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干部选任落实政治标准探析

2020-02-24 06:58:19秦文佳史嘉恒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校

秦文佳 史嘉恒

[摘 要]突出政治标准是党选人用人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队伍。做好高校干部选任工作,要深化对突出政治标准的认识,把握好政治标准与业务标准的辩证关系,落实政治标准,探索改进考察的路径与方法,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关键词]高校;干部选拔任用;政治标准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02-0055-04

政治标准是政治上判断人们言论和行为是非的尺度和依据,是对人们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思想品质、政治表现等方面以定性描述为主的价值评判。[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选干部,体现了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的鲜明政治导向和现实针对性。政治标准的确立,为干部选任工作提供了政治思想素质的价值尺度,政治标准的重申和强化也对高校领导干部的培养选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高校干部的选任工作中考准考实政治素质和政治表现,落实政治标准,对于保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辩证统一中把握政治标准的重要意涵

(一)政治标准的历史演进与时代意涵。抗战时期,毛澤东同志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德兼备”的素质要求。[2]这里的“才”主要是指干部工作的能力水平,是否能独当一面指挥战争、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德”主要涉及干部的政治态度、理想信念、思想品质等方面,对共产主义信念是否坚定,对党和人民是否忠诚。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和历史任务要求,干部标准从“才德兼备”发展到“又红又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任务,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思想[3],改变了割裂政治与业务的偏向认识,重申了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辩证统一,同时突出强调了“革命化”是其他“三化”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政治标准,在2013年6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4];2014年,“二十字”的好干部标准写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第一条,在强调德才兼备的同时,体现了对干部“德”的推崇。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强调“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为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新标尺”[5],把突出政治标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从历史回溯中可以看出,干部培养选拔标准的政策方针和具体要求,随着党的中心任务和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发展,对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和时代特征。从“又红又专”“四化”方针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再到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政治标准始终是党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无论是对“德”的强调,对“红”的要求,还是对“好”的阐释,本质上都是与党在组织路线上一以贯之的政治标准相吻合的,突出强调政治标准是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对于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如何平衡和处理好德与才、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几代领导人也作出了深入辩证的阐释,为选人用人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政治标准的结构指征与多元意涵。什么是政治上合格?在涉及评价与衡量时,我们需要将政治标准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转化为素质要求和党性观念,从而加以判断和界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严三实”“四有”“忠诚干净担当”“四个铁一般”等具体要求,从不同角度对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的政治标准进行丰富和细化。

党的十八大之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对干部德的要求从更多地强调“品德修养”,转向关注政治忠诚、政治原则、政治作风等政治思想素质和政治品质。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在《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中,将培养选拔干部的政治标准具体概括为五个方面:一看政治忠诚,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二看政治定力,是否坚定“四个自信”;三看政治担当,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四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五看政治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6]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的提出,再次将个人品德、个人作风纳入政治标准的要求中。上述关于政治标准的阐释共同构成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话语体系,也为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政治标准提供了依据。

二、在立德树人导向下把握高校干部选任的内在要求

(一)政治标准是高校干部选任的首要标准。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政治标准管思想、管方向,选干部“首先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说到底就是看政治能力强不强”[7]。高校的选人用人工作同样也要突出政治标准,深化对政治标准的认识,站在办社会主义大学的高度上认识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把握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原则,凸显干部工作的政治定位。从这个意义上看,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本质上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紧密相关。

高校党政管理岗位的专业性强,尤其是很多行政岗位对干部的业务水平要求高,干部队伍构成中客观上需要较大比例的既懂管理、又擅长教学科研的“双肩挑”干部。如果在干部选任工作上对政治标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就容易发生重业务而轻政治的倾向。业务标准绝不能替代政治标准,政治标准也不能替代业务标准,有德无才难当大任[8],作为高校的“关键少数”,既要发挥好“领头雁”效应,也要在业务上有实绩,能力上能担重任。

高校干部选任工作既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体现政治要求,也要符合高等教育的性质和高等学校的任务,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保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要求,这就要把握好政治标准与业务标准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事业为上选干部,始终围绕“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核心理念,把政治标准摆在第一位。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干部选任的内在要求。政治标准是一个涵盖丰富的整体性概念,除了总体性要求外,高校干部选任工作还需要立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政治素质的特点和外显规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9],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功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才、师资及其管理队伍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流大学的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高校的管理干部,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应成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表率。因此,选拔任用高校领导干部,除了看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还应纳入对其师德师风和学术诚信的评价指征。

本世纪以来,在对外开放办学的战略格局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选任原则的导向下,我国各大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高校不断加大引进海外人才担任学院主要负责人的力度,旨在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提升研究水平、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学科建设。对于海外人选,由于其长期身处国外,大部分信息来源于本人提供的书面资料,真实性的验证有一定难度;来自他人的推荐信息更多聚焦其学术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缺少对人选政治品质的描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状况是高校干部选任工作的现实挑战。因此,对于校外人选,既要重视评价学术道德、师风师德,又要注重全面了解、多方检验其政治品质、落实政治标准。这不仅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是高校干部选任中贯彻落实政治标准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三、在实践探索中改进高校干部选任的政治考察

(一)立足平时与日常,把握一贯与一时的政治表现。政治标准本身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并不能自动地发挥测评效应。作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内在品质,必须借助考察这个中间环节来实现比较和评判。

加强平时观察,夯实任前考察,拉长研判视线,全面考察政治素质。考察干部的政治素质,不能简单地看其一时一事的表现和表态,而要看其一贯表现。看一贯表现,就需要将功夫下在平时,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对干部政治素质比较全面的认识,做到“看、查、谈”。一看,在日常组织生活、会议讨论中,观察其观点、立场和态度;在年度述职评议时,看其报告个人政治表现的情况,分析民主评议结果。二查,通过查阅年度考核结果、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述职述廉报告、历次考察材料等,深入了解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情况;查阅廉政档案和人事档案,了解是否存在“负面清单”及“三龄两历一身份”方面问题。三谈,将普遍式的观测谈话与有目的重点调研谈话相结合,在学校开展专项工作调研、党校研修考察等活动中,有意识地直接广泛交流,收集有效信息,深入了解班子和干部情况,通过日常政治表现考察为干部选任工作提供判断依据。

以关键时刻关键任务,考察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于艰难困苦环境、面临复杂矛盾纠纷、个人名利得失等关键时刻的表现,往往能真正反映干部的政治品质和能力担当。近年来,高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等优势,积极开展扶贫援派、师资援助工作,选派优秀干部赴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挂职。通过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参与挂职援派工作,一方面可以从其是否服从组织安排,对待进退留转时的表现,观察是否具有大局观念,考验其政治担当;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岗位的基层一线历练,观察其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鉴别其政治能力,为下一步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必要的信息参考。

(二)创新政治考察方式,强化选任过程中的立体研判。前置政治考察,严把入口关。把干部选拔任用政治关口前移到动议和推荐环节,从选人用人一开始,就对照政治标准要求,制定工作方案,从源头上防止政治标准落实不严的问题,确保选准用好人。在对外公开招聘工作中,把对政治、思想、品德和管理能力等的选聘条件纳入招聘公告,明确人选的政治素质要求;在对内选拔任用中,有必要先在班子成员、相关人员和骨干教师的小范围内征求意见,前置政治考察,进行预判。在高端人才和海外人选的引进上,重点做好政治立场研判,探索实行“举荐人把关制”,即举荐人既要给出学术水平的评价,也要给出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双推荐”全面了解人选信息及其政治倾向,完善海外人选选任工作中政治把关的制度保证。

适当扩大考察范围,多角度听取意见。按照与考察对象的关联度、知情度、责任度,对有岗位任职经验的干部,不仅在现工作单位听取意见,还可以到其曾经工作过的院系、部门听取意见;在院系负责人等业务型干部选聘过程中,不仅在学院内部听取意见,也要向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等相關职能部门征求意见,全面了解人选的师德表现、教学品格、学术品行,通过不同站位、不同视角的考察,形成对考察人选政治表现的立体化认识,对师德失范和学术诚信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对于公开选聘的人选,要做到书记、校长、分管组织工作副书记“三必谈”,通过面对面的多次深入交流,加强对拟聘人员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管理能力的了解和考察,严格把好政治关、作风关、廉洁关。

丰富考察手段,搭建全方位信息网络。针对校外引进人选,会同人事部门,科学开展背景调查,结合其学习工作履历,通过实地走访、函询等方法了解人选的政治表现;结合其研究领域,通过电话、邮件邀请同行评价,深入了解人选在德、才两方面的表现,全面考察其人品才华;通过网络信息搜索,对人选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重点关注其政治言论、政治态度和政治表现,相互补充印证。对于海外人选,还可以寻求海外校友会的协助,了解人选在国内和国外的言行表现,判断其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高校要选准用好干部,首先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从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坚持以事择人、因岗选人,站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高度上来认识政治标准导向,把握好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的辩证统一。其次要重视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评价,在具体选任中要注重一贯与一时的日常识别,积累研判信息;在传统干部选拔任用方法上,针对高校人才流动的特性,结合新的变化趋势,通过前置政治考察、扩大考察范围、丰富信息获取手段开展背景调查等举措,强化立体研判,提升政治考察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建立更加科学的政治标准落实机制,从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思想境界高、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高校深化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8]朱斌.政治标准与党的组织路线[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0(4):71—7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52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10.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2.

[5]张蔚然.十九大展示中共选人用人“新标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EB/OL].(2017-10-2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10-22/8358071.shtml.

[6]陈希.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N].人民日报,2017-11-16.

[7]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秋季学期开学典礼 刘云山出席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7-09-02.

[9]林崇德.师魂——教师大计,师德为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高校专委会2018年度重点课题“高校培养选拔干部的政治标准落实研究”(2018ZD18)研究成果

作者秦文佳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史嘉恒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干事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2:37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8:56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2:12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6:22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9:43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6:34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