躯干成直角。皮尺测量穿刺点到管头置入点距离(穿刺点-肋骨处),消毒铺巾后局麻,穿刺针沿静脉刺穿,将导管沿穿刺针插入,注射器回抽确定位置,连接PICC接头,再次消毒穿刺部位,固定后X线观察针头位置。
观察置管期间并发症情况,两组置管维护时间。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临床研究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明显少于PICC输液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维护时间发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8.43±1.53)分明显少于PICC输液组(12.27±1.79)分,P<0.05。
目前,中国的癌症患者人数已大幅增加。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特点为:多种药物,时间较长。有些患者甚至需要静脉营养或输血等。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对恶性肿瘤患者至关重要[2]。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一难题,以往建立静脉通路主要通过PICC,锁骨下,颈内静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护理临床应用中的一种新方法。植入的静脉输注端口是长期静脉输注系统,其完全植入患者体内。注射基座以及静脉导管是构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主要部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仅仅可以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还可以进行抽血操作,肿瘤患者化疗药物众多,静脉输液过程中难免对血管进行反复穿刺,有些肿瘤药物刺激性强,致使血管的脆性增加,极易出现药物渗漏的情况,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带来好多困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更加适合长期输液的患者。相关临床报道,植入静脉输液有着穿刺难度低,可以减少血管穿刺次数,直接输液至上腔静脉等特点,能够较好地减低患者的痛苦,而且还能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使药物在中央静脉快速的稀释。这不仅减少了患者输注引起的疼痛,而且还允许患者在化疗期间独立移动,这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结果表明,PICC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主要分析为:①感染:穿刺部位的皮肤没有彻底消毒,无菌操作不到位,管道污染,输液过程污染。所以在进行穿刺的时候避免造成感染,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下进行穿刺,护理人员对输液港植入充分重视,但是对PICC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应该加大无菌观念的培养,并且加强穿刺后的护理管理,尤其是及时更换无菌敷料,及时消毒,患者出现穿刺部位周围红肿的时候,更应该加强换药的管理。应用碘伏进行消毒,由于碘伏的可持续灭菌以及可以防止细菌通过皮下隧道进入血液的时间发生,每次更换药物后,应在用碘酒酊和乙醇灭菌后将碘伏应用于穿刺部位。②气管阻塞:应首先考虑外部因素;如果发生血栓形成阻塞,则使用肝素盐水泵回,尝试从官腔抽取凝块,或使用尿激酶溶栓将液体均匀混合到腔内;如果它被脂肪乳液阻塞,可以应用少量乙醇。在置管护理期间,治疗结束后可应用正压封管预防导管堵塞。此外,两种置管方式均有药物外渗等风险,这就需要丰富经验的临床护士在进行穿刺置管操作时尽量减少对穿刺点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操作水平。综上所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对肿瘤化疗长期输液患者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少管路维护,降低患者痛苦,又可减少置管期间局部红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是肿瘤科长期静脉治疗患者有效的输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