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外语教育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问题研究

2020-02-24 22:27曹曦颖何映虹陈胜男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外语立德育人

曹曦颖,熊 珂,何映虹,陈胜男

(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61006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多次就立德树人提出新论述、新论断、新主张,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这是新时代教育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遵循。外语是国家对外话语权的载体,是传承思想文化的重要介质。随着“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高等外语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外语专业人才的重任,践行好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意义重大。目前,高等外语教育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外语学科自身的性质和育人工作的特殊性,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结合高等外语教育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等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在教育目标上始终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5]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这是在党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局,就立德树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要求“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7]无论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以及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8]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9]和根本任务;[10]强调立德与树人的辩证统一。“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人才培养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育人与育才相统一”;[9]要求“明大德、守公德、立私德”,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9]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9]要求“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9]要求教师要时刻铭记教育人的使命,做“四有”好老师,[11]做“四个”引路人,[12]“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8]习近平这些关于立德树人的论述深刻论述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准确回答了为什么要强调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以及如何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指针。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对高等外语教育的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刻深邃,指导性和针对性强,对高等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对高等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外语教育肩负着培养语言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语教育大多片面强调外语的工具性。改革开放后,逐步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并日益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和特长。这个阶段的外语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进行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活动的国际人才。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重塑全球治理体系、重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国家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014年,我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上海、浙江等14个省市进入新高考改革。这标志着我国已开启了包括高等外语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外语教育体系改革。因此,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的功能不再仅仅局限在外语学习者个人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国家战略,培养大批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事务的专业人才,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的国际化人才。

其次,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对高等外语教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提出了新要求。语言作为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其本身就是文化传播的优秀载体。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实现文化交流的同时,不同的国内外语言生活和语言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产生了影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立德树人工作侧重点必须针对国际和国内形势动态作相应的调整,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展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语人才培养内容。

三、高校外语教育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外语教育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一个浩大复杂的工程,虽然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下面重点从高等外语教育立德树人协同培养机制、师资队伍、育人方式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育人协同培养机制不完善

立德树人是整个高等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既包含在外语专业课程之中,也包含在思想政治课程等公共课程之中,既包含在课堂内的教学之中,也包含在课堂外的各种活动之中。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具体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高校外语专业课程往往只守着自己专业的一亩三分地,不注重主动融入思政课程的元素,更不注意挖掘和发挥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的功能,导致与思政课程各自为政,各吹各号,各唱各调,没有很好地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同向同行。此外,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活动常常相互脱节,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与行政后勤工作配合也不够紧密。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系统实施,从而将立德树人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各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二)育人为本理念不牢固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8]因此,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固然非常重要,但其高尚的人格、模范的言行举止更为重要。“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9]教师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面做人的镜子。教师的道德品质、个人修为、人格魅力、专业素养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科立德树人工作的践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外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是以语言和文化为载体,进而实现对学习者的认知、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关注。一般来说,其所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教育与道德修养这三方面来进行构思与设计。外语学科教育虽然在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强调“立德树人”的宗旨,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外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从而导致学科教学与学科德育之间脱节,影响了育人效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对教师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单调乏味、流于形式,对外语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中也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也鲜有较真逗硬,导致有的专业教师育人为本意识的淡漠。

(三)育人方式单一单调

应对新时代外语教育发展的方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多种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有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外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多数的高等外语教育德育工作还是单一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够。仅依靠课本和教师的渗透性教育,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实现较好的育人效果。面对网络世界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社会、家庭多因素的影响,单一的育人方式难以让课堂正面教育入脑入心。高等外语教育应积极搭建文化育人的网上和网下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有目的地将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整合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育人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注意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征、知识储备、个人目标和社会要求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做出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今后的人生中自觉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美德的基本要求。

(四)育人评价导向不科学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9]当前对高等外语教育学科评价更多的是专业方面的评价,对于学科德育方面的考核比较欠缺,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外语学科具有工具性的学科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常常把培养语言应用型人才视作该学科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学院及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对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层面的评价标准不完善,所以无法对学生的品德做出准确评价。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一样,对于学生的道德水平判断也需要进行多元评价。但目前高等外语教育德育工作还存在单一的量化成绩和总结性评价,以课程成绩为主。另外,由于缺乏例如家长、社会等个人评价因素以外的他人评价,也造成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新时代教育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指导高等外语教育实践的基本遵循。高等外语教育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一个长期的政治任务。要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当前高等外语教育在立德树人协同培养机制、教师队伍建设、育人方式和育人评价等方面都还存在亟需改进的地方。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外语教育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改革创新,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多方协同的育人机制,形成“三全”育人格局,才能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外语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