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袁萍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了“四位一体”体系框架,将教育先行、人才优先融入各项政策,强调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合理划分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边界,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2018年6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指出: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设专业”,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教高教,多层次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地方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地方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通过政企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利益共享的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
沙洲职业工学院根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形势,在政企校多元融合培养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优化合作项目、协同选拔学生、双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科研服务等建立“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将“双主体育人”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
对于众多企业,我们不是来者不拒,而是精挑细选,在反复考察、多次沟通、广泛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和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改革发展需要,将那些合作意愿强烈、对人才需求迫切、社会责任感强烈、企业管理规范、把学生安全和技术成长放在首位的中小企业作为首选,严格遵照校方的管理规定,与行业或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以提升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行业企业的实际生产效能,推动产教融合向深度和广度良性发展。
围绕个体、社会、产业需求,精准制定培养目标。面向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需求,构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项目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受教育者具有独立、负责任地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能力培养主线。
以人格教育为突破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个体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工匠精神培育为主线,以发挥专业教师主体作用为关键,以素质与能力融合培养为路径,树立社会、企业、学校全员育人理念,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出各方的努力。
与企业签订好协议后,学校启动岗位调查问卷,征求学生意见,组织学生报名;企业进校组织宣讲、学生实地考察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对双方有意向的学生企业组织体检,合格者录用,然后进行员工培训,切实保障学员的岗位匹配度,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中途放弃,从而保证合作项目的质量并落到实处。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对师资要求更高,既要熟悉理论并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手段上有所改进,同时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各有利弊,因此采用请进来推出去的方式培养双师队伍:一是每年组织教师参与省培国培以提高理论实践能力;二是教师下厂锻炼至少一年;三是请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培训校方教师;四是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学校兼职。学校教师主要承担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的教学和毕业论文的指导,企业导师主要负责专业核心课、职业素养课、创新创业课以及实习实训等。通过校企协同教研、协同培训、一课双师、资源共建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以达到全员协同育人的目的。[2]
不断完善授课组织形式。沙洲职业工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订单班培养,以“那智不二越班”为例,从2014年合作至今,在授课形式和授课对象上不断完善。授课对象从最初在各专业中选拔出的50人的临时听课班级改为几个相关专业的整个教学班,这样既便于统一管理,也扩大了参与听课的学生数量,让更多的学生受惠。授课形式从日本讲师授课、中方讲师翻译的讲座形式改为中方讲师授课、日本讲师进行答疑解惑的正常教学。这使得课堂效率和教学连贯性大大提高。另外授课时间嵌入在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安排中,既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又能与专业课的教学相辅相成。这种嵌入式教学模式在授课对象和授课形式上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不断丰富更新授课内容。经过学校专业负责人和那智不二越技术骨干的多次交流协商,紧紧围绕机电类专业方向,选取轴承、切削刀具与加工技术、机床与加工技术、液压与应用、品质控制、机器人与周边技术等内容编制授课讲义、制作PPT进行现场嵌入式教学,并组织学生到那智不二越企业生产车间进行现场教学。嵌入式现场教学内容相比学生在校学习的普通课程而言,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一次嵌入式课程结束后,都安排课堂兴趣度和理解程度的反馈调查,由校方专业负责人在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进行数据汇总,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企业负责人。旨在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为下一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提供依据。每年在完成全部授课内容之后校企双方根据教学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和探讨,稳步推进嵌入式课堂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2014年以来,400余名学生陆续参加校企融合嵌入式课堂的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全过程多元化考核评价。由学生、教师、企业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实践能力、企业认同感及团队意识和通用能力等多要素进行考核评价[3], 校企之间互认学分,实现学生素质、能力螺旋式提升,确保教学评价客观公正。
在校企融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等,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升了科研能力,也提升了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政府要根据行业企业反馈的用人标准进行顶层设计,出台最新的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强制性法律法规文件。政府可通过专项资金、公益拨款、减免税收、政策倾斜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教深度融合。[4]
企业根据岗位人才要求,通过行业协会,把行业的岗位职业技能标准反馈给教育主管部门,让职业教育内容更贴近实际,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企业可协助职业院校建设基于行业先进技术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并为共建院校提供技术支撑。接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
职业院校要根据国家对产教融合的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把最新的职业岗位标准贯穿教学环节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合格的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与企业共同培训师资、共建实训基地,为产教融合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提供保障。职业院校教师要提升科研能力,为企业多进行员工培训和技术研究,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一是政府出台强制法律法规,使产教融合有章可循,加大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二是企业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以往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由学校组织、由人社部认证的鉴定中心和鉴定点进行考评的,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缺少行业企业的监督评价。[5]三是建立灵活多变、分类实施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实际情况,可采用学徒制培养、订单班培养、工学交替分组分阶段培养等模式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在实施政企校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中,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系先后成立了“沙钢班”、“那智不二越班”、“金鸿顺班”、“加特可班”、“中天模具班”等多个校企合作班。如何制定出符合校企双方要求的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如何将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和教学时间(学校和企业)协调到符合学校、企业和学生需求,如何达成校企学分互认等都将是校企深度融合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