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敏
(三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关健词:三明红色文化;文化自信;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活力、永不消亡的根本之所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和坚实支撑。而文化自信对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层次的,可以给人以持久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构建文化自信的支撑和动力。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对国人的思想产生严重的冲击,导致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甚至是妄自菲薄,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利用自身红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无限魅力及时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潮的侵蚀刻不容缓。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引导人们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文化自信便显得相当必要。为此,本文拟就文化自信视域下,三明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体现、现实状况和对策选择作一探讨。
福建三明是一方红色的英雄土地。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三明苏区从事重要革命实践,留下光辉足迹。全市所辖的12个县(市、区)都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有“苏区中的苏区”之美誉。三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是活着的历史教科书,是能够发挥出自身巨大的教育价值。
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也是普通国民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三明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有“苏区乌克兰”之称的宁化有数千人参加长征,长征途中为了掩护主力红军,以宁化人居多的红三十四师负责担任后卫阻击任务,与十几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军殊死拼杀、浴血奋战,全师40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血染湘江,上演了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不畏艰险,勇于牺牲,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坚信跟着红军走就是有前途,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理想信念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家园。正是这一理想信念,鼓舞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奋力前行。而这种远大的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植入三明红色文化之中。因此,依托三明红色文化,可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人无德而不立,所以,德育为首应该成为加强国民教育自觉坚持的教育方向。可现在社会,由于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造成诚信缺位,自私自利等人所鄙视的落后道德观念有了一定的市场,加强国民道德教育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也展现了革命先辈的高尚品德,成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如三明红色文化有《朱总司令救孩子》《一门三烈士》《要我背叛革命,休想!》等许多为保全集体而牺牲个人、为了革命而无畏牺牲的动人故事,可以从中提炼出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遵循和源源不断的养料。“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形态的鲜明表征,是一套系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3],是能够担负起思想道德教育这一历史使命的。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发展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科技强国发表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讲话,“创新”一词频频出现。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不具备创新意识,默守成规,不积极进取的后果只能是被淘汰,所以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要依托于红色文化。三明是著名的中央苏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血洒这片热土。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他们不怕艰难困苦,积极进取、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忘我牺牲,体现了在困境中求生存的创新精神。当前,在三明面临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三明儿女更要继承发扬这种在困境中求生存的创新精神,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三明而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在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各级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体的努力下,三明红色文化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普及,掀起了弘扬红色文化的热潮。但整体而言,红色文化教育距中央的要求、民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所依托的红色文化资源,源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革命战争。由于战争的破坏、自然损害以及人民群众保护意识的缺失,导致革命遗址损坏比较严重。要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宣传教育价值就必须挖掘好保护好红色历史遗迹,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迹(址)进行保护和修复,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使其成为助推三明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重大抓手。2016年以来,三明市大力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六个一”工程,狠抓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这个关键,着力在立法保护、合理利用、打造品牌等方面作突破,推动三明红色文化“严”起来、“活”起来、“红”起来。2017年3月,三明率先在福建省实施专门针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地方立法——《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2017年底又编制完成了《三明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对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发挥红色遗址社会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革命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方面,三明市共投入900多万元,完成了84处县保以上革命旧址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工作,投入1亿多元做好一批革命旧址抢救性修缮项目。[4]通过项目带动,向上争取690万元补助资金,重点对林畲毛泽东旧居、宁化中央苏区乌克兰纪念馆、泰宁红军街、明溪红军战地医院等进行修复建设。[5]目前三明共有25个村为“中央红军村”,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5个,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是国家4A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化革命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扩展三明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提供文化氛围、社会条件和实践场所,也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大中小学校组织学员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经常性场所。通过聆听历史故事、观看历史记录片、走进历史现场,触摸历史温度,感受历史的激荡,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其次,抢救挖掘红色文化史料,加强红色文化宣传。习近平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革命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6]。三明红色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与优秀的历史文化同根同源,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文化自信。要有效提升三明红色文化遗产的育人价值、教育功能,就必须抢救挖掘红色文化史料,加强红色文化宣传。近年来,三明市十分重视红色史料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完成了《红色三明的“胎记”》《三明红军标语画册》《三明红军故事》《三明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文化史料》等资料编辑工作。重点挖掘三明东方红主战场、宁化红军长征出发地等特色文化资源,出版发行《血师》《一切为了苏维埃》等7部文学作品,推出《东方军》《建莲古事》等长篇巨作;编排《红色三明》《军号嘹亮》等红色歌舞剧到全市各地巡演;制作完成《苏区永安》《永安红色标语》等红色文化专题片,成功上映《绝战》《无悔的心》等红色题材电影。整合三明市社科研究力量,挂牌成立三明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推出20余项理论研究。在三明市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专版报道红色文化,举办红色文化主题图片展,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了“讲好红军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系列主题展览活动并在永安成功举办首届红色文化高端论坛。特别是2019年大力开展“打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讲好红色三明故事”活动,再度掀起了“红色文化热”的浪潮,极大地扩大了三明红色文化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广大干部群众从中接受红色教育,形成文化自信和红色文化认同的社会氛围。
最后,编撰红色校本教材,引导红色文化走进校园。由于文化多元化,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等非主流价值观的侵蚀,红色文化在当代青年学生中面临一定的认同危机。高校是思想宣传工作的主阵地,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高校应“根植红色文化沃土、创建红色教育特色”,将地方红色文化引进校园,加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信仰虚无、理想迷失的腐蚀。为了推动三明红色文化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2016年底编写了 《三明红色文化读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版),并于2019年年初正式出版投入使用。三明学院每周拿出二个学时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三明红色文化”课程,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讲授本土红色文化,把正确的价值观融入红色文化课堂,让学生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精神上得到升华。习近平不断强调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好听起来、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大课。但高校思政课大多采取传统的理论说教,让听课的学生觉得思政课过于“高大上、假大空”,远离自己的生活,从而对学习该类课程没有兴趣。三明学院在开设的其他课教学中也把三明红色文化资源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时就穿插毛泽东指挥“建宁大捷”的革命故事,在讲述红军长征时,介绍三明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以宁化人为主的红三十四师血战湘江的感人故事。三明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增强思政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也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显著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实践中,三明学院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每年都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市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组织大学生进行题为“红色文化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并不遥远,而是就在身边。通过实地调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本地红色文化的巨大正能量,从而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受到震撼,对红色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提升了文化自信。
一是统筹协调不够。近年来,三明市政府非常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尚缺乏科学规划布局和统筹协调。目前,各级政府成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主体。但因缺乏战略协作意识,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在管理体制上难免会存在各管一块、各自为政的弊端,造成了开发无序和许多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了红色资源的利用以及红色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三明红色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有些红色遗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三明是老区,整体财力较弱,由于政府对红色文化建设的财力方面投入不足,这些红色资源还无法开发利用。还有许多红色文化旧址陈列布展内容简单、重复,特色不够鲜明。部分重要革命遗址因缺少资金年久失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资金不足是制约红色文化发展的瓶颈,也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发挥。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推动三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研究、开发需要集中一批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专业骨干,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红色文化理论功底的专门人才。目前三明从事红色文化研究人员少,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红色文化的研究、宣传缺少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必然削弱了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发挥。
四是传播方式单一。三明市各级政府意识到了红色文化的潜在价值,开始重视呼吁挖掘、传播红色文化。但对于红色文化的展现形式,主要是新建革命纪念馆和修缮革命旧址。而纪念馆所承载和展现的红色文化的内涵又十分有限,且大多为千篇一律的静态式橱窗展示附加讲解员背书式的讲解,无法生动传达文物后面有血有肉的故事,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达不到思想的震撼与共鸣。
近年来,三明市以各种方式扩大了三明红色文化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打出了“风展红旗如画”三明红色文化品牌,有效提升三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但受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传播方式单一等原因制约,大大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因而迫切需要我们寻求对策,全面提升三明市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和育人效果,让红色经典为三明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首先,统一规划协调。三明红色文化遗存分布分散,多数地处偏远山区的乡村,由于乡村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有限,使红色资源未开发、无序的开发或只开发不传播。要建立全市一盘棋观念,统一规划,有重点、有次序、合理开发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就必须组建三明市红色文化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规划全市红色文化遗存的认定、保护、整理、开发工作;推动相邻县市(区)政府协商,划清管理界线;明确党史、宣传、民政、文旅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把现在的点状资源串联起来、形成网状资源,建设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其次,多渠道筹措资金。三明12个县(市、区)全部都是革命老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都曾在这片红土地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共和国十大元帅有八位曾在三明指挥过红军战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明要利用好红色资源争取中央、省财政以及宣传、旅游、文物、卫生等有关部门给予三明市更多的红色文化资金扶持。特别是对传播面大影响力大的红色题材文艺创作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重点扶持;同时也要不断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红色文化产业以解决红色文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再次,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需要一大批具备相当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功底的研究人员支撑,而这方面的人才极其匮乏。2016年12月,三明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在三明学院挂版成立。我们可以依托“中心”实行研究人员的聘任制(可面向全国选聘高端人才),集中一批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专业骨干,加大对区域内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力度,参与政府文化资源的开发,为组织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以依托三明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从事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中国革命史知识、新媒体与网络技术培训。让大学生也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通过参与对三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梳理,全面了解本地区红色文化知识和德育价值,既受到教育,又提升了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最后,创新宣传传播方式。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时期,红色文化的宣传也应紧随时代潮流,不断拓宽宣传推介平台与渠道。为了打响三明红色文化品牌,提升三明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在三明红色文化宣传、传播中应引入高科技元素,重点运用和推广基于网络技术的诸多媒介,如推出红色文化VR/AR(虚拟现实技术)体验馆,使一大批凝结红色基因的遗迹“活”起来,通过“声、光、电”生动形象地回顾烽火连天的岁月。从而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大大提升了展示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成效。网络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网络来获取文化信息。因而可以打造一批红色经典网站,通过网上纪念馆进行图文、视频、VR全景等线上宣传。总的来说,创新宣传传播方式,要注重与技术的融合,还要注重与群众的联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