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翠林, 李小明, 吴刚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可导致肺栓塞的常见疾病[1,2],区分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非常重要,因为两者的治疗策略完全不同[3]。临床上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如下肢肿胀时间)来推测血栓的性质[4]。相关文献报道,使用这种方法约1/3的血栓被错判性质[5,6]。超声被广泛用于检测血栓,但在区分急性与慢性血栓方面存在困难[7]。也有学者尝试使用MR技术来鉴别血栓性质[8]。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功能性磁共振序列,能反映组织内自由水分子的扩散特性[9],然而使用DWI鉴别急性与慢性血栓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DWI鉴别下肢静脉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的价值。
搜集我院前后两次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患者。本研究采用的急性血栓判定标准如下:第1次超声检查未检测到血栓(阴性),第2次超声检查检测到血栓(阳性),两次超声检查间隔时间小于两周。慢性血栓判定标准如下:第1次超声阳性,第2次超声阳性,两次超声检查间隔时间大于两周。病例纳入标准:①诊断明确的急性血栓患者;②诊断明确的慢性血栓患者;③MRI检查在第2次超声检查结束后12h内进行。病例排除标准:①有磁共振检查禁忌症(如幽闭恐惧症);②血栓附近存在金属内固定物;③MRI检查前行血管介入导管溶栓;④合并肺栓塞,转运不安全的患者。共6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被分为急性血栓组(n=35)和慢性血栓组(n=30)。
65例患者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34~74岁,平均53.4岁。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史,导致血栓的明确原因有肿瘤(n=23)、手术(n=17)和肢体制动(n=7),其他18例患者造成血栓的原因不明。57例患者存在下肢肿胀,37例患者腿痛。
MRI检查采用Siemens 3.0T磁共振扫描仪(Skyra),18通道体部线圈。首先使用可变翻转角长回波链三维自旋(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SPACE)序列对血栓进行定位。SPACE主要扫描参数:TR 3200 ms,TE 100 ms,层厚1.8 mm,回波链长度100,相位方向为头足方向,过采样50%,层数30或更多。使用SPACE成功显示全部血栓后,再使用读出分段的DWI序列对血栓的中央节段进行扫描,主要扫描参数:TR 3000 ms,TE 70 ms,矩阵224,视野224 mm×224 mm或更大以适应腿部,层厚4 mm,层数12~20,读出分段7,b值取0、800 s/mm2,扩散梯度3个方向,扫描总时间为3~5 min。DWI扫描完成后,ADC图由机器自动生成。
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不知道血栓年龄的情况下,分别在ADC图的血栓上勾画圆形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来测量血栓的ADC值。在血栓的多个层面上测量ADC值,然后取平均值。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两位医师测量血栓ADC值间的一致性。如ICC>0.7,则认为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良好,最终数值取两位医师测得的ADC值的平均值;如ICC<0.4,则认为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差。如ICC介于0.4和0.7之间,则最终数值不能取两者的平均值,需分别报道。首先对ADC值进行正态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急性血栓组与慢性血栓组的ADC值差异;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Mann 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ADC值的差异。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分布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一步评估ADC值区分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的能力,对应约登指数(Youden Index)最大的阈值被选取用以计算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5例患者(图1~3)被分为急性血栓组(n=35)和慢性血栓组(n=30)。35例急性血栓组患者中,男12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53.3岁;30例慢性血栓组患者中,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2.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医师测量ADC值的ICC值为0.85(高于0.7),因此最终数值取两位医师测得的ADC值的平均值。
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ADC值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的ADC值差异。急性血栓组的ADC值(550×10-6mm2/s)明显高于慢性血栓组(230×10-6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68,P<0.001)。
图1 患者,女,57岁,右下肢水肿一周。a) SPACE图像示血栓呈不均匀低信号(箭); b) T1WI图像示血栓呈不均匀高信号(箭); c) T2WI图像示血栓呈不均匀高信号(箭); d) DWI图像(b=0)示血栓信号(箭)与T2WI图像上的信号类似; e) DWI图像(b=800s/mm2)示血栓呈极高信号(箭),边界清楚; f) ADC图示血栓(箭)的灰度显著低于背景,边界清楚。
ROC分析结果显示,ADC值鉴别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的曲线下面积(ared under curve,AUC)为0.93(图4)。阈值取330×10-6mm2/s时约登指数最大。以330×10-6mm2/s作为阈值,ADC值超过此阈值诊断为急性血栓,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4%(32/35)和90.0%(27/30)。
由于血栓的ADC值有可能随着血栓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0],本研究尝试使用读出分段的DWI来鉴别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值鉴别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超过90%。
从b=0到b=800 s/mm2,血栓和背景的信号强度均下降,但两者下降的幅度不同。与背景相比,血栓组织结构更紧密,含水量更少,自由水分子运动受限的程度更高,因此ADC值低于背景。在ADC图上,所有血栓的灰度均显著低于背景,血栓边界清楚,显示良好。
众所周知,血栓的水含量随着血栓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减少,而血栓的组织密度随着血栓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升高[11]。慢性血栓的自由水含量及容许水分子扩散的空间必然低于急性血栓,从而导致慢性血栓的ADC值低于急性血栓,本研究结果也支持上述理论。本研究还发现ADC值鉴别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的AUC超过0.9,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90%,说明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的ADC值重叠较少。
血栓在横断面上的直径较小,预实验中笔者发现普通DWI显示血栓效果不佳,这是由于普通DWI的空间分辨率不够,而且易受磁敏感伪影的干扰。因此本研究采用读出分段的DWI,在读出方向将k空间轨迹分成多个部分,增大了采集矩阵,与传统的单激发DWI相比,读出分段的DWI具有更短的回波间距,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减少磁敏感伪影[12,13]。同时,读出分段DWI支持全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技术,进一步减低了磁敏感伪影。值得一提的是,读出分段DWI的成像时间较常规DWI明显增加[14],读出节段越多,成像时间越长;成像时间越长,越容易受到运动伪影的干扰。然而本研究中的DWI检查是在轴面上进行,与下肢长轴垂直,因而对运动相对不敏感。
图2 急性血栓患者。a)DWI图像(b=0)示急性血栓呈低信号;b)DWI图像(b=800s/mm2)示急性血栓呈低信号;c)ADC图示急性血栓灰度显著低于背景。 图3 慢性血栓患者。a)DWI图像(b=0)示慢性血栓呈低信号;b)DWI图像(b=800s/mm2)示慢性血栓呈低信号;c)ADC图示慢性血栓灰度显著低于背景。通过ROI分析,获取血栓的信号强度和ADC值。此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在b=0和b=800s/mm2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差异不大,因此难以通过信号强度来鉴别两者。但此急性血栓(图2患者)与慢性血栓(图3患者)的ADC值差异较大。如果将330×10-6mm2/s作为诊断阈值,急性血栓的ADC值大于此阈值,而慢性血栓的ADC值小于此阈值。
图4 ADC值鉴别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的ROC曲线。
本研究有以下局限性:①以超声作为参考标准,没有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取出来做病理学检查,因此无法验证血栓的真实水含量或观测血栓内部微观结构。关于血栓内部自由水分子扩散受限的机制尚停留在推测假想阶段;②本研究的血栓分期仅限于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而实际上血栓至少经历了超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个阶段。目前人类在体的血栓分期尚无法达到这个精度,构建四种阶段的动物血栓模型进行MRI研究,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方法;③样本量不够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使用读出分段的DWI测得的血栓ADC值在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血栓的ADC值高于慢性血栓。ADC值有助于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