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凡
摘要:在科教兴国战略下,新技术革命进程日益加快,给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状况带来一定的冲击。本文以技术进步和收入为研究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477篇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论文,运用CiteSpace软件从高产量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角度绘制可视化图谱,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和收入问题的研究热点变化状况,内容涵盖技术进步方向、实际工资、农民收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五大角度。此外,本文从选题视角、理论基础和数据选取的角度总结了当前国内学界研究相关问题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对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关键词:技术进步;收入;CSSCI期刊文献;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1.2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3.0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智能经济时代劳动形态演变与就业结构研究”(18YJC790144);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项目“北京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思路和政策”(413213001309)
0引言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多大程度的冲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早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机械化大生产导致的大量工人失业就曾引起人们的恐慌[1]。近年来,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兴起,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与此同时,伴随新技术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替代人力劳动的可能性,许多企业研发工业机器人,如京东物流启动人工智能派送快递等,直接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失业,使人们陷入“机器替人”的恐慌[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收入不平等問题日益加剧,收入顶端1%的家庭大约占有全国三分之一的财产,而处于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为1%左右[3-4]。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新技术变革在短期内会挤占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而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会推动新产业的出现,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因而对不同技能群体就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势必也影响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5-6]。
国内学界针对技术进步给收入差距带来影响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较晚,且多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整体综述性的文献较为少见,由此导致对于该领域内整体状况把握不够全面。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国内CSSCI期刊发表的有关技术进步和收入问题研究领域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探究该领域在国内研究的整体进展程度、热点的变化以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入理解技术进步对于劳动力收入差距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有助于深入探究劳动力市场工资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了解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多大程度的冲击,从而帮助企业的生产、雇佣员工、薪酬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启示,并对学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借鉴。
1文献选取与研究方法
1.1文献来源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是面向各界读者提供国内学术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报纸等覆盖最为全面,包含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的数据库,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中检索获取相关文献资源,以“技术进步”和“收入”共同作为研究主题,选取CSSCI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内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情况较为权威的数据库,其收录的期刊代表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准。因此,本文检索到的文献在该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同时体现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7]。此外,期刊文献作为公开发表的文章,其内容通常比会议文章、报刊杂志或学位论文更加精炼,语言更加学术化,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所要研究的内容,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选取的文献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领域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在发表时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与热点性,同时契合相关的政策。
本文关注的技术进步主要指在生产过程中技术要素不断发展和完善,新技术替代旧技术的过程;收入则主要为市场上个体劳动性工资收入,涵盖与生产相关的收入所得,同时也包含宏观层面上国民收入水平,旨在从不同的视角全面总结该领域的研究内容。文献的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20日,共收集到477篇CSSCI期刊论文,主要涵盖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社会科学类和综合学报类的学术期刊。
1.2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是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思维方式量化分析已有文献的交叉科学,也是情报学和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发表的文献数量、主要学者数量及其文章相互引用关系、关键词及出现频率等。学者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所做的研究,早期可以追溯到1917年F.J.科尔和N.B.伊尔斯通过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1543—1860年发表的关于比较解剖学领域的文献,并对相关的图书与期刊进行相应分类统计。E.W.休姆在1923年最早提出了“文献统计学”这一概念,A.普里查德进一步在1969年提出用文献计量学来替换文献统计学的概念,并将研究对象从学术期刊扩展至所有的书籍刊物资料[8-10]。
CiteSpace是学界当前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最常使用的软件之一,主要基于寻径网络算法对不同领域文献进行分组归类,并较为直观地展示出学界相关领域已有文献的研究热点、共被引情况,以及绘制时间层面的图谱等,结果较为清晰。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技术进步”和“收入”共同主题的CSSCI期刊文献,绘制相应的分析图谱,把握整体研究趋势,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11-12]。
2基本研究概述
2.1论文发表整体情况
论文发表数量是衡量某一研究领域在学界和社会上的关注度与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对此,我们通过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以“技术进步”和“收入”共同作为主题,检索到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数量,直观体现出不同时间点国内学者对于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同时重点关注其中的CSSCI期刊论文数量的变化,以表示国内最为重要的核心期刊对该领域问题研究的关注程度。
如图1所示,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领域相关CSSCI期刊文献开始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发表数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①。1998年4月,CSSCI期刊出现了第一篇有关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研究的论文,题目为“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研究”,是由全国科技进步综合评价课题组撰写,发表在国内统计学类顶级期刊《统计研究》上。该文章重点从科技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两方面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角度出发,尝试构建我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具体数据分析我国科技进步状况[13]。该文章对于此后研究技术进步相关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实证分析选取适当的指标提供了一定借鉴思路。
1998—2008年间,每年在CSSCI期刊上以技术进步与收入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数量整体较为有限,在2008年发文数量有显著提升,连续平稳几年后在2013年发文数量再次有了显著增加,此后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2006年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并提出若干配套政策,旨在“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此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多次围绕“科技与创新”公开发表一系列讲话。技术进步领域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热点问题。同时,收入不平等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随着新技术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相应的冲击,收入状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相应的问题研究也成为学界较为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随著近十年来,以经济计量学为主的实证分析方法在国内逐渐普及,加上公开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一系列统计年鉴和政府相关文件及公报,为学者在获取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国内一些经济管理学领域实力较为突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逐渐展开针对企业层面的调研,如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nterprise Survey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ESIEC)、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实施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hina Employer-Employee Survey,CEES)等项目,为技术进步与收入领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企业层面微观调研数据,为深入探究该领域提供了更多研究思路与经验借鉴。
从发表论文的期刊来源角度来看,所选取的477篇CSSCI期刊论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类学术期刊,此外,管理学类、社会科学类和综合学报类学术期刊也有涉及。国内传统的经济学顶级期刊和权威期刊中,《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研究》《世界经济》发文量位居前列,分别为12篇、10篇、9篇,其它诸如《中国社会科学》(7篇)、《中国工业经济》(7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7篇)、《世界经济研究》(6篇)、《经济问题探索》(6篇)、《经济学动态》(5篇)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此外,获得象征国家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文献分别为160篇和64篇。这也表明了技术进步和收入问题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受到学界和政府、企业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影响力较广。
2.2领域内高产量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
高产作者是在一个领域内具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性。对一个研究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刻画该领域的前沿研究阵地,同时也是推动该领域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将检索到的477篇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时间节点设定为1998年到2020年,“Years Per Slice”选项取值设为1,选择标准(Selection Criteria)为TOP50,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Author)和机构(Institution),由此分别得到技术进步和收入问题研究领域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分布可视化图谱,见图2和图3。
技术进步和收入问题研究领域发表两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39人,四篇及以上的作者共11人,见表1。其中,华东师范大学的王林辉(8篇)、中国人民大学的陈璋(8篇)和刘凤良(6篇)、浙江大学的黄先海(5篇)、吉林大学的董直庆(5篇)、云南大学的杨先明(5篇)发表论文在5篇及以上,他们是国内对于技术进步与收入研究领域的主要学者,研究内容主要涵盖技术进步引起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等角度,具有较深的理论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作者可视化图谱中的连线多来自于同一高校研究机构,不同机构间的作者合作较为有限,因此生成的图谱类似于散点图(图2)。
通过对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选取的477篇文献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33篇)发文量最多,其次为南开大学(31篇)和南京大学(21篇),如图3所示。进一步细分到高校学院和研究所,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可视化图谱(图4),并对同一年内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最多时进行统计(表2),我们发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在2008年内发表技术进步与收入领域相关论文16篇,其次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分别在2008、2012和2014年各发表该领域相关论文8篇。这些研究机构几乎都是在国内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水平较为突出的学府。与高产作者的可视化图谱类似,研究机构在技术进步与收入领域内分布的可视化图谱显示研究合作关系多发生于同一高校内部,不同高校与研究所之间合作研究较少。此外,研究机构发文数量高产基本都集中在2008年及以后,也印证了随着国家发展,该领域在国内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3研究主题与热点
3.1关键词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中出现的核心概念,也是对于文章研究问题的高度凝练。一篇文章的下载量和被引次数与关键词高度相關。因此分析关键词,构建相应的可视化图谱,是文献计量分析中常见的做法,也是聚焦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其动态变迁的关键所在。在图谱中,当某一关键词在选定的文献中出现频率越高时,其处于主导性作用越强,相应的中心性也就越高,节点位置越趋近于中心。此外,CiteSpace软件在对关键词聚类的过程中,也会按照不同的专题对近似研究进行分类,在生成的图谱中自动归纳到不同的区域。
在CiteSpace软件中将节点类型调整为关键词(Keyword),生成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图5)。发现该领域研究主要围绕技术进步方向、实际工资、农民收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五大专题展开,这也体现出随着新技术的变革,整体生产水平势必有所提升,宏观层面带动经济增长和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整体国民收入水平;微观层面对于个人的收入水平变化也会带来相应的冲击。
统计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研究领域中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的主要关键词,结果详见表3。其中,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劳动收入份额为该领域内最为核心的关键词,在所选取的477篇文献中出现的频次依次为121、41和37。此外,全要素生产率(27次)、收入分配(18次)、人力资本(15次)、收入差距(13次)、城乡收入差距(11次)、中等收入陷阱(10次)、劳动收入占比(10次)、产业结构(10次)和技术进步偏向性(10次)在该领域研究出现频次也位居前列。从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研究涵盖了经济学多个学科,包含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研究。其中,有关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产业结构变化的研究是学界的热点问题,也契合了国家相关政策的需求。
3.2研究热点变化
3.2.1基于关键词时间线谱的视角
CiteSpace软件中可以通过时区视图较为直观地反映出一个研究领域内研究热点在不同时间段的变迁,同时结合相关政策不断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我们对于选取的477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的时区视图分析,在CiteSpace软件中选取时间线分析(Timeline)的命令进行展开,结果如图6所示。
从2001年开始,以技术进步为主题的一系列研究开始逐渐显现,并被高频次地引用。图6中展示了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研究领域中的几个主要专题,以及在不同专题中,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所开始出现的时间节点。从技术进步方向角度来看,新技术革命带动了产业升级,提高了企业生产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际贸易出口。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等热点问题的出现,技术进步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研究出现也越来越多。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来看,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调整生产要素配置,从而改变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状况,进而引发工资收入差距的变动。在这之中,学界对于技术进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分析也在不断完善。此外,在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背景下,三农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相应的技术进步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冲击,以及对于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影响也成为学界的热点问题。在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领域,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兴起,特定技术给市场带来的冲击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新动向。
通过CiteSpace软件进一步得出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研究领域中最高出现频率的15个关键词(图7),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逐渐细化,选题视角由浅入深。当前,由技术进步偏向性导致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加剧,以及对农村低技能劳动力群体带来的影响成为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领域的研究热点方向,并进一步引发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再思考。
3.2.2基于高被引文献的视角
引用次数较高的文献在相关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表4展示了在选取的477篇文献中,被引次数在前20名的论文。尽管这种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忽视近年来新发表的文章,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领域内较为经典的代表作,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和意义。
通过对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研究领域排名前20位的高被引文献总结,不难发现其主要集中发表在2000—2010年间,收录的期刊几乎全部来自于国内经济学类顶级和权威学术期刊,内容涵盖了前文提到的技术进步方向、实际工资、农民收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五大专题。对于高被引文献多出自于新世纪的前十年,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二十世纪末关于技术进步与收入主题研究文献开始出现后,学界对于該领域研究不断深化,加之早期一代学者理论分析功底深厚,文章具有很深思想性与科学性,给后代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
4文献总结与展望
4.1文献总结与述评
收入不平等一直是劳动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不平等程度过大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西方学者早期在关注收入分配问题时便发现技术进步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14-15]。其中,Katz & Murphy[16]发现美国在1963—1987年间由于技术变化导致劳动者周工资收入差距增大,相对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与之收入差距提高了25%。Acemoglu[17]则认为社会技术进步方向是“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得工厂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多,同时对低技能工人需求减少,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相比国外研究,国内将技术进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研究其对收入差距影响起步较晚,主要涉及到内容包括工资收入的技能差异[18-19]、城乡差异[20]以及性别差异等[21-23]。已有研究多为探究技术进步偏向性导致收入差距的产生,其核心理论框架如图8所示②。
技术进步主要通过影响不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这一机制影响市场就业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收入差距。在时间维度上,新技术发展在短期内会挤占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产生“机器替人”的现象,同时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促进该群体的就业。而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会推动新产业的出现,同时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在影响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会相应影响其收入差距。在空间维度上,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的产生。农村劳动力多集中在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面对技术进步以及“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冲击,大量低技能群体失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在性别视角上,一方面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技能禀赋差异,使其面对技术进步冲击下分别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通过不同行业的劳动需求影响其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已婚家庭中男性与女性劳动供给可能与婚前会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收入水平受到相应的影响。
当前,学界运用国内公开的数据库对于技术进步相关内容的研究中,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专利授权数量、全要素生产率等角度。已有研究由于数据选取不同,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已有文献大多采用宏观数据进行分析,微观调查数据则多为家庭调查,而缺少针对企业层面的调研数据,因而难以从需求侧准确刻画个体收入水平。第二,由于技术进步会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24-25],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现有文献对此讨论不足。第三,已有研究大多直接通过西方经典理论进行分析,但在中国实际发展背景下可能无法有效解释相关现象,导致构建实证模型分析时存在偏误。
4.2未来研究的展望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来,国家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下,科技发展实力日益增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提出,企业对于新技术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由此对于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带来的冲击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未来对于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的研究应在现有基础上,侧重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结合相关的政策和具体的新技术变革,切实服务于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在研究视角方面,已有针对技术进步影响收入水平的研究,由于数据的限制,大多从供给侧角度进行分析,采用省级或市级层面的宏观数据或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其核心变量着重从新技术的投入和产出两个视角进行刻画,包括R&D研发投入、专利授权数量、全要素生产率等。而对于具体的技术,如人工智能水平、工业机器人数量等,由于数据获取较为困难,研究相对较少。此外,从企业需求层面角度出发,探究技术进步给企业内部员工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相关研究学界也尚不多见。针对此问题,高校与科研机构可以尝试针对企业层面生产展开更多的调研,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从而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历,又有助于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在研究理论与内容方面,国内已有针对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的研究大多照搬西方文献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而结合中国实际背景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创新则相对较少。例如研究技术进步对于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国外研究主要以教育水平界定不同技能的劳动力,这在我国背景下略显粗泛。此外,部分实证研究更是缺乏理论依据,导致其模型缺乏一定的经济学意义。基于此,在未来研究中,我们需要切实从实际出发,将西方经典理论与中国实际背景相结合,在构建理论模型过程中进行新的创新与探索,从而使相应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更加贴近实际,研究结果赋予更深厚的意义。
在研究数据方面,国内针对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研究多为宏观层面展开的实证分析,数据多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或各统计年鉴公开发布的省、市级宏观数据。从个体收入层面进行分析的微观数据主要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等公开家庭调查数据库,而从企业需求侧角度,针对员工工资收入的微观个体数据进行分析仍较为少见。当前在国内针对企业层面调查相对比较有影响力的数据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实施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实施的中国企业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调查(CEES)等。在未来研究中,各高校学者间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数据资源的公开与共享,切实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建设奉献一份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注释:
①考虑检索时间因素,进入2020年后时间较短,故在绘制领域内每年发表文章数量的折线图时,我们将时间点截止到2019年末.
②当前国内有关技术进步与收入问题的研究理论基础多为仿照西方相关经典理论与文献,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梳理,总结已有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1]张刚,孙婉璐.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J].管理现代化, 2020(1): 113-120.
[2]孙文凯,郭杰,赵忠,等.我国就业结构变动与技术升级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6): 5-14.
[3]罗楚亮,李实.中国住户调查数据收入变量的比较[J].管理世界, 2019(1): 24-35.
[4]李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1): 116-129.
[5]Machin S, Van R J. Technology and Changes in Skill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Seven OECD Countries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113(4): 1215-1244.
[6]Weiss M, Garloff A. Skill 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Endogenous Benefits: the Dynamics of Unemployment and Wage Inequality [J]. Applied Economics, 2011, 43(7): 811-821.
[7]朱相宇,乔小勇. 2000—2012年城镇化研究综述[J].中国经济问题, 2014(3): 101-108.
[8]Cole F J, Eales N B. The history of comparative anatomy—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J]. Science Progress, 1917(11): 578-596.
[9]Hulm E W. Butper and Tanner Grafton [M]. London, 1923.
[10]Pritchard A. Statistical Bil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 [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69(25): 348-349.
[11] Chen C. CiteSpace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 : 359-377.
[12]陳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13]全国科技进步综合评价课题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研究[J].统计研究, 1998(2): 26-35.
[14] Autor D H, Katz L F, Krueger A B. Computing Inequality: Have Computers Changed the Labor Marke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113(4): 1169-1213.
[15] Acemoglu D. Technical Change, Inequality, and the Labor Market[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2, 40(1): 7-72.
[16] Katz L F, Murphy K M. Changes in Relative Wages, 1963-1987: 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2, 107(1): 35-78.
[17] Acemoglu D. Why do New Technologies Complement Skills?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and Wage Inequality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113(4): 1055-1089.
[18]孫焱林,李昕.技术进步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5): 363-366.
[19]尹正,倪志伟.出口贸易、技术进步与工资差距[J].工业技术经济, 2018(4): 85-91.
[20]赵莎莎,张东辉,司传宁.城镇化水平、全要素生产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区域异质性及交互效应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8(11): 93-100.
[21]刘仁宝,刘冠军.科技进步对城镇职工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11): 50-57.
[22]郝翠红,李建民.技术进步、研发投入与性别工资差距——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8(5): 44-54.
[23]魏下海,曹晖,吴春秀.生产线升级与企业内性别工资差距的收敛[J].经济研究, 2018(2): 156-169.
[24]庞瑞芝,薛宁,丁明磊.中国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6-2010年创新型试点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 2012(5): 1-10.
[25]郭玉明.创新型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河北省创新型企业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8(6): 129-132.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n the Field of Technical Progress and Income: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SSCI Journals
ZHAO Yifan(School of Labor and Human Resourc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process of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is speeding up day by day, which bring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labor market.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eme of technical progress and income, according to 477 papers published in CSSCI journals retrieved on CNKI, we use CiteSpace software to conduct bibliometric analysis to draw a visual ma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yield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focu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come issues changes, including the direction of technical progress, real wages, farmers income,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perspective of topic selection, theoretical basis and data sele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domestic academic research related issu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Keywords: technical progress;income;CSSCI journal literature;Citespace Software; bibliometric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