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优秀地域文化的路径选择
——以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

2020-02-24 22:24方雪梅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色院校

方雪梅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随后,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以上一切都在预示着高职教育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在“春天”到来之前,如何打造出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就成为每个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考题。

江苏自古地灵人杰,文化底蕴厚重,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地域文化各具风采:“小桥流水人家”展现的是梦里江南的吴地画卷,“二十四桥明月夜”勾勒的是风流旖旎的维扬风情,而“大风起兮云飞扬”泼洒的则是豪迈雄浑的汉地风貌,昆曲、苏州评弹、明城墙、扬州园林、大运河、汉王墓等至今仍承载着过往的辉煌。居于其中的江苏各高职院校,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作为衡量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彰显高职院校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融入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意义

“校园文化根植于地域文化之中,带有较强的地域烙印,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文化,为其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2]挖掘优秀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因素,发挥其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优势,对于解决高职院校面临的特色发展、内涵提升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个性化特色发展之路

高职院校在经历了早期的规模扩张、中期的内涵发展之后,都在积极探索和优化特色发展之路。而地域文化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标识度和不可复制性,高职院校如果依托地方特色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富有地方文化产业特色的专业群,就会增强自身的发展优势,提升自身的办学竞争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发展之路。因此,“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区域内的应有位置和作用,牢牢把握地方性特点,在文化自觉中突出个性追求,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寻找定位,形成、坚持并完善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3]如无锡工艺职业学院,多年来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陶都宜兴“陶文化”的资源优势,在办学中积极挖掘、融入“陶文化”内涵,传承、弘扬“陶文化”精神,终于形成了以“陶文化”为特色的发展之路。

1.2 有助于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在办教育时,必须注意人在其诞生和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4]强调一个人所处地域的文化会对这个人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刻意把地域文化的因素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与地域文化精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育人特色和育人风格,继而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输送适合的人才。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通过“徐霞客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有序开展,组建学生社团“徐霞客俱乐部”,开展“霞客杯”演讲比赛、“畅游霞客故里,践行霞客精神”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感知、领悟、认同并弘扬“热爱祖国、不畏艰险、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徐霞客精神,让“徐霞客文化”中内蕴的正能量不断激励青年学生,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优秀地域文化这个资源基础和实践载体,开展地域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手段。

1.3 有助于优秀地域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协同并进

高职院校的师生员工长期生活、工作于学校所在地,不可避免会受到地域文化的浸润而对地域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亲近感,从而自觉成为当地文化的接受者、传播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域文化的凝练与提升。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对优秀地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的新方法。如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3D打印等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保护文化历史遗存,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参与弘扬优秀地域文化的社会活动,加强对优秀地域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工作,进一步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建有“五朵金花”大师工作室,不仅由行业大师悉心传授传统陶瓷工艺,使传统工艺在当代后继有人、事业长青。同时,学校还对陶瓷传统工艺的历史发展、特色技艺等展开研究,对经典名品进行品评,与企业共建“国际陶艺交流中心”,开展国际陶艺交流、“一带一路”留学生陶艺体验等活动,引领宜兴的陶瓷技艺走向世界。

2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融入优秀地域文化的成功做法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获取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找准高职校园文化与优秀地域文化的契合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融入优秀地域文化之前,要善于找到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共同点,继而使之相互认同、有机融合。例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因陶而生,因陶而兴,“陶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主基调,故而该校将“陶文化”的内涵渗透到校园环境、专业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努力使“陶文化”浸润到学生学习生活的角角落落,继而融化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外化为具体的行为习惯。再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研究、保护和传承民族工艺传统为己任,形成了以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为专业支撑且特色鲜明的“苏作文化”精神,既使“苏作文化”成为学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有力推手,也推动了“苏作文化”的创新发展。可以说,坐落于各地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两者之间要找到相融、相近的契合点并非难事。高职院校只需认真挖掘、用心选择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并将之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优秀地域文化变成高职校园文化焕发勃勃生机的“营养土”。

2.2 有效运行优秀地域文化教学和研究基地

将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融入两课、专业课等教学与研究中,鼓励教师开展优秀地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方面,以专业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优秀地域文化课程,开发地域文化校本教材。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成立了“苏州市吴文化传承与实践中心”,在充分研究学生群体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浅俗易懂又颇具吴文化内涵的课程体系,开设“实用苏州话”“姑苏名园赏”“吴地文化艺术”“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等四门课程,建有“吴语”“吴歌”“评弹”“昆曲”“泥塑”等五个吴文化传习班,教授学生近500人。在研究方面,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淮安历史文化研究会”,将地域文化引入第二课堂,邀请专家学者来院作周恩来事迹专题讲座,承办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年会,在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该校从2012年起系统开展地域文化研究,目前已立项省级项目4 项、市级项目2项,到账经费50万元左右。又如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周恩来文化研究所”“淮安商业文化研究所 ”“地方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等六大文化研究所,致力于开展淮安地域文化的系列研究。

2.3 拓展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域文化的多种渠道

目前,科技与文化正在进行着深度融合。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引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研究领域,构建地域文化大数据库,是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域文化的新途径之一。目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建设“地域文化大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出地域文化新的特色和规律,在较大程度上支撑和满足用户在科研、教学方面文献获取的需求。其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并分析受众市场,开发群众感兴趣的地域特色文化产品,规划和设计旅游线路等。目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徐霞客研究高校联盟,正在进行徐霞客旅游纪念品、徐霞客旅游线路开发、徐霞客教材编写以及与徐霞客有关的微课视频制作等尝试,试图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课堂等形式和媒介,将徐霞客文化传播到祖国乃至世界各地。

3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融入优秀地域文化存在的不足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虽然在文化建设中就如何融入优秀地域文化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融入面较窄、融入度不深以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

3.1 融入优秀地域文化的涉及面狭窄且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融入优秀地域文化时表现出涉及面较窄的特点,具体体现为:融入红色文化以及当代企业文化较多,吸纳传统优秀文化不足,尤其在让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在当代绽放新的活力方面探索不够。比如淮安地域文化主要分为运河文化、名人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个方面,但目前淮安的高职院校,大多围绕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尤其是周恩来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其它方面涉及较少。再如,江阴的麦秆画技艺,作为江苏省非遗文化项目,也只是走进无锡的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简单的推介展示,尚未以课程形式或者社团活动形式深度融入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3.2 优秀地域文化与教学研究融合的程度不够紧密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地域文化相关课程,但是以选修课尤其是公共选修课为主,大多数还没有进入必修课系统。另外,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极少在实践课中加以运用,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无锡商职院“非遗传承实验班”校园传、帮、带的做法值得借鉴。另外,虽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成立了地域文化研究所,但研究所的运行、管理和保障令人担忧,一些研究中心在经费、场所、设备、人员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研究中心并没有完全发挥在高职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建设中的智库作用。

3.3 融入优秀地域文化的制度保障较为薄弱

制度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制度,有了明确可行的计划,并将其认真持续地贯彻下去,才能保证优秀地域文化进校园的真正落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融入优秀地域文化建设方面做到了一些制度上的创新,如学生参加地域文化社团活动积累的积分可以作为毕业考核的依据。但是,在制度保障方面还有需要努力的空间。对于常规课程的教学,从教材的编制到课堂教学的实施以及课后的跟踪辅导等,都有完备的考核体制,但是对于地方文化的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成果却缺乏相应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措施。只有从制度上加以保障,高职院校开展地域文化研究、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才能长期、有效地持续下去。

4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融入优秀地域文化的有效路径

如何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各高职院校积极实践的基础上,笔者以为,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

4.1 以精神文化为引领,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在灵魂和价值取向,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优秀地域文化中鲜活的人物及其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激发高职学生热爱地方、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也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高职院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深入研究优秀的地域文化,挖掘优秀地域文化中蕴藏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将地域文化的特质有机融入到校徽、校训、校歌当中,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将“爱国、探索、求真、无畏”的徐霞客精神自觉融入学院的精神文化,形成了“自强不息、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崇实、善思、笃行、敬业”的校风。学院通过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邀请在徐霞客文化研究领域、江阴明贤研究领域有建树的专家和学者,就高职校园文化与江阴地域文化融合的问题展开研讨交流,弘扬江阴地域文化中的开放精神、进取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更新学院的教育理念,凝练学院的办学特色,力争将地域文化中传统文化的灿烂与现代文化的辉煌,内化为学生的审美追求、人文素养和今后的自我发展能力。

4.2 以物质文化为抓手,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育人环境

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建筑文化、设施文化和环境文化等。高职院校应在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修建体现地域特色的专门场馆及亭台广场,在楼宇、道路命名时融入地域因素,在名人铜像、石像雕塑上铭刻名人名言等,使师生在校园中时刻感受着充满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图书馆、食堂以及各系的实训基地等学生活动的场所,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设施,将地域文化以物化形态清晰地呈现在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环境上充分凸显“陶文化”的地方特色。学校有风格统一的琉璃瓦建筑群,有文人智慧与紫砂艺术相结合的东坡提梁壶,有宜兴陶瓷烧成的仿古龙窑、柴窑,有紫砂陶浮雕背景墙,还有陶瓷艺术实训室以及随处可见的紫砂雕塑、陶瓷景观等。同样,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环境布局中以淮安地方文化为题材,构建了“一线”“三区”“八景”的基本建设构架,设计出以“湖畔八景”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文化长廊”,铭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名人名言,修建“翔宇广场”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优秀地域文化的熏陶。

4.3 以活动文化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文化是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精神面貌、办学理念、员工凝聚力等指标的元素。高职院校的活动文化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等外在行为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用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和正能量的元素去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是特别行之有效的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4]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优秀地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社团活动中。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搭建各类吴文化教育的活动平台,开展“评弹进校园”“昆曲进校园”等高雅活动,一批名教授纷纷走进学院开坛授课,一大批表演艺术家也走进校园为学生登台献艺,学院多个具有吴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如苏绣社、评弹社、昆曲社、吴歌社等相继成立。再比如,南京的云锦、剪纸、折扇、结绳艺术等,既是金陵文化中的传统工艺,也是高职院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南京的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这些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甚至让学生参与制作这些工艺品,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劳动、感悟劳动美以及劳动人民创造力的能力。

4.4 以制度文化为根本,确保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有实效

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能否长期、深入地进行,制度保障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明确特色文化在学校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成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方案,构建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尤其要推出特色鲜明、系统实用的地域文化教材;还要出台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并配套一定的经费,鼓励有志于优秀地域文化研究的教师投身其中,着力打造出一支地域文化研究型教师队伍。面向学生,也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学生参与地域文化社团活动方面出台了相关制度,通过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学生可以积累积分,积分和学分换算的比例为10:1,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增强了学生参与地域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当然,以制度文化为保障,需要高职院校领导充分意识到优秀地域文化对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服务地方能力的长远影响,在制度制定上要科学设计,在具体执行中要规范操作。

5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取决于文化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发展在经历了以规模求发展、以质量求发展、以品牌求发展三阶段后,最终将走向以文化求发展的阶段。因此,高职院校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地域文化就成为了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立足一方水土、融入地域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努力打造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互动的理论研究基地与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文化传承与弘扬实现育人目的,培育出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职毕业生。因此,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特色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特色种植促增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