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预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0-02-24 10:45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材数学

卢 明

(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中学 350011)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主体在参与学习中对一些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模糊感和陌生感,需要学习主体在类似的创造中掌握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学生放在被动的学习地位,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他们个性比较浮躁,对于主动学习的意识比较淡,尤其是对于未知的新领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更少.为此,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预习的习惯,引领学生健康积极发展.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引领学生自主预习呢?

一、明确利弊,指引学生树立积极预习意识

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需要着手,要把数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挖掘出来,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主预习的基本意识.向学生阐明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不预习的弊处,是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前提.为此,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多举例子,将班上经常预习的学生作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让学生意识到预习是提前掌握相关学习内容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将不经常预习的学生作为反面例子,通过对比,学生就会觉得预习比不预习要好很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还能引领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二、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形成数学预习习惯

即便教师给予学生预习指导,一些学生仍然无法养成预习的习惯,或者一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从哪方面进行预习.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结合要讲解的内容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检查.检查的方式有:批改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内提问检查、组长抽查等.一旦教师经常检查学生预习的状况,学生就会意识到预习的重要,学生预习的水平自然提升.

例如,在“整式”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的预习内容:认真地阅读课本内容,把不太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在正式上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时应注意哪方面的书写?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哪些方面的知识?如此,如果多数学生能回答上来,证明学生在课下进行了预习,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产生后期预习的动力,带动自主预习的气氛.

三、多种渠道,让学生预习更加快捷而有效

高效课堂的实施,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精彩的讲说,更在于学生主动的参与.在预习环节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知识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预习方式,使学生对预习不感到抵触,从而带动学生预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在后期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具体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实施如下的预习方法:

1.巩固性预习

依据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初中数学的预习主要是为最近几节课的听课做准备打基础的,为此,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预习,而不是单独预习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对数学知识形成一个体系.

比如,我们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二次函数定义及图象,还要预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图象的画法等.通过一个体系的预习,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知成为一个整体,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就会更加明确将来的学习任务,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目的性预习

俗话说“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学生的预习应该带着目的性,没有目标而进行预习,好比一艘没有船桨的船只,失去前进的方向.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提示,让学生对预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果老师在课前适当地对本节内容提出几点要求,明确一下预习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学生就能带着目的去预习,去努力学习和温习教材中的相关重点.并且在给予学生重难点指示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圈画出来,以便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或询问老师等,从根本上将疑难消灭在萌芽状态.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要将预习的重难点讲给学生,如,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正确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能准确地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解法,不等式的性质3的应用,注意不等号方向的改变.在明确了教材的重难点之后,让学生预习如何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有哪些,试着解答书本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当学生带着教师的明确方向进行预习,这样的效果自然较好,可以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3.训练性预习

数学是工具,工具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使用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好用,真的能用.所以我们在预习环节中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预习中,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训练题,让学生预习之后进行作答.这样可以检测学生预习的基本效果,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由点到面的形式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目的是训练学生能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构建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之后教师设计出的预习题目可以是(1)“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请找出两组等量关系.(2)某校组织198名毕业学生到林地玩,一部分学生坐在草地上唱歌,另一部分学生在河边散步,唱歌的学生是散步学生的2倍还多10人.问唱歌、散步的学生各有多少人?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在给学生出示预习题目时,教师要记住的一条是,不能为学生搞题海战术,而是力求出的题型短而精,通过细小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在问题的带动下,让学生渐渐掌握相关的知识.

四、关注预习反馈,结合学生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之后,到了课堂对学生的预习效果不予理会,而是由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而进行授课.在这样的情形下,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任务就是一种形式,于是偷懒的现象自然而知.要想让学生保持长久的预习状态,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关注,并对学生没明白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

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预习之后,有的学生会在预习中将自己的疑问写出来,比如有的学生对这三种线的认识存在误解,有的学生纯粹不理解这三种线如何区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着重讲解清楚这三种线的区分及在生活中的例子等.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呈现这三种线.在多媒体中体现的画面有孙悟空的金箍棒、两条无限延长的公路,还有手电、电影播放器发出的光等.通过这些视频实物,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进行合作交流,寻找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通过抽查的形式让小组代表进行回答.这样以来,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合作积极性得到提升.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述和总结,这样就会让学生清楚教材的基本内容,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预习是学生提前了解教材知识的基本途径,是查找自身学习问题并进行重点突破的有效途径.但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快速成长时期,他们的性格多样、自觉性较差.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数学教材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预习.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方向,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预习状况进行一定的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等.预习是提升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的砝码,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能力,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将预习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坚持不懈地狠抓落实.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