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贡献

2020-02-24 06:58张华腾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2期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宋庆龄

张华腾

[摘 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之一。宋庆龄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确立、发展、运行各个时期,以其政治智慧和政治影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独特贡献。尤其是宋庆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建构和宣传方面,超越同时代的政治家而更显珍贵。宋庆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建构方面的努力,彰显了她爱国主义的思想主线。

[关键词]宋庆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贡献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02-0027-07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絕的奋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诸多原因,两个统一战线的建立是重要原因之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团结了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政治力量,共同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宋庆龄,对两个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仅对宋庆龄在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的贡献作一探讨。

学术界比较重视宋庆龄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宋庆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具体贡献,几乎没有涉及宋庆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建构方面的努力,更没有将她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贡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文献史料方面对宋庆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酝酿时期的认识、在统一战线确立中的贡献以及在统一战线中的工作、对统一战线的维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全面展示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认识

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坚决拥护者和捍卫者,为此她不屈不挠,敢于与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政治人物和势力作坚决斗争。鉴于国民大革命的后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背离了该原则,她毅然走上与之决裂的道路。1929年,宋庆龄发表《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不怕威胁利诱,坚持真理,我行我素,树立起一面民主主义的伟大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东北大片国土的沦丧,华北的一次次危机,促使宋庆龄暂时放弃与蒋介石国民政府对立的立场,寄希望国内各个政党、政治派别捐弃前嫌,团结起来,结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和抵制日本的侵略。据笔者看到的有关资料,宋庆龄应是较早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人物之一。①早在1934年4月20日,她就与何香凝等联合发表《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提出:“全体武装总动员——一切海陆空军立刻开赴前线对日作战,立刻停止屠杀中国同胞的战争……全国人民总动员——各界同胞动员起来,去参加抗日救国的神圣抗日战争的前线和后方工作。”[1]1936年11月10日,宋庆龄发表《孙中山诞辰纪念词》,提出关于建立两个统一战线的主张。她说:“我们要联合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参加反侵略的国际战线,尤其是要联合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集体安全制度,共同制裁日本帝国主义。我们要联合日本、朝鲜、台湾各地爱好和平的大众,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共同打倒日本法西斯军阀。我们要联合国内各党各派及社会各阶层人物,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2]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政治敏锐感。在随后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宋庆龄对民族统一战线有了一个更为确切和实际的认识。如在《为沈钧儒等七人被捕声明》一文中指出:“救国会是不反对政府的,它也不袒护共产党,它要促进全国人民不分政治信仰、党籍不同的区别,以创立联合战线,从事民族解放战争。”[3]在不久之后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她作了更为明确的阐述:“救国阵线唯一的目的,只在促进全国人民不问其政治地位如何,政治主张如何,能够团结一致,完成抗日救国的任务。救国阵线绝不反对政府,恰恰相反,它是督促和支持政府抗日,如果政府能够抗日,它必然忠诚拥护政府。救国阵线并不袒护共党,恰恰相反,如果共党不能实行其共同抗日的纲领而欲从事内战,它便坚决反对共党。救国阵线决不鼓吹阶级斗争,恰恰相反,它用全力促成各阶级的协调,因为在国难期间,全国人民利害虽有不同,也只有相忍为国,才能保证整个民族对日战争的统一步调。”[4]

宋庆龄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三大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理论基础或指导思想。她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极力要求国民党当局恢复三民主义及其三大政策。她说:“我坚决相信,如果政府能忠实地遵奉孙中山的遗嘱,并采取有效的步骤来执行他的三大基本政策,中国就能很快地从内部的骚乱与苦难中解脱出来,并且能够获得全世界极大的尊重。”[5]她联合国民党中的部分人士,向大会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联系到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第一条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6],可见宋庆龄的远见卓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三大政策,既是联系共产党、国民党的纽带,又是两党联合抗日共赴国难的基石。

宋庆龄心目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全国各个阶级、政党和政治势力的全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放弃前嫌,停止内战,不分政治信仰和观点,团结起来,共同抗日。这种政治理念和设想,完全符合当时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爱国主义在国难当头之下的最具体的表现,因而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和支持。

二、宋庆龄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当时的政治势力而言,关键作用在于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党,在于掌握国家权力的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早在1935年8月1日就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各个阶层、各个政党、各种政治派别以及各种军事力量“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实际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华北危机的一次次呈现,促使国共两党都不得不修正自己的政策,向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努力。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努力下,在西安事变及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大举侵华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确立。宋庆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做了多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

首先,为促进国共两党谋求和解、进行政治谈判,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宋庆龄曾经担任国民党高层多项职务,是国民党左派领袖,在国民党内部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她的政治观点多与共产党接近,与共产党高层多有联系和交往,所以她成为国共两党谋求和解、进行政治谈判的最佳人选。宋庆龄认为,南京政府谋求与中共高层方面的谈判符合国家、民族利益,于是欣然同意其弟弟宋子文要她设法与中共高层联系的请求。1936年1月,宋庆龄派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的共产党员董健吾以牧师身份到陕北,将蒋介石的政治态度带给了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蒋介石的初步想法是:一是不进攻红军;二是一致抗日;三是释放政治犯;四是武装民众;五是倾蒋尚有款。[7]董健吾给南京政府带回了中共方面谈判的五个条件: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武装不分红白,一致抗日;二、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三、容许全国主力红军迅速集中河北,首先抵御日寇迈进。四、释放政治犯,容许人民政治自由;五、内政与经济上实行初步与必要的改革。[8]双方的政治条件多有相似或相近之处,为谋求合作抗战准备了基础条件。经过宋庆龄等人的努力,国共两党高层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经过近十年的隔绝状况后,终于恢复正常。这就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其次,配合中共方面,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最直接的基础。南京政府一方面谋求与中共方面的谈判,一方面继续反共、“剿共”,这种大拂民意的做法,引起各种进步势力的强烈不满,最终引发了西安事变。中共方面为了民族大义,团结抗日,力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宋庆龄的主张与中共方面不谋而合,为此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她签署了关于西安事变的声明:“中国目前处在战争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军队正在入侵我国的绥远。考虑到现在国家正处在危急时刻,所有军队的当务之急是:求同存异,组成一个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線,任何企图阻碍此战线形成的作法都是在犯罪……内战必须停止!这是我一贯的立场。面临日本入侵我国国门的危急时刻,个人的不同政见都必须放弃!”[9]宋庆龄还与中共方面派驻上海的代表潘汉年联系,了解到中共方面谋求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她听取潘汉年的建议,劝说宋美龄、宋子文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及中共代表团和谈,谋求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宋庆龄的贡献绝不能小看。西安事变后,宋庆龄联合何香凝、冯玉祥、孙科、李烈钧等十四人,在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中盛赞中国共产党:“近半年来,迭次接中国共产党致我党中央委员会书函通电,屡次提议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足证团结御侮已成国人一致之要求。最近西安事变,尤足证实此点。虽与本党向处敌对地位之中国共产党,亦愿拥护统一抗日,我党更应该乘此机会恢复总理三大政策,以救党国于危亡,以竞革命之功业。”[10]

再次,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欢呼,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进行了数次谈判协商,最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7年9月得以确立。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公开发表:“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11]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国共合作的谈话:“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惟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人人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12]中共关于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与蒋介石的庐山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宋庆龄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24日,她发表《国共合作之感言》一文,说:“这几天读了中国共产党共赴国难宣言和中国国民党领袖蒋委员长团结御侮的谈话,使我异常地兴奋,异常地感动。回想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个兄弟党,在最近十年以来,互相对立,互相杀戮,这是首创国共合作的先总理孙中山先生生前所不及意想到的。到最后,这两个兄弟党居然言归于好,从新携着手,为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中共宣言和蒋委员长谈话都郑重指出两党精诚团结的必要。我听到这消息,感动得几乎要下泪。”[13]宋庆龄的感情是真挚和发自内心的,国共两党的团结与合作,全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团结和合作,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是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希望,也是宋庆龄梦寐以求的愿望。

三、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支持以及在统一战线中的工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后,宋庆龄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拥护和支持统一战线,竭尽全力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对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不久,宋庆龄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正式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她极力拥护和支持。她说:“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这就是他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地实现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倘使他所主张的国共合作一直不间断地继续到现在,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强国了。”她大声呼吁各种政治势力:“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14]同时告知国共两党,吸取国共分裂十年的教训:“国民党同志应该谨记着:要是不顾先总理遗教,抛弃了工农大众利益,将成为民族罪人,等于国民党的自杀。共产党同志也应该记住:只有在孙总理遗教领导之下,和中国国民党真诚坦白合作,把全民打成一片,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使命。我相信两党同志,经过十年以来长期的惨痛教训,再加上日寇无情的残酷的进攻,一定能够本‘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古训,诚信地友爱地团结成一体。惟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国走上独立解放的胜利途径。”她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打败日本侵略者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抗日战争前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国共两党及其军队,各种政治力量团结一致,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虽然由于敌强我弱,在不少战役中失败了,但中国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时间,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与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宋庆龄感到非常欣慰,她在通过上海美国商人R.C.A.广播电台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英文演讲中,盛赞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盛赞中国人民抗日军事力量。她说:“过去三年中,反日运动的力量已大大的增加。这几年来,我们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纷纷在救亡团体中联合起来,组织全国的抗战。同时,民族意识也随着这一个运动而加强,我们已经觉悟到中国的伟大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一个整体,足以粉碎日本的任何阴谋。当日军向我们进攻,敌机向我们无辜平民滥施轰炸的时候,全国各党各派集团就都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争执,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坚强的阵线,展开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内战是早已终止了,一切内部的摩擦是已经消除了,势不两立的蒋委员长和朱德将军也在南京言归于好了。这次日本帝国主义的新进攻,竟成了结合全国一切资源和力量以抵抗暴敌的媒介剂,过去的红军即现在的第八路军,已是国军的一部分,正加入作战。第一次与敌军接触,就取得压倒一切的胜利。我们全国的团结统一,已发生伟大的力量。”[15]

1938年3月底至4月初,中国国民党在武汉举行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以及设立国民参政会等决议。宋庆龄虽然没有参加大会,但在会后看到大会宣言和《抗战建国纲领》后,撰文《拥护抗战建国纲领实行抗战到底》,拥护和支持国民党的这一举措,同时提出坚持抗战的七项具体主张。她说:“捧读本党临时代表大会之宣言与抗战建国纲领后,不觉感奋交集,实有不能已于言者。自抗战以来,我党内同志暨国内同胞,一致忠勇,为民族国家作壮烈之牺牲奋斗,以鲜血头颅争我中华民族之生存,造成光荣历史之一页。今代表大会复群订抗战建国纲领,以示本党领导抗战之目的,甚为适当与必需,除向领导代表大会之蔣中正同志致以敬意外,并为我全党贺!”[16]众所周知,宋庆龄与蒋介石,在品格、修养、政见等方面有诸多的分歧,造成长期不和。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给予如此积极的评价和赞扬,在宋庆龄与蒋介石的关系中是很少见的。由此可见她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拥护和支持。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除了国共两党及其军队的力量外,宋庆龄领导的国民党左派力量以及广大的中间势力无疑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国民党左派力量后来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即民革,宋庆龄虽然没有在民革中担任任何职务,但民革始终奉宋庆龄是精神领袖。共产党、国民党之外,还有许多中间势力,如1936年春,沈钧儒、邹韬奋等人发起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宋庆龄热诚地支持他们。国民党当局唯恐救国会所发动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宋庆龄怒不可遏,与何香凝及上海文化界人士一同发起了“救国入狱运动”,营救爱国的七君子,震撼全国政坛。鉴于宋庆龄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许多中间势力也都奉宋庆龄为精神领袖。

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还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威望,呼吁国际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人们援助中国抗战。她组建“保卫中国同盟”,任主席。“保卫中国同盟”组织的目标是:在抗日战争中,鼓励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民主的人士进一步努力,以医药、救济物资供应中国。“保卫中国同盟”通过自己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把从全世界募集的医疗设备、药品、钱及其它物资送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人民的抗战。白求恩大夫率领的加拿大医疗队,就是在香港与宋庆龄接洽的,由宋庆龄介绍他们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转而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9年7月7日抗战两周年纪念日,宋庆龄发表《展望战后——抗战纪念日致美国友人》一文,表示对全面抗战两年来统一战线的发展相当满意。她说:“目前,所有方面都在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全中国人民的统一战线,没有我们的两大政党的合作,没有我们的军队与民众抗日运动的结合,以及对日本侵略的坚决抵抗,我们的民族革命发展是不可能的。”[17]

此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以后,宋氏三姐妹在一起的政治活动非常频繁,三姐妹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象征之一。宋庆龄与宋蔼龄、宋美龄虽然是亲姐妹,但由于性格、爱好、追求的不同,其政见有较大差异,三姐妹在政治场合很少在一起。但据《宋庆龄年谱长编》所记,仅1940年3月31日至5月9日的一个多月中,宋氏三姐妹在重庆、成都一起的政治活动就达三十多次。[18]我们这里仅举最初几天的行程:

4月3日,由宋美龄陪同,与宋蔼龄一起到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视察。午后,三姐妹到重庆第一保育院探视、慰问500名难童。晚上,出席孔祥熙为宋氏三姐妹洗尘的宴会,蒋介石、孙科、宋子良等均参加作陪。4月4日,与宋蔼龄一起,购买精美糖果500份,作为儿童节的礼物赠送给重庆第一保育院的难童。4月5日,三姐妹到重庆郊区,参观工业合作社所属的军毯合作制造厂、印刷合作社等。4月6日,与宋蔼龄一起,出席宋美龄、蒋介石夫妇为她们举行的宴会。政府高官以及美国驻华大使等参加作陪。4月7日,与宋蔼龄一起,出席由宋美龄主持召开的重庆各界妇女欢迎会。4月8日,三姐妹同赴伤兵之友医院,慰问伤兵。4月9日,与宋蔼龄一起,出席宋美龄、蒋介石夫妇为她们举行的家宴,孔祥熙、宋子文以及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夫妇等应邀作陪。4月10日,三姐妹到重庆郊外视察中正学校及遗族工厂。同日,三姐妹赴某处检阅后方交通车辆。军政部长何应钦等陪同。

人们对三姐妹同到抗日大后方进行访问、考察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对宋庆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视为大团结的象征。如重庆《新蜀报》报道说,宋庆龄到重庆,三姐妹将“共同从事抗战建国之工作,致力于奠定新中国基础……三夫人将视察各种合作事业暨救济机关,夫人等于妇女工作素所热心,推进不遗余力”。《大公报》发表短评《欢迎孙夫人》称“孙夫人此次到重庆,无论任务有无或大小,都是团结的有力象征。孙夫人的精神是反侵略的,不妥协的”。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欢迎孙夫人来渝》的短评,称赞她在孙中山逝世后,“始终积极的坚决的为实现中山先生的遗教而奋斗,始终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领导着妇女界,不倦的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努力”。赞扬宋庆龄“在促进团结抗战,力求实施民权方面,尤多显著的成效”。[19]

宋庆龄利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将国内的各种中间势力、民主党派聚集起来,将国际友人、华侨等力量聚集起来,支援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宋庆龄竭尽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并取得显著成绩。

四、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护

蒋介石国民党当局领导中国抗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领导抗战的同时,对在抗战中崛起和壮大的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力量心存余悸,想方设法破坏和削弱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最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岌岌可危。宋庆龄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者、建立者,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强有力的维护者,对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对国民党不断制造国共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宋庆龄忧心如焚。在尚未获悉皖南事变的1941年1月14日,她联合国民党民主派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等,发表致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的宣言,要求撤销“剿共”部署,坚持实行联共抗日,极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宣言中,宋庆龄等指出此举之巨大危害性:“最近则有讨伐共军之声竟甚嚣日上,中外视听为之一变。国人既惶惶深忧兄弟阋墙之重见今日,友邦亦窃窃私议中国(抗日)之势难保持。倘不幸而构成剿共之事实,岂仅过去所历惨痛又将重演,实足使抗建已成之基础隳于一旦。而时势所趋,又非昔比。则我国家民族以及我党之前途,将更有不堪设想者!”[20]宋庆龄等人的宣言,义正言辞,掷地有声,从国家、民族大义也好,还是国民党的前途也好,极力劝说蒋介石国民党当局不要铤而走险,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才是一条光明之路,希望之路,“今日之中国共产党既在我政府领导之下,则俾其发展所长,为吾党之他山,成抗战之干城,此正符于总理天下为公之伟大怀抱,亦即切符总裁昭示国人发挥国家无限潜力之意旨,是则无碍吾党,有益民族,又更为目前迫切之要义也。”[21]当几天后宋庆龄得知皖南事变已经发生时,怒不可遏,立即发电蒋介石,痛斥其反动行径,警告其“弹压共产党则中国有发生内战之危险,今后必须绝对停止以武力攻击共产党,必须停止弹压共产党的行动。”[22]

1941年是抗日战争最为关键的一年,苏、英、美分别对法西斯宣战,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形成,国际形势对中国抗战非常有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统一战线中的右翼分子蓄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煽动内战,如制造皖南事变等。宋庆龄发表《中国需要更多的民主》一文,极力维护统一战线,对统一战线的定义、性质以及未来等作了进一步的科学解释。她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名称并非偶然叫出来的,它是一个精确的、科学的和历史的名词。”“‘民族的意思就是说,全国每一个阶级、每一个政党和每一个人都可以参加,它的目的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者,保卫我们共同的全民族独立。”“‘抗日这两个字反映着一个事实,即日本今天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最大威胁,因此我们的民族统一战线不能包括任何不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团体。”“‘统一战线就是所有合作的党派必须一致面对敌人,团结互助,以御外侮。”“只要还有一个日本兵在中国国土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一定会存在。”“我们的抗战前途所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能否坚持下去,并非党派的问题,而是战还是降、为民族而战斗到底还是用美国诡计使抗战瓦解的问题。我们统一战线的原则是建立在我们国家的实际需要上面,并非由任何一党所制定的。对中国一切党派的考验,就是看它在实际行动中对这些需要有多少认识,作了多少努力。”[23]

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科学解释和深刻的阐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重要性,打击了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为统一战线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的科学的深刻阐述,超过当时任何人和政治势力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解读,具有权威性、正义性和震慑力,为全国人民和各种政治势力所敬重,为破坏统一战线者所畏惧。

在宋庆龄等民主政治势力的压力下,在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极力克制又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蒋介石没有将事态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度过了一场分裂危机。最终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五、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宋庆龄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确立、发展、运行的各个时期,以其政治智慧和政治影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中华民族危机重重,宋庆龄思想中就产生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萌芽,是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人物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酝酿、确立的过程中,宋庆龄敏锐地意识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为全国各个党派、各种政治势力所接收和认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其理论基础。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概念的解读和分析清晰明了,没有任何迷茫和疑慮之处。宋庆龄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决捍卫者,对违背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给予痛斥和批判。正是由于像宋庆龄这样视野和胸襟开阔的政治人物、政治势力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护,中国的抗日战争才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合作中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也是宋庆龄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独特的贡献。她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是全民族认可的,1944年1月1日,宋庆龄被国民政府授予一等卿云勋章。1945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日,国民政府又授予她胜利勋章。[24]中共方面更以多种形式对宋庆龄在抗日战争中对民族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之一,也是宋庆龄爱国思想的重要体现。宋庆龄坚决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风范,永远为我们所怀念。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在发表《八一宣言》之前,许多知名爱国人士如宋庆龄、马相伯、章太炎、熊希龄等都提出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概念的雏形及有关内容。如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0月23日,90余岁的马相伯就在《申报》发表《为日祸敬告国人书》,呼吁“立息内争,共御外侮”。1932年,马相伯与熊希龄、章太炎、张一麐、朱庆澜等发表《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通电》,主张“召集国民会议,产生救国政府,俾全民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2][3][4][5][10][13][15][16][17][20][21][22][23]宋庆龄基金会.宋庆龄选集: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43.154.157.160.102.16 5.205—207.211.221.279.320.320.323.323.

[6][11]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选集: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77.77.

[7][8][9][18][19]尚明轩.宋庆龄年谱长编:上[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08. 309.325.404—412.405.

[12]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37年7月—12月[G].453.

[14]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109.

[24]盛永华.宋庆龄年谱.[G]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806.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宋庆龄
宋庆龄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宋庆龄党龄只有15天
论湘江战役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对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领导权思想的认识
宋庆龄对党一往情深
白色恐怖下的宋庆龄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论毛泽东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特征
抗战期间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