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孝君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学 215111)
问题导学法具体而言,是教师结合教材以及教学目标设置探究性问题,并采用提问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逻辑能力,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设计模式.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逐渐将教学内容推进,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探究与讨论,而且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回想旧的知识,以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和碰撞,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的内涵,从而理解教学内容,掌握课堂知识.该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而言,显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强主人翁意识,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时,激发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如此一来,课堂效益与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该教学理念主要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够重点突出数学以探究为主的学习特色,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围绕着教学目标将教材上的知识不断灌输于学生的大脑内,缺乏灵活性与互动性,限制学生长远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重点培养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提升数学的教学水平,为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成果奠定基础.
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这对于教师开展进一步的教学内容奠定坚实基础,在提高教学效率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坚持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在激发探究兴趣过程中也能够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轻松解决数学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是从学生发展与学习特点的立场出发,以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度.由于初中学生对于新事物的认知较为模糊,且对数学知识体系无法构建全面,因此通过采用问题导学法能够让学生在问题中对旧知识与新知识相互串联,从而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而教师则负责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知识构建的引导,以完善学生认知策略,从而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启动、激励与维护.另一方面,借助该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或定义的理解,增加知识量,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还要经过探究得出结论,加深理解与记忆,从而能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自如.
问题导学法的课堂模式主要分为问题生成导入新课、检验学习成果、交流展示、探究、引导、测评反馈、总结、提升以及课后联系与预习新课提纲等版块,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引导学生,设置问题应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有深度以及恰逢其时的要求,基于学情与实际教学情况开展课前导入.
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创设良好情境,科学自然地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与探究问题,从而能够探索教学重点.例如在图形平移这一课中,教师首先在前一节课结束后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提前熟悉书本知识;其次,根据图形平移的概念与重点进行基础性问题的设置,从而达到导入新课的效果,教师可提问学生:“图形平移需要哪些条件?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向右平移2cm之后,再向下平移5cm后,会是什么变化?”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理解平移的概念,寻找平移需要的条件,从而发现:“图形平移条件主要为方向、距离.”大部分学生都会在了解图形平移条件后都能够画出等边三角形平移后的形状,通过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问学生:“那图形平移后有什么变化?”大部分学生都突然疑惑,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原来的图形,就会发现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形状、大小是相等的,只不过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教师在基础问题上通过给予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在课堂的教学提问环节调动学生问答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增加趣味性,还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之处.例如,在一次性函数图象这一课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本地气温某天变化图表以及圆的面积,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图象的变化,并提问学生:“大家仔细观察后发现了什么规律?”有学生回答:“气温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夜晚的气温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加而增大.”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比变化前后,从而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问答环节也可采用游戏形式展开,在“同底数幂的乘法”中,教师可从易到难列出练习题,让学生分组抢答,这样数学课堂可增加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可以自主发散思维,锻炼学生应变能力与思维灵敏度.
在该教学模式中虽然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但还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可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形式与教师进行探讨,让其自主探究来获取答案,而不是靠教师的传授与课本的死记硬背.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探究,充分掌握教学知识,同时理解与消化,并不断应用.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后的总结,同时加强课后练习,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与理解.值得注意的是,练习在于精与质,而不是在于数量,所以需要适当、合理安排课后练习,让学生能够利用今天所学的新知识联系旧知识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维持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凸显学生参与式学习.此外,还可形成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的模式,以问题生成、探讨、解决与总结为主线,从而使学生逐渐培养主体意识,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