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凤
摘要: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对中国资源总库(CNKI)技术创新审计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样本文献的总体趋势、作者及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基金分布及关键词分布的定量分析,以及从关键词出发,对样本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定性分析,对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与展望。文章从技术创新审计模型、技术创新审计方法以及技术创新审计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进一步厘清概念、拓宽研究范围,加强技术创新审计应用研究,完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体系、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三个层面对我国学者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技术创新审计;文献计量;企业创新;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3.01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
技术创新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重要分支,自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技术创新审计的应用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理论研究即技术创新审计模型于20世纪80年代由伦敦商学院提出。许多国家的政府、各类民间协会组织或是独立第三方咨询公司以技术创新审计为工具,为企业的创新情况提供服务,协助企业创新管理。技术创新审计作为新兴的创新管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采纳,美国、英国、德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均采用不同的审计工具对企业创新情况进行审计,提高了企业的销售额及创新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创新经济快速有效发展。英国已经尝试以政府为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审计服务。而创新发展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2005年,创新首次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中央提出应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自此,创新已经贯穿党和国家发展的一切工作。技术创新审计结合传统审计的基本方法、专业特点,兼具企业创新的理论基础,帮助企业识别自身的创新能力、评估创新绩效,准确定位企业的创新需求,并提供改进建议,使企业了解创新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创新能力最大化,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我国对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仍很匮乏,研究进展缓慢,我国目前还没有任何组织、机构提供技术创新审计服务。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研究动态及发展进行了梳理,为今后的学者明确研究方向。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文章数据源来自《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简称CNKI),对期刊库里的全部期刊,选择主题为“技术创新”并含“审计”,精确匹配,进行高级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8月5日,共检索出论文204篇。经过人工筛选,将与技术创新审计无关的文章,例如“审计技术创新”等对审计技术进行创新的主题文章,进行剔除,最终形成了由40篇文献构成的基础研究样本及24篇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构成的核心研究样本。
1.2文献计量分析法
文献计量分析法最早由Pritchard于1969年提出,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量性分析。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关键词互引、作者、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等外部形式特征,研究重点不在于文献本身。研究者可以通过该方法了解所研究文献的总体发展趋势,也可基于关键字等信息的分布做简单的定性分析,用来揭示相关研究的发展规律,是分析论文研究方向的有效工具。
2文献计量法下技术创新审计文献定量分析
2.1样本总体趋势分析
根据样本统计,我国第一篇技术创新审计相关的论文发表于1997年,较国外晚近20年,从1997年至2019年共有研究文献40篇,其中有5年无相关研究文献,其余年份文献量保持在1至4篇之间,无较大波动。40篇论文中,核心期刊论文合计24篇,占比60%。说明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审计的关注度不高,该领域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的领域,还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具体统计结果图1。
2.2样本分布分析
2.2.1期刊作者与机构分布分析
期刊作者的统计,选取论文排名前两位的作者作为统计基础,统计每一位作者参与的论文数量。根据样本统计,40篇论文中,参与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为陈劲,共有7篇,论文时间为1997年至2002年,具体统计见表1。
陈劲作为国内研究技术创新审计最早的学者,研究成果最多,且多集中在早期;耿雪松的5篇论文均为第二作者与其他人合作研究;近些年研究成果丰富的作者为樊一阳。从机构分布统计来看,陈劲、刘景江为浙江大学;樊一阳、侯建明、廖雅为上海理工大学;盛亚、桑辉为杭州商学院。
可以看出,我国对技术创新审计相關内容研究的学者较少,主要集中在陈劲及樊一阳两个研究团队,且两个团队研究时间间隔近8年。其他作者仅发表1~2篇论文,说明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不够深入。
2.2.2期刊分布分析
24篇核心研究样本中,样本来源2篇以上的期刊有五种,分别为《科技管理研究》《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占核心期刊样本的62.5%。上述期刊均为科学管理类期刊,该类期刊论文的研究方向均为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创新研究等相关方向。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审计的认识还不够明晰,技术创新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分析,本质上属于审计的研究范畴,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只是审计对象的不同,即将传统的财务审计对象变更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未来真正实际提供技术创新审计服务人员大部分还是当前的传统审计人员,因此技术创新审计更应该是众多财务、审计类学者的研究对象。而正是这类研究人员的缺失,使得我国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无法与实践接轨。所以,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还需要更多财经类学者的关注、探索、深入的研究。
2.2.3基金分布
在24篇核心研究样本中,有8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4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占比50%。统计说明技术创新审计是国家鼓励、大力支持的研究方向,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应建立健全企业创新活动的评价制度体系,探索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虽未明确指出进行技术创新审计工作,但是已逐渐探索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考评,并努力拓展国际化专业评价渠道,正在为技术创新审计的开展作出努力。而上述国家级基金的获批正说明该领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需要广大学者投入更多精力的方向。
2.2.4期刊关键词分布分析
关键词的汇总分类是将40篇论文中出现的所有关键词进行次数统计。筛选频数3次以上的关键词有15种,关键词总频数为103次,其中关键词为“审计模型”的论文有24篇。通过关键词频数统计(详见表2),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审计模型的构型、技术创新审计方法的探究及技术创新审计概念的界定,对技术创新审计实际操作或案例研究的内容较少涉及。
3基于关键词的技术创新审计文献定性分析
3.1关于技术创新审计概念的研究
陈劲[1]通过对国外管理审计理论的研究,指出技术创新审计是指以技术创新的度量为基础,找出创新目前的状况和期望状况间的差距,确定问题的所在和需改进的环节,进而提供用以提高创新水平的信息,促进技术创新管理的改善,提高创新业绩。技术创新审计是通过审计的原理和方法来监督、检查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2]。张炜[3]将技术创新审计归类为企业创新活动中的经济管理工作,通过对企业创新过程的追踪、对创新投入、能力及绩效进行评价,发现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廖雅等[4]认为技术创新审计通过获取与技术创新活动有关的审计证据,评价技术创新活动的现实情况与期望值的相符程度,确定需要改进的环节,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法。技术创新审计是基于传统审计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组织管理、业绩进行的检查与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5]。黄益[6]认为审计方法引入到技术创新管理中即为技术创新审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及管理,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功开展。技术创新审计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新方法及手段,能够识别企业的技术创新潜力及创新能力情况,找出影响创新项目的因素,拟定创新战略,帮助企业对创新过程进行有效控制[7]。韩辛超等[8]认为,技术创新审计不是对技术创新结果本身进行探究,也不是对创新结果的真实合规性进行检查,而是通过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创新不足,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审计的定义基本相同,即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测量,找出企业技术创新目前的状况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3.2创新审计的种类研究
创新审计种类有很多种,侧重点各有不同,一些学者侧重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审计,陈劲等[9]从战略、流程、资源、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技术创新审计框架,即SPRE模型,从20个二级指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进行评价考核;郑海鳌等[10]从支持体系审计、过程审计和绩效审计三个层次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价值链审计模型及其审计方法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管理提供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樊一阳等[11]从审计创新审计准则体系、技术创新审计测度、技术创新审计标准源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审计研究内容。韩辛超等[8]从企业信息、决策、研发、制造、营销、融资、组织管理7个方面构建模型,对技术创新能力审计进行研究。
3.3关于技术创新审计模型的研究
陈劲等[12]把齐萨的过程审计模型与“奥斯陆”技术创新统计模型结合在一起,构建了C-S模型;又从战略、流程、资源、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技术创新审计框架,即SPRE模型[9];郑海鳌等[10]从支持体系审计、过程审计和绩效审计三个层次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价值链审计模型及其审计方法体系;张炜[4]根据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和全面创新审计模型,从创新输入、创新过程、创新输出三个维度,结合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特征,构建了创新型企业全面创新评价标准的I-PO模型,未对审计工具、审计方法做具体阐述。樊一阳、侯建明[11]从技术创新审计准则体系、技术创新审计测度、技术创新审计标准源三个方面构建技术创新审计模型。黄益等[6]针对中小企业,基于价值链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技术创新基本活动、技术创新辅助活动、技术创新价值实现三部分的审计模型,包含9大审计要素,37个二级指标。韩辛超等[8]从企业信息、决策、研发、制造、营销、融资、组织管理7个方面构建模型。王爱华等[13]将技术创新过程工作流程与管理流程进行融合,构建了包含组织环境审查、技术引入核准、创新战略审计、核心及辅助创新的管理控制审计为运行系统的技术创新过程审计模型。
3.4关于技術创新审计方法的研究
桑辉[14]认为问卷法、询问法及技术鉴定法等传统审计方法可以在进行创新审计时运用。陈劲、余芳珍[9]在其构建的SPER模型中运用半定量的方法,企业高管对体系内的指标逐一打分,最后计算出企业核心能力。张炜等[15]采用定性化与定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全面创新审计记分卡,对创新行为进行量表记分。顾晓敏等[16]在构建创新审计指标体系、确定权重及综合得分时运用多种理论与方法,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运用平衡计分卡原理,在确定权重及得分时综合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任爱莲[17]在其构建的创新审计模型中考虑了多元化审计主体和创新型企业等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审计内容设定标准。廖雅等[18]对创新审计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创新审计方法有调查表法、流程图法、统计测评法、分析程序法4种,并对每种方法的操作程序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樊一阳[5]建议,应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技术创新审计数据进行测度。樊一阳等[19]运用结构方程法对影响技术创新的不利因子进行验证,对技术创新审计方法进行探索,通过过滤掉不利因子的方法提高技术创新审计效率。
我国技术创新审计方法的研究是总结归纳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技术创新审计模型中的审计指标及确定指标权重,进而对其进行评价。
4评述与展望
从上述文献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对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停留在对国外研究内容的归纳总结层面,且对国外的创新审计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国内学者对创新审计的定义基本相同,国外的创新审计是利用审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审查、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是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审计范围更广,评价内容更全面,对企业创新管理指导意义更强。而技术创新只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全部。我国多数学者将技术创新审计与创新审计概念等同理解,将我国的技术创新审计研究与国外的创新审计研究归于同一问题的研究,致使我国的创新审计研究局限于技术创新审计,审计内容、审计框架、审计方法均受到了约束,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审计体系,且对创新审计方法未进行实质性、突破性探究,只是對审计数据处理上进行反复验证,未能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审计方法来指导我国的技术创新审计应用。
近年来,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进展缓慢,鲜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建设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且我国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理论层次,侧重于模型构建、技术创新过程分析,缺少应用层次的研究,而这些模型研究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目前,我国对技术创新审计研究的学者多为技术经济及管理相关专业,研究方向倾向于技术创新、创新管理,在审计领域鲜有研究,使得我国的技术创新审计研究范围过于狭隘。
鉴于以上论述,对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研究做如下展望:
4.1进一步厘清概念,拓宽研究范围
首先,我国的技术创新审计研究源于国外的创新审计概念研究,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而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有效结合形成的综合创新。所以,应将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内容进行扩展,不能局限于企业的技术创新。
其次,技术创新审计本质是审计的范畴,学者经常把技术创新审计与审计技术创新相混淆。技术创新审计是对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技术创新是对审计的技术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两者一个是研究的审计内容,一个是研究的审计方法,均是审计的要素之一。因此,学者可以在审计这个层面寻找突破口,拓宽研究思路,以审计的思维研究技术创新审计,比如审计的方法、审计准则、审计指南、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审计报告等方面,使技术创新审计更相似于传统审计,方便操作。
4.2加强技术创新审计应用研究
审计是应用类学科,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审计研究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无案例研究,无论是提出的审计模型、审计方法还是审计过程都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真实的去企业试点,才能验证提出的理论是否可行,这是用传统的实证分析无法解决的。而案例应用研究这一点正是国内研究者较少触及的,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并不能用传统的方法简单地进行测量和管理,创新点的测量或评估也不是简单的数据搜集。技术创新审计的审计方法区别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不能完全依赖审计指标的设定,进而通过数据搜集来检验指标值的方式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评估。技术创新审计的效果需要在应用中体现,目前我国还未开展技术创新审计,只有切实可行的理论研究才能助推技术创新审计的顺利开展。所以,建议学者逐步探索试卷调查题库、访谈题库、创新审计规范、创新问题评估依据建立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技术创新审计应用做好准备。
4.3完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体系、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学者提出的技术创新审计方法、操作流程及审计过程中涉及的评价标准均属于探索阶段,调查问卷列举的事项多属于技术创新审计基础性问题,带有普遍性。在最初的技术创新审计试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卷内容无法全面了解企业创新情况的问题,个别企业一些独特的手段、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增减调整。同时,随着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各行业的变革改进,审计方法中采用的基础性调查问卷问题及访谈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随着技术创新审计逐步展开,企业对技术创新审计成果需求逐渐扩大,这时,就需要及时补充问卷调查题库与访谈题库的内容,根据大量实践总结对操作规范不断进行修正。同时,需要紧跟国际创新审计步伐,努力与国际创新评价标准趋同,更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国际交流,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审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现有的各类审计,无论是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审计方法及审计法规、准则均在及时的修订。有效的审计方法是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的,企业创新本身即是打破原有传统状况的事件,针对创新进行审计的方法更不能停滞不前。所以,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体系,及时纠正技术创新审计操作规范,加快调整技术创新审计评价标准,是技术创新审计方法有效发挥作用的有力保证。因此,需要一些创新审计的专家、学者继续研究中国版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继续探索中国的技术创新审计实践与方法,充实创新审计规程,创立出一套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创新评价体系与标准,使技术创新审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劲,耿雪松,李飞宇.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1999(6): 42-45
[2]毛荐其.企业技术创新审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0(8): 22-24
[3]张炜.基于技术创新审计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构建[J].科学学研究, 2007(25): 465-469
[4]廖雅,樊一阳,华灯峰.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模型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4): 110-112
[5]李晓军.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模型比较刍议[J].企业研究, 2013(8): 51
[6]黄益,侯建明.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框架浅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15(6): 206-210
[7]樊一阳,侯建明.欧美技术创新审计实践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5(11): 153-160
[8]韩辛超,王文飞.区域技术创新审计研究[J].经济论坛, 2015(11): 103-105
[9]陈劲,余芳珍.技术创新SPRE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5): 9-14
[10]郑海鳌,尤建新,周文泳.企业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研究[C]//同济大学.2009年发展与管理论坛论文集, 2009: 103-114
[11]樊一阳,侯建明.技術创新审计研究框架评述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 2014(3): 9-13
[12]陈劲,耿雪松,理查德·史密斯.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与中加比较[J].科研管理, 1997(6): 21-28
[13]王爱华,张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审计模型之构建[J].财会月刊, 2018(3): 158-162
[14]桑辉,盛亚.技术创新审计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5): 20-22
[15]张炜,张世龙.全面创新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502): 14-17
[16]顾晓敏,陈哲颖.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创新审计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10(4): 60-62
[17]任爱莲.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审计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 2010(4): 68-70
[18]廖雅,樊一阳,陈亚锋.基于审计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0(5): 522-526
[19]樊一阳,田月阳,阮婉玲.技术创新审计方法的探索——技术创新部里因子过滤模型[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6(7): 343-349
Review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udit in China Based on Bibliometrics
GONG Feng(Northeast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udit of China Resources Base (CNKI).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trend, author and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periodical distribution, fund distribution and keyword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 literature. Starting from the keywords,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e sample literature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udit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prospect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uditing mode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auditing method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uditing. It further clarifies the concept, broadens the scope of research, strengthens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uditing, and perfect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perational norm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uditing. 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udit;bibliometrics;enterprise innovation;au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