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方成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 215143)
以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倾向于知识的“灌输”,相比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且,传统课堂内,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明显的体现,教师在课堂内的占比过高,压抑学生数学思维开拓.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素质,首先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改的内容,把握重要理念,明白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优化课堂方案.接下来本人将联系教学经验,基于实际情况,谈一谈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教学建议.
数学学科本身难度大,思维多方向延伸,如果打理不清,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问题.因此,对于思维短板、思维混乱的情况,教师应该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寻找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瓶颈和问题,精准突破.在课堂上,对思维导图的讲解要到位、详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清晰的思维体系,从而通过自身思考和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者借助教师的帮助,突破思维瓶颈,解决问题.有时,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不能通过做题等方式明显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去把握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分析表面问题和现象上.
例如,有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步骤跳跃性比较大,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学生的思维跳跃性好,为了节省做题时间而跳步骤答题.二是逻辑性不够强,思维导图缺乏“联系桥梁”,答题不够严谨.无论是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情况,都需要去完善,尽可能把答题过程补充完整.少写并不会节约时间,反而缜密的思维过程才会高效率完成任务.而且,为了突破后者学生的瓶颈,教师可以利用导图教学的方式进行辅导,帮助其精准突破.
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以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为动力,高度的探究热情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初中学生年龄还比较小,而且处于叛逆期,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通过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才能真正地提升数学素质.教师可以借助多方面“吸引力”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为课堂填充时代新元素、导入生活数学情景、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或者活动、使用多媒体设备等,在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有了数学思维自由发展的平台,产生了探究学习的兴趣,这正是教师所需要去制造的“机会”.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在理解数学题目方面具有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导入一些数学情况,把数学题目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情景,帮助学生联通理解,增强思维信息交换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数学书本黑白单一的画面,缺乏思维创新的灵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内容,用一些课外的具有启发性的数学知识来推动学生思维扩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中,这句俗语代表一种教学观念.传统教育中,知识的灌输占据主要地位,不注重对知识砖块的搭建,忽略对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培养.随着数学课堂的转型,和核心素质培养的课堂目标要求,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拉长引导和分析过程,让学生感受“思考”的过程,收获探究的乐趣.能力的发展是多方向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学生做题时,通过分析思考,提升解题能力,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又推动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
例如,关于因式分解部分的学习,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探究学习公式的来源和推理过程,而不仅仅是记忆机械的公式.学生了解了因式分解的推理过程,做题才能在因式分解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又比如整体代入的思想等,都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公式推理过程上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的养成过程.在有针对性的、较长时间段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素质,扩大数学视野.
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数学核心素质的优良学生.很多学生长期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性,而且留下了一些不良习惯,影响思考问题的方式.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视野,把学生置于数学高空,建立广阔的数学思维体系,然后一步步实现优良习惯的牢固建立,从而形成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例如,有的学生在思考数学题时,喜欢先看局部条件就下笔,而且不浏览整个题目,细心程度低.这样的答题方式,容易给学生的思维造成盲区,从而导致题目错误.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在托起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也要明白自身的关键作用,而且教师要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发展思考“思维”的能力,用优质的学习习惯为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铺垫道路.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的思维逻辑性很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素质.新课改背景下对数学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师,在革新自我教学观念的前提下,要将课堂放进时代大讲堂里,融合新时代教育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储备数学人才基础,为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